山西省大同市铁路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山西省大同市铁路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选择题1.秦汉时期,关中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司马迁评价它为“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①铁犁牛耕使用②都江堰工程修筑③井渠的出现④丝绸之路繁荣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相关知识可知,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根据材料可知,关中地区耕地占全国三分之一,人口占全国百分之三十,财富占全国百分之六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中地区经济发展主要和开发早、水利工程兴修、生产工具的使用、统治者的重视、自然条件优越等因素有关。结合选项可知铁犁牛耕使用和井渠的出现是促进关中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①③符合题意,C选项正确。都江堰工程位于成都平原,与材料地点不符,②排除。丝绸之路繁荣鼎盛时期是在国力强大的唐朝,④排除,结合上述分析排除ABD选项。【点睛】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经济发展主要和开发早、水利工程兴修、生产工具的使用、统治者的重视、自然条件优越等因素有关。2.元代王祯《农书》记载:“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该记载反映了A.铁制农具的出现B.水利工程的兴修-2-C.灌溉工具的改进D.冶炼技术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冶铁水力鼓风工具水排。依据材料“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它的作用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水力鼓风冶铸工具的出现,不是铁制农具的出现;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水力鼓风冶铸工具的出现,不是水利工程的兴修;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水力鼓风冶铸工具的出现,不是灌溉工具的改进。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乾隆时,“吴中(在今苏州)男子多工艺事,各有专家,虽寻常器物,出其手制,精工必倍于他所;女子善操作,织纴刺绣,工巧百出,他处效者莫能及。”这表明该地区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实现了男女平等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工商业非常发达【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无法体现没有人身依附关系的雇佣关系,故无法推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因此A选项错误;男女平等涉及的是政治、经济等多个地位的平等,这在封建社会的中国无法实现,因此B选项错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时间不符合故C选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出了人们大量投身于手工业,手工业的繁荣折射出商品经济发展,故D选项正确。4.南宋前期的鄂州,因是江防重地,故城市建筑规模不大。但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这个南市“列肆如栉”,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各地州县也有类似鄂州的现象。这类现象的出现表明A.市场交易不受政府监管B.南宋政府推行抑商政策C.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D.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3-【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但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这个南市“列肆如栉”,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可知“南市”指的是草市,材料反映的是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市场交易不受政府监管,A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南宋政府推行抑商政策,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C选项排除。5.福建浦城仙霞古道号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是唐朝以来浙、闽间的商旅要道,宋元时期渐趋衰落,明清时期转为兴盛。这源于A.闽浙赣三地商品经济发展迅速B.手工工场的出现推动南北交流C.明清时期沿海地区倭患的严重D.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措施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商业繁荣,福建浦城仙霞古道成为浙、闽陆上商道要地,宋元时期,中国海上贸易发达,浙、闽为海外贸易港口所在地,海路便捷,故福建浦城仙霞古道商业地位衰落,明清时期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福建浦城仙霞古道作为陆上长途贩运要道重新活跃起来,故D项正确。闽浙赣三地商品经济情况无法说明浦城仙霞古道的兴衰演变,排除A项。B项,浦城仙霞古道为浙、闽间的商旅要道,题干未提及其南北经济交流的作用,排除。C项,倭患严重为明代实行海禁原因之一,不能全面说明明清时期浦城仙霞古道重新活跃的原因,排除。6.十五、六世纪,专制制度的形成和维持,要依靠资产阶级经济上的支持,同时,资产阶级也需要专制政府保护它的经济利益。专制政府支持发现新航路,用海军保护本国航运业和海外贸易,有时不惜为此发动战争。这一状况反映了A.专制王权国家最早开始海上探险B.殖民探险者与专制君主遵守契约精神C.西欧国家顺应了资本积累的需要D.专制王权和资产阶级形成利益共同体-4-【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五、十六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对黄金需求日益增大,而封建统治者为满足其对财富的追求及享乐,支持探索寻求黄金的线路,支持开辟新航路,故D正确;材料不能反映专制国家最早开始海上探险,排除A;殖民探险者与专制君主是利益上的契合,并非建立了契约,不能体现遵守契约精神,排除B;封建国家并非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资本而支持新航路开辟,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专制制度的形成和维持,要依靠资产阶级经济上的支持,同时,资产阶级也需要专制政府保护它的经济利益”,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十五、六世纪欧洲的时代背景分析解答。7.马克思指出,“自18世纪最后三十多年,就开始了一个像雪崩一样猛烈的、突破一切界限的冲击”,“旧法规中按农民的习惯规定的关于昼夜的简单概念,也变得如此模糊不清”。这反映出A.圈地运动对农民生活习惯的冲击B.手工工场改变了人们的作息时间C.工厂制度的实行突破了自然界限D.行业组织的发展规范了社会生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自18世纪最后三十多年,就开始了一个像雪崩一样猛烈的、突破一切界限的冲击”可知,此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打破自然的限制,人们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也正好符合材料中“关于昼夜的简单概念,也变得如此模糊不清”。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圈地运动使农民失去了土地,与材料中“关于昼夜的简单概念,也变得如此模糊不清”无关,排除;B项,工厂制度改变了人们的作息时间,而不是手工工场,排除;D项,材料反映的是工厂制度不是行业组织的发展规范,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5-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8.从1760年到1860年,英国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1850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1/3,对外贸易占全世界的21%。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1/3。英国成为全世界机械设备和各种工业制成品的主要供应国。这说明英国当时A.纺织技术革新推动工业的进步B.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C.城市化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D.民主化改革推动工业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1/3,对外贸易占全世界的21%……英国成为全世界机械设备和各种工业制成品的主要供应国”说明英国在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纺织技术革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城市化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和民主化改革也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9.下面是1784~1836年英国进出口相关贸易数据统计表(单位:%)据此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英国年份原料进口在总进口中的比重制造品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重1784~1786年43.682.21814~1816年51.683.61834~1836年67.891.1A.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6-B.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变化C.重商主义促进对外贸易发展D.经济发展日益依赖世界市场【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知,原料进口和工业品出口占比均提高。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大量进口原材料,在本国生产成工业品再出口到其他国家。故答案为D项。缺乏其他国家进出口信息,无法通过比较得出A项说法,排除;缺乏英国对外贸易各个时期各类商品具体信息,无法通过对比得出B项说法,排除;随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英国的推动下,自由贸易取代重商主义,推动对外贸易发展,C项排除。10.下表为1874—1900年英、美、法、德工业年平均増长率(%)统计表。由此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英国美国法国德国1874-1890年1.75.22.13.51891-1900年1.63.52.64.8A.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增速开始放缓B.资本主义世界多中心格局已形成C.欧美主要国家经济地位急剧变化D.英法两国的国际影响力渐趋下降【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英法两国的工业年平均增长率明显低于美德两国,导致欧美主要国家经济地位急剧变化,故C正确;美德两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较高,所以不能说明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增速开始放缓,排除A;世界多极化只是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至今尚未形-7-成,排除B;根据所学可知,英法依旧处于世界政治中心的地位,“国际影响力渐趋下降”表述错误,排除D。11.下列世界近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能正确反映发展趋势是重要事件发展趋势A1787年宪法颁布、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瓦特改良联动式蒸汽机、明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C《社会契约论》出版、《船山遗书》理性化、科学化D新兴城市的出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理性化、城市化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颁布、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世界发展趋势是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A选项符合题意。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瓦特改良联动式蒸汽机、明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无法体现全球化趋势,B选项排除。《社会契约论》出版、《船山遗书》无法体现科学化,C选项排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属于封建传统思想的内容之一,无法体现理性化、城市化,D选项排除。1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有一事件)“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材料中“有一-8-事件”指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被日本这样一个蕞尔小国打败,促使国人进一步反思,发现只学西方器物是不够的,开始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从此开始,C选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导致中国的民族群体意义觉醒,A选项排除。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未触动中华民族的群体觉醒,B选项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民族觉醒无关,D选项排除。【点睛】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13.“北京之惨状,已臻其极。前门外大栅栏及东交民巷西什库等处,只是残砖破壁……独列国之兵士,恃威横行。”这次战争后A.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C.欧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清政府堕落为“洋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