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阳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些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优势文化产业。这说明A.一定的经济是一定文化的反映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D.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答案】C【解析】【详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经济的反映,A错误。B项所述与材料无关,排除。因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故文化发展可能落后于经济发展也可以先于经济发展,本题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些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优势文化产业,C项说法正确。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但文化并不是经济的派生物,D错误。本题选C。2.目前中国文化贸易存在着1:10的逆差,面对欧美国家甚至达1:100以上。这说明()①我国的国际贸易存在巨额逆差②我国的文化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③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④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条件还不成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我国文化贸易存在逆差说明我国文化产业缺乏竞争力,不等于我国的国际贸易存在严重逆差,应排除①,由此判断②正确。要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③正确;我国当今正在实行“走出去”的战略,“走出去”的条件已经很成熟,④与事实不符合,排除。故选B项。3.“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随处可-2-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这表明A.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非强制的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修养。所以题意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非强制的。故本题选C项。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点评:深远持久强调时间的影响,经年累月所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侧重于影响的效果,如乡音难改。潜移默化强调空间的影响,文化在无形中不知不觉的影响着人们的而思想和行为。侧重于影响的过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4.伴随着我国每年几千万网民的增长速度,“网络语言”已经不可避免地侵袭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越来越多的网话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交谈中。这表明()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答案】A【解析】【详解】A符合题意,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在相互见面时的一些礼节各不相,这种差异表明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材料中只是说明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不一样,没有涉及到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故BCD三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本题选A。5.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容易产生偏见,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变迁。这启示我们()①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必须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③必须承认各国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分④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3-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反对文化中心主义,必须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①②正确。题肢③没有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故排除。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而不是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④说法错误。本题选A。【点睛】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1、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二者是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世界各种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种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它使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互相区别开来。2、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文化的世界性不能脱离民族性而存在,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界限具有相对性,他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是文化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奏响了跨世纪宏伟乐章的主旋律,网络传播是人类文化传播史上的一次空前的革命。这意味着A.新的传媒出现,旧的传媒消失B.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C.各种文化传播的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D.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而是新旧传媒共同发挥作用,A观点错误;大众传播并不是当前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B观点错误;C观点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吻合,本题应选D。考点:文化传播的手段7.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起源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屈原,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会吃粽子、赛龙舟。这说明()①传统习俗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4-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④传统习俗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传统习俗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而非对传统文艺的继承,①排除;人们继承了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②③正确;传统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故④错误。本题选D。8.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浸透了所有中国人包括海外同胞的心田。不尊重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主要是因为()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答案】D【解析】【详解】“一个忘记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D正确。材料的主旨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多样性,AB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与民族的关系,未涉及历史继承性,C不合题意。本题选D项。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人类要发展,一方面要面向未来,另一方面要回到人类的源头,向我们的先辈吸取智慧。”材料表明,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是A.不断创新的过程B.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C.学习外域文化的过程D.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过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人类要发展,一方面要面向未来,强调的是文化创新,另一方面要回到人类的源头,向我们的先辈吸取智慧,强调的是继承,这表明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是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过程,D正确且符合题意;AB都只强调了一方面,对材料理解不全面,应排除;C-5-在材料中未体现,也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10.大人给孩子喂奶时,冲好的奶粉不凉一会儿,就会烫得孩子大哭。这个常见的生活现象启发青岛市实验小学的徐学政同学发明了测温奶瓶,他因此获得“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奖”。这说明文化创新来自于()A.知识积累B.发明人的灵感C.社会实践D.主观想象【答案】C【解析】【详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徐学政同学之所以可以通过常见的生活现象发明了测温奶瓶,说明了他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实现了创新,C项正确。选项ABD中的知识积累、灵感与主观想象确实是影响文化创新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排除。本题选C。11.2010年12月,新闻出版总署下发通知,要求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禁止生造非中非外、含义不清的词语……以保持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纯洁性。国家之所以规范出版物文字,是因为()A.文化创新会影响文化发展B.文化多样性会影响文化民族性C.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D.外来文化会影响中华文化纯洁性【答案】C【解析】【详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在于文化创新,A选项说法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B选项说法错误;外来文化有优秀和落后之分,因此不能笼统的说外来文化会影响中华文化纯洁性,D项说法错误。之所以要规范出版物文字,是因为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本题选C。12.“孝”的字形:从老(耂),表示长者老人;从子,在老之下,意谓顺从侍奉长辈。右图“孝”字的书写变化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孝”的构造及书写演变我们可以解读出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故②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说法错误,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排除;④说法错误,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文化现象,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3.在中国,佛教是外来文化,在我国的许多著名寺庙中,儒、释、道三种宗教的外在特征可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这说明()A.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融为一体B.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和睦相处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D.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没有区别【答案】C【解析】【详解】中外文化象征的外在特征之所以可供奉一殿、一庭、一山之中,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点,即包容性,这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故C项符合题意。本题说明的是中华文化的对外来文化的包容与吸收,不是说明融为一体,所以AB两项与材料没有关系;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文化的一部分,D项说法错误。本题选C。14.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它们的熏陶。这说明()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②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①错误;弘扬和培育民-7-族精神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②说法错误;“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它们的熏陶”,说明了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③正确;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④正确。本题选D。15.某校举行了以“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开学典礼,以此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是培养全民族昂扬斗志的必然要求②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是抵制西方文化的迫切需要④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培养全民族昂扬斗志的必然要求,也是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同时又是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故①②④正确。③说法不科学,西方文化不可以一概的抵制,故排除。本题选D。【点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增强综合国力关系: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有无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3、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16.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