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化州市官桥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六)(含解析)1.据《尚书》记载西周“克(能够)明俊(才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睦,平章(分辨彰明)百姓;百姓昭明,协合万邦。”这主要反映了A.分封制的职责和权限B.宗法政治的突出特征C.中央集权的雏形出现D.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周宗法制。解析材料可知,西周“能够明察有才有德之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的百官,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这表明西周重视血缘、宗族关系,反映出宗法政治的突出特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血缘宗法制,并未主要反映分封制;C选项错误,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材料并未体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选项错误,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是伴随文化的统一实现的,西周时期并未实现文化的统一。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汉书·西域传》记载:“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1934年,中瑞考察团在新疆发掘小河五号墓地(距今(2019年)四千年),采集到近500粒白色小珠,经科学检测其材料为只见于我国东南沿海海域的海菊贝壳。这表明A.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始于张骞时期B.夏朝时西域与东南沿海交往频繁C.考古资料可以改变文献资料的结论D.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具史学价值【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史书记载西域与内地交往始于汉武帝,但是出土文物证明早在4000年前新疆与东南沿海就有交往,说明考古资料可以印证、丰富、改变人们从古典文献中已获得的认识,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出土文物证明早在4000年前新疆与东南沿海就有-2-交往,A选项排除。材料无法得出夏朝时西域与东南沿海交往频繁的结论,B选项排除。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是相互印证的关系,D选项排除。3.唐代实行外出人员报告制度。按规定:离乡外出必须申请过所(通行凭证),由里正(地方官)对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外出人的户等、本人外出后赋税是否有人代为承担等,然后开具证明申报上级审批是否给予过所。这一制度旨在A.强化重农抑商政策B.保护地方文化传承C.维护传统伦理孝道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由里正(地方官)对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外出人的户等、本人外出后赋税是否有人代为承担等”可知体现的是封建政府对人身的束缚,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财政收入,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重农抑商,A选项排除。材料与地方文化传承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与传统伦理孝道无关,C选项排除。4.明朝市镇经济各有特色。如盛泽镇以蚕桑为业,震泽镇居民竞逐绫绸之利,濮院镇专织丝绸,枫泾镇棉纺织业兴盛。这反映出明中后期,市镇经济A.制约了农业发展B.生产方式多样化C.区域化分工明显D.以棉纺织业为主【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明朝市镇经济各有特色。如盛泽镇以蚕桑为业,……”信息可知,材料强调明朝市镇经济各有特色,呈现出区域分工发展的趋势,C正确;据所学可知,商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发展基础之上的,而且商业、手工业的发展会促进农业的发展,故A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市镇经济各有特色,而不是生产方式,B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市镇经济区域分工发展的趋势,D错误。-3-5.下图所示现象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A.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仍在继续实施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C.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成效显著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经历了由增长到降低的变化,这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英国总结原因时认为是由于《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不足,所以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故选B项;1842年《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表明闭关锁国政策已经被打破,排除A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排除D项。6.下表清末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科目专业备注经学科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人伦道德中国文学政法科政治、法律文学科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4-商科银行及保险、关税等外国语体操格致科算学、化学、物理等农科农学、林学等工科机器、造船、电气等医科医学、药学据表可知清末教育改革A.解决了民族工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B.延续了“中体西用”的变革思想C.实现了本国文化和外来技术的结合D.推动了维新变法主张的广泛传播【答案】B【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而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表明了这次教育改革仍然沿袭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的变革思想,B正确;据表格的信息可以看到,专业设置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但不能完全解决民族工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A过于绝对;据表格信息虽然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但不能仅凭专业的设置就推出本国文化和外来技术实现了结合,C错误;据所学可知,1898年维新变法就已失败,故D错误。7.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这些措施A.为持久抗战准备了物质条件B.反映了“围剿”红军的意图C.旨在削弱西南地方军阀力量D.推动了西南工业的迅速发展-5-【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可知,随着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国民政府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增加生产。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这些都为以后的抗战准备了物质和运输条件,A正确;据所学可知,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而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经济战略的调整是针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而非针对红军,B错误;这些措施有利于削弱西南地方军阀力量,但非其主要目的,C错误;据所学可知此举推动了西南工业的发展,从长远看,更为持久抗战准备了物质条件,D错误。8.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宣布取消华侨的“双重国籍”,让他们在两国国籍中选择一个。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这一举措A.导致了同印尼关系的恶化B.反映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增强了华侨对祖国的认同D.旨在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并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印尼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国与亚非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材料中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加入印尼国籍,目的就是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D正确;据材料“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可知,这是两国政府的约定,不会导致与印尼关系的恶化,A错误;据所学可知“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倒向社会主义苏联,B错误;据材料“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信息可知,不能增强华侨对祖国的认同,C错误。9.古罗马时期,公民一旦因某些违法行为而使个人名誉减损,将导致其公权和私权受到限制,如:没有资格为他人作证,丧失选举和被选举权,不得担任需要以诚信为基础的公职等。这-6-反映出古罗马A.公民普遍漠视个人名誉B.民主政治出现严重危机C.公民道德的法制化趋向D.法律制度形成完整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公民一旦因某些违法行为而使个人名誉减损,将导致其公权和私权受到限制”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法律对作为“公权和私权”载体人的名誉限制,C正确;据材料“公民一旦因某些违法行为而使个人名誉减损,将导致其公权和私权受到限制”可知,公民普遍重视个人名誉,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律对作为“公权和私权”载体人的名誉限制,与民主政治无关,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法律制度形成完整体系,D错误。10.据统计,从1775年到1815年大约有25万人移居美国,1820~1860年则有约500万人移居美国,比1790年整个美国人口还要多。对美国而言,移民的涌入A.加速了工业化发展进程B.消除了国内的种族矛盾C.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D.促成了国内市场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这一时期大量人口移居美国,为美国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进而加速了美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美国国内的种族矛盾一直存在;C选项错误,当时美国地广人稀,移民的涌入并未给美国带来巨大的人口压力;D选项错误,国内市场的形成是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移民的涌入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并非是促进国内市场形成。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1.1929年1月,苏联政府先后在一些大中城市对居民实行食物和生活用品的配给制,后扩大到全体城市居民。到1935年1月,苏联开始取消面粉、面包的配给制,并在1936年取消了-7-所有商品的配给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苏联A.计划体制被逐步打破B.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C.人民的建设热情高涨D.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改变【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1929年1月,苏联政府先后在一些大中城市对居民实行食物和生活用品的配给制,后扩大到全体城市居民。到1935年1月,……并在1936年取消了所有商品的配给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物质供应得到保障,故取消了原来的食物配给制,B正确;据所学可知,苏联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A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食物和生活用品的配给制从开始到取消过程,与人民的建设热情无关,C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产业结构发生改变,D错误。12.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组织(部分)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1960年拉美自由贸易协会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1962年中美洲共同市场1963年美洲统一组织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1965年拉丁美洲石油互助协会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1967年中非共同体1968年阿拉伯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表可以用来说明,20世纪60年代A.能源合作是国际合作的主流B.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C.全球有序贸易新时期的开启D.第三世界国家面临巨大挑战【答案】D-8-【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在许多方面都有合作,既有某一领域的合作,又有某一区域内的合作,这主要是美苏两极格局下,第三世界发展空间受到威胁和挑战,D正确;据表格信息可知,材料不仅仅涉及能源领域,还涉及贸易及政治领域,A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发展,但此时仍处于两极格局之下,B错误;据所学可知世贸组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全球有序贸易新时期的开启,C不合题意。【点睛】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1961年9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旅游是综合性产业,也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材料一秦汉时期巡省、宦游、游学等功利型旅游成为主流,以最高统治者为首的王公贵族、富商大贾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明朝中期,兴起“旅游热”。浙江的“绍兴、金华二郡,人多壮游在外”。妇女也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旅游队伍。审美娱乐型旅游成为主流并趋于大众化。旅店、饭馆大量出现,“驴马槽房、戏子寓所、密户曲房”无不从中受益。文人们纷纷走出书斋,走进大自然,涌现出徐霞客等旅行家,创作出富有“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