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新城高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1.唐朝六部尚书不能参与决策,仅作为尚书省下执行机关的首脑,而明朝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明朝A.设置了内阁B.君主专制的加强C.废除了丞相D.国家权力的下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明代丞相制度的废除。结合所学可知,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明朝废除了丞相,从而明代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内阁的设置是明代废除丞相的结果,不是原因;B选项错误,君主专制的加强是明代废除丞相的结果,不是原因;D选项错误,废除丞相、权分六部不是国家权力的下移,而是皇帝掌握了大权,是权力的上移。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オ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这是伏尔泰在评价中国的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描述的是科举制选拔官员的特征,故D正确;世官制以血缘承袭官职,察举制以“孝廉”作为重要的选官依据,九品中正制选官的依据是门第,ABC不符合题意,排除。-2-3.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建立,帝国疆域辽阔,国内贸易极其繁荣。但统治者叫苦不迭:“麻烦就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物繁杂,因为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此,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逐步形成了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罗马帝国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罗马万民法出现,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范围内所有自由民,故C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代的公民,故AB错误;自然法是罗马法中蕴含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理念,不是一个体系,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万民法。由材料“罗马帝国”即可知道实行的是万民法。4.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政治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是A.王位继承权从国王转到议会B.议会立法权力得到法律保障C.首相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故B正确。国王仍然拥有王位继承权,故A错误。首相第一次出现在1721年,时间不符,故C错误。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在18世纪中期,时间不符,故D错误。5.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3-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要求选择1895年德国政体的评述,结合所学应该知道这时德国已经发布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该宪法的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故“上议院主用世爵”中上议院指的是德国的联邦议会,“君权仍重”更能看出是德国的情况,故选D。C应该指的是美国政体(三权分立),“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更具有英国政体的特点,故排除CA。根据“君主”“不能独断”可以排除掉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6.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我们对于五四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是它的意义和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材料表明五四运动意义在于A.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C.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表明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故A正确。领导力量的改变、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思想多元化材料没有体现,故BCD错误。7.近代某位皇帝在闻悉某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后,发表措辞严厉的上谕:“总之,进京一事,万不能允,内江通商,必须消弭;其余两事,亦当设法妥办。”据此推测,这位皇帝和这个不平等条约应是()-4-A.道光帝《南京条约》B.咸丰帝《天津条约》C.咸丰帝《北京条约》D.光绪帝《马关条约》【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进京”、“内江通商”可知此应为《天津条约》中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的条款。该条约签订于1858年,“某位皇帝”应为咸丰帝。故本题应选B项。8.《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表明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A.武装斗争夺取政权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夺取资产阶级资本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答案】D【解析】材料中说要“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集中生产工具,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发展生产力,所以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应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AB两项材料中每天体现,排除。C项只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而不是根本使命,故C项排除。点睛:本题容易误选B项。考生可能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比较熟悉,但是忽视了材料中无产阶级“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来“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的表述。9.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A.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省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5-【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可知是针对台湾的“一国两制”思想,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答案为A。B说法正确但是相比材料过于概括笼统,不是最佳答案,排除。C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美国插手中国内政,D错误。10.“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这是某西方报纸对一次重要国际会议的评论,该国际会议是A.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B.1954年日内瓦会议C.1955年万隆会议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可知,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国际会议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B正确;布雷顿森林会议是国民党政府参加,选项A排除;万隆会议不是在西方召开,排除C;选项D是中国重返联合国,与题意不符,排除。11.杜鲁门曾经声称:“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义务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杜鲁门主义是马歇尔计划的延续和扩大B.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手段来达到政治目的C.马歇尔计划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D.都是美国遏制战略的组成部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杜鲁门主义提出在前,马歇尔计划提出在后,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6-意。而BCD三个选项的说法均是正确的,不符合题目要求。【点睛】逆向选择,去正存误。12.20世纪60年代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A.不结盟运动兴起B.日本成为经济大国C.中国重返联合国D.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故A项正确;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不属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故B项排除;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故C项排除;欧共体是经济区域组织,故D项排除。【点睛】“20世纪6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是解题的关键。13.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六月,上海船户张元隆揽装商客价值数万两银的布匹、瓷器“前往辽东贸易”;同年八月,松江船户张永升揽装茶叶、布、碗等货物“前往关东贸易”。这说明当时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B.民间贸易缺乏政府监督C.出现了实力强大的商帮D.长途贩运贸易较为活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清初上海船户与东北地区在贸易往来。根据常识,上海与东北的贸易属于国内长途贩运贸易,这种贸易不是个案,故答案为D项;材料无法提供城镇商业方面的信息,A项排除;B项说法史实常识性错误,明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对工商业的管制相当严格,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以地域为中心和以血缘乡谊为纽带的商人群体方面的信息,排除。-7-【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精准简约提炼信息——清初上海船户与东北地区在贸易往来,这是前提;据此透过想想看本质,推导背后的根源或本质——长途贩运贸易较为活跃,这是关键。此外,准确理解一些历史概念,例如,明清商帮等。14.南宋时流行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特别是湖州府、嘉兴府、杭州府的平原地带以及苏州府沿太湖一带已需要从外地进口粮食,以弥补本地消费的不足。下列各项对其原因解释合理的是,江南地区A.经济发展落后于其他地区B.农业种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C.农民与耕地的矛盾逐渐激化D.农业生产力出现严重倒退【答案】B【解析】【详解】原来农业发达、粮食富足的江南地区到了“明清时期”需要从外地“进口粮食弥补本地消费不足”,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增多,农业种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导致,B项正确;这一地区在南宋时就已经是经济发达地区了,A项不符合史实;明清时期整个国家存在人地矛盾问题,C项解释缺乏针对性,不正确;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并没有出现农业生产力倒退,D项错误。15.“合并牺牲了市场竞争而获得进展,大商业和大企业牺牲了较小的商业和企业而获得进展,而这种集中显示出由一小撮支配性实业或企业控制市场的倾向。”这一现象开始于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合并牺牲了市场竞争而获得进展,大商业和大企业牺牲了较小的商业和企业而获得进展,而这种集中显示出由一小撮支配性实业或企业控制市场的倾向。”材料体现的是垄断的产生,据所学知识可知,垄断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的,-8-故C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形成的是工厂制,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经产生,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经产生,排除D项。【点睛】“合并牺牲了市场竞争而获得进展,大商业和大企业牺牲了较小的商业和企业而获得进展”是关键信息。16.工业革命后,英国废除并颁布一些法令。1846年废除《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1842年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1844年《工厂法》通过,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这表明英国A.工业化推动英国法制建设B.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C.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D.工厂制度惠及社会下层【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英国社会政治生活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而表明工业化推动了英国法制建设,答案为A。材料没有显现福利制度最为发达,排除B。C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材料对通过法律使民众得到一定的法律保障,但是不能说明工厂制惠及社会下层,D错误。17.厦门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以前,产自江浙和福建的棉布十分畅销,但自从开埠通商后,“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土产棉布质量的下降B.洋布洋纱的冲击C.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D.交通运输的不便【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