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2018年9月26日,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②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坚决遏制房价上涨③“新加坡·中华传统木偶荟萃展演”活动成功举办④2018年10月14日,石家庄(正定)国际马拉松成功举办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大型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竞演节目《魅力中国城》(第二季)以“文化+旅游+城市品牌”的深度融合创作思路,为城市带来智库、宣传、人才、资本等深层次支持,进一步推动中国城市的转型升级。这表明①文化与经济之间存在相互交融的关系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③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④文化的力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今天,传统的阅读模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在某市图书馆只要手机扫一扫,就能把各类经典电子图书“装”进手机,轻松带回家。而这些强大功能的“支持者”,都来自于一台电子书借阅机。可见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④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派生物和附属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把意识形态作为实现其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并把它渗透到方方面面。这需要我们①借助文化进行渗透②反对文化霸权主义-2-③加强我国文化建设④主导世界政治方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覆盖面广,影响深远。火把节期间举行的祭祀、文艺体育、社会交往、产品交流四大类活动是彝族文化体系严整、完备的集中体现。这一节日①是彝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基础②蕴含着彝族生活的风土人情③是彝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④是彝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2018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多彩非遗,美好生活”,我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它①展现了世界文化多样性②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④集中展示了本民族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身处同一个世界,每一种文明都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花,不管明艳绚丽,还是素雅简单,都有存在的价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③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④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相互交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随着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元素开始圈粉全世界。中医药文化成为了国际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学院更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极大地满足了各国民众了解中国的需求。这表明了①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的交流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3-③中华文化更加积极地走向世界④借鉴海外文化才能永葆文化生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据此回答问题。9.对中国礼仪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源泉②是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不仅影响个人,也影响民族和国家④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可以因时而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但是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今天我们应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这就要做到①顺应社会生活变迁②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③承袭的基础上改造④批判继承,推陈出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1.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截至目前,全国96%的中小学校实现网络接人,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的学生、教师分别占45%和61%。可见①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④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学习和教育资源的整合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2.“只有深深扎进军营这片沃土,扎进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才能写出真情、唱出大爱。”著名艺术家闫肃的这句话体现了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②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③文化创新需要激情和具有关键作用的灵感④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4-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2018年10月24日晚,“一带一路”舞蹈集萃展演在民族剧院成功上演。展演由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孟加拉、越南、印度的年轻舞者共同演绎。演出的每个作品都充满了民族特色,不同国家的演员们通过舞蹈相互交流,汲取不同文化的精华。可见①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交流的最主要障碍②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促进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应积极推崇外来文化④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美在风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记录着中华文明的成长历程!下图“中”字不仅有方位上居中,居要位的内涵,还有行为处事恰到好处、追求“中庸”的意蕴。这体现了①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质②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③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④汉字书写了中华文化,传承了中华文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始于我国古代七十年前的榫卯是利用木构件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构件连接的工艺。凸出的部分叫榫,凹进的部分叫卯,榫头插入卯眼中,两块木头便紧密连接,不再分离,使普通的木头有了生命。大到舟船车辆,小到桌椅板凳,都离不开榫卯技术的应用。这表明①榫卯展示了人们的精神世界②我国科技始终处于世界前列③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④榫卯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生动体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流动和开放性强,精致淡雅,水为吴越文化带来了优雅的文化内涵;地处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内敛性强,热情奔放,加上地形复杂,多民族交错杂居,更具有多样化民族个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5-①我国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②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决定了文化的多样③不同区域文化在渐趋融合中走向统一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会影响文化的特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7.壮族自古以来就以“歌的民族”闻名。壮族民歌形式、曲调、内容多样,在广大壮族地区,婚丧嫁娶、欢度节日、贺喜庆宴、祈祷祝福,甚至是割草打柴、耕地插秧,都会以歌传情、以歌表意,民间至今仍流传着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说。下列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②壮族艺术家是壮族民歌创作的主体③各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④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歌曲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一个13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经济体,40年改革开放劈波斩浪,实现了起飞、转型到跨越的“惊人一跃”,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被世人称作“中国奇迹”。据此回答问题。18.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孕育者。中国历史的每一步向前,无不源于伟大民族精神的推动;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就,无不源于伟大民族精神的书写。这表明①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③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抽象的结晶④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9.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鼓励广东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今天广东要立足自身优势,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这种精神①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基础②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③是对伟大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和生动诠释④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具体内容是永恒的-6-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在网络文化消费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有部分内容提供者一味追逐经济效益,违规提供含有禁止内容的网络文化产品,忽视相应社会责任。这就需要政府部门①增强抵御不良文化渗透的能力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③加强管理,大力净化文化环境④正确引导,规范网络文化传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1.从2017年到2018年,国产主旋律大片《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不仅叫好叫座,同时彰显出家国情怀,显现对艺术、对观众的诚挚之心。这些影片的成功得益于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②现代商业元素决定了优秀文化的发展和传播③反映时代,符合规律,体现了人们的共同价值追求④坚持了正确的文化方向,以恰当的形式奏响主旋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随着我们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越来越把中国发展壮大视为威胁,想尽一切办法进行经济压制、军事围堵和文化渗透。为此,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坚定文化自信①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②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方式的价值理念侵蚀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④是道路、制度和理论自信的动力和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3.2018年9月20日,我国迎来第十六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各地文明办组织了慰问道德模范、举办好人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这有利于①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②促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④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24.2018年10月31日,中央文明办在江苏连云港举行10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与此同时,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也在此举行,5位好人与观众互动,用亲身经历、感人事迹传递正能量。这一活动①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②有利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③提高了全民科学素养,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④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三、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8年4月23日,我们迎来第23个世界读书日。一本书,就是我们一个心灵的朋友,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书的灵透、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透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由内及外,付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读书可以培养人儒雅的气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厚实人的底蕴,纯粹人的精神,完笑人的灵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把读书作为生活常态的意义。(13分)26、第一期14题: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8-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3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汕尾渔歌,是汕尾特有的民间文化艺术。渔歌内容有反封建的控诉,有抒发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有对新生活的由衷赞美,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沿海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汕尾渔歌从宋代就开始传唱,元、明时期在沿海广为流传。在旧时代,渔歌是“养在海里人未识”。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渔歌融合了歌、诗、舞多种艺术形式,以舞蹈、表演唱、歌舞、舞剧、联唱、对唱、电影等形式渐渐登上各种演出的舞台。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9-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一档极具中国特色、颇有文化底蕴、广受群众好评的电视节目,由“原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