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热身考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热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本卷共35个选择题,每题4分,全为单项选择题,共140分。1.西周时,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B.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C.分封制的推行促进族群融合D.土著邦族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答案】C【解析】【详解】从西周分封制下,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内容具体,并且“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有利于地方稳定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促进社会生活规范统一,可知C项正确。儒家思想诞生是在春秋时期,A项不符合史实;分封制下没有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项错误;土著邦族受诸侯管治,服从周礼,走向一致,D项不符合题意。【点睛】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加强了地缘政治,大一统理念促进了民族融合。2.秦汉时期,粮食生产是农民的主要经营,此外还有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副业。以上多种经营的收入,也仅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表明小农经济A.是不完全的自给自足经营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C.是一种脆弱的经济结构D.是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小农经济下的多种经营的收入只占40%,说明其他收入还占很大比例,也就是说小农经济并不完全实现自给自足,故A正确;材料中信息无法看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故B项排除;材料信息不能看出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故C项排除;材料信息的主-2-旨不是强调小农经济是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故D项排除。3.考古学家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之间贸易的重要通道,材料中“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以及发现来自中亚、西亚、欧洲的人俑,可知当时丝绸之路已经延伸至朝鲜半岛,故C正确。材料知识提及的胡俑并非西方文化,故A错。材料未强调海上丝绸之路,B错。材料未提及与东罗马的外交,故D错。4.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A.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B.宗法关系渐趋松弛C.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D.社会风俗急剧转变【答案】B【解析】【详解】从明朝初年禁止收养“异姓为嗣”到明朝后期承认并且保护养子权益,说明当时社会上下的血缘观念淡化,B项正确;国家规范收养,不会严重冲击封建人际关系,不会败坏纲常伦理,A项错误;异姓承继的存在是传统的嫡子继承的补充,是没有嫡子的情况下传宗接代的办法,与嫡子继承不矛盾,C项不符合史实;国家修改法律是顺应民情,不存在社会风俗“急剧转变”,D项不符合史实。-3-5.19世纪90年代,中国的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八九”。这种状况表明A.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显现B.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环境恶化D.民众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由“19世纪90年代”和城乡居民以“衣洋布”为主,“衣土布”少可知自然经济解体加快,A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洋布是来自列强的商品输出,占有多少比例,B项不符合题意;自然经济解体加快,增加了国内市场和劳动力,C项与题目主旨冲突;当时穿洋布,不能证明“民众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只是与市场联系加强了,D项错误。【点睛】本题从生活现象分析社会经济在近代产生的变化,要求对重要概念如“自然经济”等准确把握。6.1910年9月,资政院正式成立。职权是议定国家出入预算、决算、税法、公债、制定法规、弹劾大臣等。根据资政院院章,资政院总裁出自钦定,清廷视之为控制资政院的工具。资政院第一任总裁溥伦,主张凡事“先交资政院参议”,他与度支部(主管财政)大臣载泽经常因政务问题发生争论。以上材料A.体现“分权与制衡”的色彩B.表明资政院是最高决策机构C.表明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D.加剧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分歧【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职权是议定国家出入预算、决算、税法、公债、制定法规、弹劾大臣等……主张凡事“先交资政院参议”,他与度支部(主管财政)大臣载泽经常因政务问题发生争论”等信息可知,资政院掌管经济、立法及弹劾大臣等各方面权力,资政院与度支大臣因政务问题的争论,既体现了分权,又体现了资政院与度支大臣的制衡,A正确;资政院是最高决策机-4-构的说法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权至高无上”相矛盾,B错误;表明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的是“皇族内阁”的成立,因此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资政院与度支大臣的争论,与革命派和立宪派无关,D错误。7.下表是1943年陕甘宁边区土布生产统计,表中数据综合说明当时布厂(家)织机(架)年产布(匹)占总产量(%)公营231852283220.7合作社营371792200020.0私营501501200010.9民间织户200005333448.4合计20514110116100A.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B.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启动C.个体生产的效率仍较高D.官僚资本挤压私人资本【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此时期既有一定的公有制经济,还有大量的私营和民间纺织户的存在,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经济是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经济之前由公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过渡性经济,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分析表格中民间织户的织机数量和年产布数量等信息对比其他经济成分的数据信息可知,个体生产的效率较低;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经济情况,与国民政府控制下的官僚资本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5-8.毛泽东在提到某一条约时说:“(它)巩固了两国的友好关系,一方面使我们能够放手地和较快地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又正在推动着全世界人民争取和平和民主反对战争和压迫的伟大斗争。”该条约是A.《日内瓦公约》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C.《朝鲜战争协定》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巩固了两国的友好关系”“使我们能够放手地和较快地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可知此条约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判断出此条约为中苏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选项D正确;《日内瓦公约》涉及国际人道主义,与材料主旨无关,选项A排除;《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条约,导致美国在中国大量倾销商品,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选项B排除;《朝鲜战争协定》涉及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双方不存在友好关系,选项C排除。9.“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法也不是一天确立的。最高裁判官审理案件时颁布的‘告示’,被国家授予特权的法学家撰写的法律及其对法律的解答,均是罗马法的重要表现形式。”这说明罗马法的基本特征是A.卷帙浩繁规模巨大B.立法形式多元灵活C.立法随意主观性强D.阶段性强体系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最高裁判官审理案件时颁布的“告示”,被国家授予特权的法学家撰写的法律及其对法律的解答,均是罗马法的重要表现形式。这反映出罗马法形式多样,具有多元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罗马法卷帙浩繁规模巨大;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形式多样,多元灵活,不是立法随意主观性强;-6-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罗马法的阶段性特点。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0.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要求的“平等”往往局限在“市民”范围之内,而启蒙学者中较先进的人物则把平等明确地扩大到一切人,且从政治平等上升到财产平等。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民阶层力量削弱B.封建专制统治加强C.人文主义不断传播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到了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对社会改造的能力和目标增强,对“平等”的追求在范围上不断扩大,在内涵上逐渐拓展,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D项正确;资本主义发展,市民阶层会壮大,A项与史实不符;B项是背景,与材料现象出现没有直接关系;材料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精神随着启蒙运动发展,不是得到“传播”而影响扩大,C项是结果。11.1921年,苏俄政府通过法令规定,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这一法令A.扩大了农民的产品支配权B.完善了生产资料私有制C.促进了工农联盟的巩固D.导致了苏俄实现工业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可知,这一法令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利益,缓和国内矛盾,巩固工农联盟,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该法令主要是保护农民的土地利益,并未涉及产品的支配;依据材料中“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等信息可知B选-7-项错误;D选项错误,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是在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不是该法令的影响,与材料时间及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2.尼克松政府曾提出“把1973年作为欧洲年”,并表示“以前的决策所形成的时代行将结束”,“盟国之间应强调友好、平等和团结,在经济上鼓励相互合作,弥合盟国间的经济冲突”。这表明A.苏攻美守态势改变B.欧洲一体化推动美欧关系调整C.美欧建立平等关系D.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继续维持【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73年欧共体不断发展壮大,这迫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寻求和西欧合作,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美苏争霸态势的变化;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美国意图调整美欧关系,不只是建立平等的关系,该选项表述片面,不能完整地概括题意;D选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1年已经结束。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工业革命有一个非常惊人的“胚胎发育”模式,大多数工业化成功的国家都经历了这个阶段。在16﹣18世纪的英国,乡村企业在当时的重商主义政府支持下实现繁荣;它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以远距离贸易为生产目的。正是这个原始工业化阶段最终在政府正确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全面扶持纺织业)支持下启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用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工厂体制),来生产终端的轻工消费品或小商品并倾销到全球,19世纪晚期,美国、德国采用电力与化工等新技术,大力发展重工业,通过巨型私企有效调控重工业的资金投入、生产规模和产品销售,从而引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的改革开放老老实实地从乡镇企业开始补课。1978——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数量-8-增长了12倍,生产总值增长了将近14倍,GDP占比从14%上升到将近50%.1988﹣1998年,中国终于在原始工业化的基础上引爆(复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遍布城乡各地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应运而生,农民工开始大规模流动,生产了大量轻工业产品,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从1998年至今,中国政府主导国内、国外大市场建立,以渐进精致的国家行为,通过基础设施升级、高新技术创斯、高铁联网大动脉,逐步克服能源、动力、交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