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1.据《礼记·王制》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寝右,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材料表明A.分封制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和谐发展B.宗法制与礼乐制度有机结合C.宗法制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阶级意识D.分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宗庙制度,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贵族内部亲疏贵贱,把宗族关系同政治等级联系起来,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阶级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宗庙制度,不是分封制,排除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夏商周时期,中央政治权利尚未形成高度集中,D错误。2.有学者认为商周之际的中国文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是全方位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革命”。其意义,当然不仅仅是在王权易姓,还在于理性超越了信仰,引领了此后三千年的文明。材料反映了A.分封制取代内外服制是历史的进步B.西周的制度推动了各地的文化认同C.西周制度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礼乐制度确立使自然信仰逐渐衰亡【答案】C【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确立,以严格的等级制度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以政治制度的理性超越了信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故答案为C项。A、B项说法正确,但只是某一方面的变化,均排除;D项说法绝对,排除。-2-3.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并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东周。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B.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C.有利于社会的变革D.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答案】C【解析】秦社会矛盾尖锐,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秦国建国之初,地处偏僻,社会文化较为落后,不被诸侯所看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正是由于秦国受到周代礼制的约束较小,更加有利于实施新的社会变革,故C项正确;兄终弟及、立孙、嫡庶,依旧是贵族世袭特权的体现,故D项错误。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4.《新全球史》中说:(商鞅)由于给个体耕种者以土地的所有权,世袭的贵族阶层在经济中的地位被大大削弱,这一措施使秦国的统治者在国内能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作者阐述的是A.秦国能统一的根本原因B.土地私有制的重要作用C.自耕农取代了贵族阶层D.官僚政治优于贵族政治【答案】B【解析】从材料“由于给个体耕种者以土地的所有权,世袭的贵族阶层……的地位被大大削弱,……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中可以分析出,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促使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故B项正确;A项错误,秦国统一的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C项错误,官僚阶层取代-3-了贵族阶层;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官僚政治和贵族政治对比,故D项排除。5.下列表格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海关两)。该表表明1890-1894年1895-1899年1910-1914年出口100142315进口100153417A.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较大变化B.清政府调整税收政策C.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D.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中国市场【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甲午战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均出现大幅度增长,甲午战争后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表现为在华投资设厂,题干内容与此不符,故A项错误;清朝调整税收政策在题目中体现不出,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针对国内市场,对进口影响较小,故C项错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仅从殖民地进口原料,还进行资本投入,故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出现均增长的现象,故D项正确。点睛:通过表格可以看出甲午战争后中国进口和出口贸易指数都呈上升趋势,并且进口指数高于出口指数,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6.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一些困难。”据此可知A.工业革命使中国发展迟滞B.新中国外交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C.对外开放是适应全球化的需要D.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社会发展-4-【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邓小平认为中国在近代逐渐落后是由于闭关自守,因此对外开放是适应全球化的需要,故C项正确;中国的闭关自守导致中国发展迟滞,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新中国的外交,故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对外开放的作用,故D项排除。点睛:“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对外开放的重要性。7.即使在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村家庭副业也是合法的,夫权制也比较流行,成年儿子承担着为父母养老的义务,两个家庭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经济联系。这在1978年后A.阻碍了基层民主制度的推进B.强化了社会基层的宗法观念C.推动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D.为农村经济改革提供了组织基础【答案】D【解析】农村父子两个家庭的联系较强,并不是基层民主制度推进的阻碍性因素,故A错误;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村社会基层的宗法观念逐渐淡化,故B错误;农村父子两个家庭的联系较强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无关,故C错误;农村家庭副业合法性、父子两个家庭之间较强的经济联系,这些都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提供了基础,故D正确。故选D。8.斯大林逝世后,从赫鲁晓夫直到叶利钦对斯大林的评价,都极力贬低斯大林,甚至恶毒谩骂斯大林。相反,英国首相丘吉尔却称赞斯大林“是个卓越的人物,令我们残酷的时代敬仰,他在其中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这提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A.以历史亲历者的标准来衡量B.以社会需要标准来考察C.重视当事人所处的历史条件D.注重评判者的阶级立场-5-【答案】C【解析】根据“英国首相丘吉尔却称赞斯大林”,结合所学,二战期间,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战胜法西斯德国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由“斯大林逝世后,从赫鲁晓夫直到叶利钦对斯大林的评价,都极力贬低斯大林”可知,斯大林执政期间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材料提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根据当事人所处的历史条件进行辩证、客观评价,C正确;并非历史亲历者才能对历史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还受到评价者的立场、观点等影响,A表述错误;材料反映对历史人物评价要历史地评价,即重视当事人所处的历史条件,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是说明要注重评判者的阶级立场,而是说明要历史地评价历史人物,D错误。9.我国从1978年以来产生了诸如私营企业主、经理和农民工等新的社会阶层,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发生了并且还在继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农业劳动者不断地向其他社会阶层流动,农业劳动者阶层正在逐渐缩小。该现象主要源于A.城市化进程的加快B.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C.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答案】D【解析】由材料“我国从1978年以来产生了诸如私营企业主、经理和农民工等新的社会阶层”可以得出这些新的阶层的产生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关,D符合题意;ABC均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体现,较为片面。10.在“蒸汽”时代的英国,许多贵族出巨资购置设备,开发煤矿、投资修筑铁路、运河;工商资本家不断追寻市场、发现商机、谋取利润;工人为了按日或按月的薪水拼命工作;农舍中劳作者也经常为小雇主工作。据此可知A.两大对立阶级矛盾越来越激化B.英国的民族主义具有殖民主义的特点C.投机行为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D.工业主义伦理文化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答案】D-6-【解析】材料表明工业革命的展开对贵族、工商业资本家,工人和农民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说明工业革命影响到社会各阶层,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要矛盾,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外侵略扩张的问题,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各阶层对工业革命的积极响应,不是投机行为,C不正确。11.美国政府在1961年向尼日利亚政府提出了农业技术援助计划,批准使用23万美元的资金,用于与尼日利亚在农业扩展和培训领域内的技术合作项目。它对刚果也有类似的技术援助项目,签署了一份关于在刚果共和国发展农业的合同,通过刚果多种工艺学会在刚果发展农业教育和扩展项目”。美国政府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是A.缓和东西方对峙状态B.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繁荣C.同苏联进行冷战对抗D.消除全球发展中贫富差距【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尼日尼亚和刚果等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依据题干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处于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展开激烈的利益争斗。在双方争夺势力范围的过程中,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也是双方必争之地,C符合题意;ABD均与其目的不符。12.截至1996年年底,欧盟内部贸易已占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0%以上,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在欧盟的贸易已分别占它们贸易总额的62%、64%、62%和58%。这一状况A.导致了欧盟内部竞争激烈B.加剧了欧盟与美国争夺市场C.推动了统一货币欧元问世D.提高了欧盟的经济实体地位【答案】C【解析】欧盟内部贸易已占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0%以上,这说明欧盟内部贸易一体化程度较高,客观上推动了统一货币欧元问世,故C正确;欧盟内部贸易增加不会导致欧盟内部竞争激烈,-7-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欧盟与美国争夺市场,故B错误;欧盟本身就是经济实体,这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故选C。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颁发了《唐律·仪制令》,其中一条规定:“凡行路巷街。戏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后来依据这些原则衍生出一些具体条款:“不得在街市走马”、“不得在人众中走马”的规定,后世演化成为“限达”和“人车分流”等现代交通规定;“以船载客,需事先订价,不得超载”的规定,在现代演化成为“禁止超载”的规定;“不得在中流索价”的规定,演化成为保护乘客交易安全的现代条款。此外,唐代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十分严厉,《唐律杂律》中亦载:“诸违令者,笞五十,别式减一等。”由此可见,在唐代,我国的交通管理立法原则已经和现令相差无几。材料二罗马帝国的道路多为军备所设置,骑士们上马首先要从左侧进行,左侧路基会稍高些便于上马,所以演变成为骑士“靠左走”。罗马帝国对外扩张将“靠左走”的“交通规则”带到了整个欧洲。在1300年,罗马教皇卜尼法八世宣称“条条大路通罗马”,同时他还规定,来罗马朝圣者需要靠左侧行走。欧洲的贵族仍大多保持靠左行走的习惯,而农民在赶车挥鞭之时,坐在左边更顺手些,所以更多地选择从下面行驶。欧洲在18世纪中期以前没有明确的交通法律,主要依靠的是欧洲各国的习惯。——以上材料摘编自《道路交道规则起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交通法规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西方交通法规特点不同的原因并说明对中西方产生的影响【答案】(1)特点:中国:礼让为先;尊卑有序(等级秩序森严;封建礼教色彩浓厚);惩罚措施严厉。西方:与军事斗争有关;以习惯为主;等级差别明显。(2)原因:中国: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口增加;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西方:罗马以军事立国,对外战争频繁;宗教盛行,教会地位高;受传统习惯影响。影响:中:教化了百姓,净化了社会风俗;对后世道路交通规则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有利于天主教会对各国的控制;有利于罗马帝国的扩张。【解析】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