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一、全面认识列强侵华1.主要侵略方式主要方式表现举例军事侵略近代西方列强主要发动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政治侵略割占土地《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获取特权《南京条约》附件中“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以华制华从瓜分中国到扶植代理人:慈禧太后、袁世凯等经济侵略开埠通商《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天津条约》: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北京条约》:天津;《马关条约》: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特权《南京条约》:中英两国协定关税;《天津条约》: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赔款《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北京条约》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辛丑条约》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镇压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思想渗透利用传教士的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日本全面侵华时推行奴化教育2.基本认识(1)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两侧转移。(2)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欧美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日本的最终目的是使2中国殖民地化。(3)从结果看:除了抗日战争中国取得完全胜利外,其他战争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进行抗争与探索的特征(1840—1919年)19世纪70年代之前19世纪70年代之后史实禁烟运动、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爱国官兵的抵抗、林则徐等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实行“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领导阶级主体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基本是旧式斗争,地主阶级的探索最终失败现代化色彩明显,程度渐深,大部分活动都有新的目标和手段,占领导地位的是资产阶级性质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都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当时还未产生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但爱国官兵的抗争不再是单纯的维护清朝统治,已是捍卫民族权益的爱国主义抗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独立登上历史舞台,具有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双重属性整体特征①探索具有广泛性:在民族危机面前,各阶级在反对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有一致性。②探索具有方向性:都是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探索具有层次性:现代化探索由浅入深,从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④探索具有继承性:与学习西方内容的层次性相关,从林则徐、洋务派到早期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前后相继。⑤抗争具有阶段性:从旧式斗争到新式斗争;反侵略反封建两大任务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一般分开进行,之后结合在一起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1.阶段特征(1)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列强的侵略以发动战争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侵华的主要国家为英、法、美、俄。(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的侵略在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制华”;在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侵华的主要国家: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3(3)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列强侵华方式由“以华制华”到独霸中国;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日。2.关系(1)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主要是以战争为手段,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市场的愿望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特点。(2)中日甲午战争及以后的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列强则是以扩大资本输出为目的,反映出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及列强瓜分世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