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四校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四校联考试题考试科目: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答案的序号抄写在答题卡上)1.东周时期,《春秋》等经传动辄将违反政治、文化礼仪的诸侯斥为蛮夷,就连卫、郑、晋、鲁等国也不例外,而一些边缘部族却因为做了符合周礼的事而被赞许为华夏。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对礼乐秩序广泛认同B.东周思想文化高度繁荣C.儒家维护礼乐秩序的愿望D.国家统一条件基本成熟2.墨子在《非命》篇中,反对儒家所宣称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命定论,否认天命对人事的支配和影响,认为真正能够决定国家命运或个人命运的,是主观的“力”。这一主张A.违背了当时社会发展潮流B.得到了当时各国国君的推崇C.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D.反映了社会底层民众的愿望3.秦汉时期,谶纬神学(一种具有宗教神学色彩的理论)一度流行。在董仲舒看来,自然界的许多现象皆与社会政治有关,所谓“王者将兴,必有符谶”。董仲舒的这一思想A.有助于儒学走上正统地位B.论证了“天人感应”合理性C.决定了后世儒学的发展趋势D.背离孔孟学说为士儒所不齿4.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据此可知A.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B.科技发展推动理学系统化C.理学有助于准确解释自然现象D.科学研究需借助理学思想5.他试图从精神层面化解16世纪的社会危机,强调突出个体道德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否定用外在的天理来管束人心。“他”是A.程颢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6.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2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7.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C.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8.汉字“丁”的变化如图所示:对这一演变过程的最佳解读是A.总体趋势是图画到线条B.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C.反映了文化政策的变迁D.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9.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西学的翻译以军事技术及相关基础科学为中心,19世纪70年代后扩展到声光化电、理工医农等方面,以及政治、教育、商务等。张之洞1898年著的《劝学篇》把西学分为“西政”“西艺”“西史”,材料表明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促成制度变革B.“中体西用”思想开始出现C.对西学的认识不断深入D.出现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10.康有为认为,“仁”是一种原动力,蕴于万物之中,它不仅包括人道,还包括人性的存在,其本质已经抹除了人为的政治差距以及导致人类分裂和不平等的社会阶层。这表明康有为A.借助儒学宣传平等思想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C.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D.批判封建伦理道德11.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宣称:“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材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A.认为传统文化需要改造B.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3C.有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D.对传统文化有科学认识12.现代新儒家梁漱溟讲到:“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其实这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此论表明梁漱溟A.抵制西方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B.主张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建设新文化C.反击当时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D.主张在外来文化基础上建设新文化13.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这说明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宣传新文化B.《新青年》杂志引导五四运动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D.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总司令14.近代有学者指出“孝”与“忠”有连带关系,在家以事亲为孝,在朝以事君为忠,“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解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迫亦散。儒教不革命,中国即无新思想、新学术、新国民”。此观点意在A.明确“孝”“忠”的逻辑关系B.倡导运用暴力革命进行变革C.抨击君主专制,推翻清王朝D.阐明改造中国伦理的必要性15.“等到自强、变法、拳祸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作者认为,孙中山的方案A.有利于挽救清朝统治的危机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是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D.寄托解决民族危机的新希望16.1928年,毛泽东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等一系列文章,总结了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初步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些文章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B.系统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C.推动了国共合作初步实现D.力图摆脱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束缚17.1949年以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史学界围绕着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等五个基本理论问题展开的大规模讨论和争鸣,这被称为史学界的“五朵金花”。当时“五朵金花”的讨论A.利于国家意识形态贯彻B.显现史学研究的碎片化4C.导致了双百方针的中断D.加速史学理论的本土化18.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表明建国初高校院系调整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注重于理工忽视人文科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19.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A.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20.1978年2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对学术讨论和文艺评论中有争论的问题,不要轻率作结论,更不要采用简单的行政方法去处理,应当通过充分讨论和实践的方法去解决”。这一政策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基本原则B.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促使八个“样板戏”在全国推广D.形成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21.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后,不少报纸全文转载。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的一位老同志在会上说:“我就听到了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说文章很好,另一种意见说很不好。我也还没有完全搞透”;“不要认为《人民日报》登了,新华社发了,就成了定论”。这表明当时A.双百方针重新落实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C.思想解放实事求是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22.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升温,“国学热”成为历史研究的新热点;新世纪以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史又成了历史研究的新宠儿。这一状况说明A.环境史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B.历史学科缺乏明确的研究对象C.社会发展影响历史研究视角D.现代中国的史学研究尚不发达23.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据此可知,两位古希腊哲学家都A.推崇绝对真理B.具有理性精神C.否定神灵存在D.捍卫思想自由24.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将手写的拉丁文《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威登堡教堂门口,不5久后他便收到了从德国南部倒流回来的印刷本《九十五条论纲》。这表明A.德国民族意识觉醒B.西欧识字率在增长C.抨击教会引起共鸣D.技术推动社会进步25.“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26.在中世纪的西欧,最高权威是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该规定A.导致了欧洲政局四分五裂B.瓦解了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C.否定了西欧封建专制制度D.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27.“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发起的运动A.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B.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C.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D.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28.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度B.消灭私有制度,实现社会平等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29.“普朗克的假说与经典的光学说和电磁学说相对立,使物理学发生了一场革命,使人们对物质的粒子性和放射性有了更深的了解,这说明此“假说”A.推动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B.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C.完善了经典物理学的框架D.直接促进了相对论的提出30.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20年代)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主要特征。这类文学流派A.缘起于对“理性王国”极度失望B.关注现实、再现现实、批判现实C.表现反殖民压迫的民族主义思想D.反映了西方社会精神和信仰危机631.文学作品中以张扬个性和自我为己任,在艺术上致力于探索新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和表现手法。它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的表现,而志在表现意识以下的深沉情感,以冷峻严肃的笔调达到心理深处的客观真实。这一流派属于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现实主义32.1940年,德国将入侵波兰的残酷情景拍成故事片《火的洗礼》,并在进攻挪威时放映,以打击其斗志。而英国则将这部电影改名为《苦难的一幕》在国内放映,丘吉尔还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苏联和美国。这段材料说明A.电影技术最早诞生于二战时期B.冷战时期东西方文化严重对立C.历史影片能客观还原事实真相D.立场差异影响电影的使用意图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题16分、第34题22分,第27题14分,共52分)33.(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欧洲启蒙运动曾经受到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但两者又有很大的差异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二近代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