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1月月考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1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共35个,每个2分,共70分)1.明代《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u)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材料中的习俗()A.起源于明朝中期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C.受外来文化影响D.受宗法制的影响2.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分封制逐渐瓦解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宗法制已完全崩溃3.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君权遭到了一定程度弱化B.政治民主的观念开始萌发C.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减少君主专制决策失误4.柳宗元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认为郡县制()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D.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5.在西汉初期的时候,出现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制度,这种新出现的制度是为了适应刚刚建立的朝代百废待兴的状态。其主要特点是将西周与秦朝地方制度的结合。这个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嫡长子继承制6.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口口口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若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称为“涂归”。材料中“口口口”指代的政治机构是()。A.汉代外朝B.唐代门下省C.宋代三司D.元代的行省7.《宋史》记载的“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的机构是()A.三司B.政事堂C.中书门下省D.枢密院8.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丞相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奕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9.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的是()A.秦朝丞相汉朝刺史B.秦朝太尉唐朝节度使-2-C.秦朝御史大夫宋朝通判D.宋朝三司使明朝殿阁大学士10.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雅典。最终雅典人决定放弃雅典城,全体公民上船与波斯人决战。作出这一决定的应该是A.公民大会B.五百人议事会C.执政官D.民众法庭11.《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由此可知,该法律制定的出发点是()A.维护奴隶主的利益B.私有财产不可侵犯C.权力应该相互制衡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2.“有了成文法律,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限制了贵族司法解释权B.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C.反映了奴隶的政治诉求D.由贵族编制并为贵族服务13.1688年11月,荷兰执政威廉率领远征军登陆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出逃。英国议会通过了詹姆士二世“退位”的决议,正式立威廉为国王,玛丽为女王。此举A.冲击了传统的“君权神授”观念B.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意在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议会的中心地位由此确立14.1787年宪法对联邦权力的规定采用了列举方式,凡未列举的权力均由各州保留,面对一些“未尽事宜”,则依靠联邦法院对宪法的“适用解释”来明确,宪法的这种规定()A.削弱了宪法的权威B.保证了宪法的公正C.赋予了宪法灵活性D.扩大了各州的权力1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这一规定主要调和了当时美国A.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B.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C.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16.下表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所规定的部分内容比较。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法国宪法照搬了美国的宪法B.德国宪法违背了本国国情C.都具有一定的民主政治色彩D.都是实现国家统一的产物17.某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议会,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权力受议会限制德国皇帝世袭,首相由皇帝任命,帝国议会成员由选举产生-3-曲线,”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8..有一条约文本中有“嗣后中国民人与合众国民人有争斗、词讼、交涉事件、中国民人由中国地方官捉拿审讯,照中国例治罪;合众国民人由领事等官提拿审讯,照本国例治罪;但须两得其平、秉公断结,不得各存偏护,致启争端。”这一条款侵犯了中国的()A.领土主权B.贸易主权C.司法主权D.关税主权19.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提,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这一侵略权益最早出现在()A.《南京条约》附件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0“但这场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A.第二次鸦片战争B.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针对皇帝强烈地反对某条约的某条款,大学士桂良告诉咸丰皇帝:“夷人最怕花钱,任其自备资斧;又畏风尘,驻之(北京)无益,必将自去。”此事发生在()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22.有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太平天国()A.产品上交国库B.主张发展资本主义C.创建拜上帝教D.提倡平均分配土地23.直接导致下表所示人口数量变动的历史事件应是()江苏人口数量变动(部分)A.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24.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士兵中流传着“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的歌谣。这表明此时的太平天国A.领导核心空前加强B.军事形势全面好转C.军心涣散、盛衰转折D.全面落实土地改革25.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1851年1865年苏州府654.1万228.9万江宁府452.9万108.7万镇江府247.5万51.9万-4-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满足列强资本输出需要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D.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26.台湾义军发布檄文称“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一檄文发布的背景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27.《定征清战略》一诗云:“作战先开第一期,直前扫荡北洋师。幄中夙有筹边策,渤海湾头树旭旗。”该诗描绘()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8.《庚子诗鉴》载,1900年间,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詈西人,暴其惨酷。”据此推断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后产生敌意B.义和团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C.清政府成为列强“以华制华”的工具D.农民阶级完全认清了基督教的反动本质29.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县长……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辛亥革命()A.前后没有任何变化B.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C.潜伏着失败的危机D.使地主和旧官僚走向资产阶级化30.“学子激扬焚侫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31.1871年4-5月间某国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取消市场经济自由交换的原则,禁止非法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归的工人居住;对贫困的劳动者实行社会救济等。这些措施有利于()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B.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C.维护劳动者的利益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32.她像一声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从此,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这里“新”的含义是指()A.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已经具备B.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C.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D.开创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33.《共产党宣言》宣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最早实践这一思想的国家是()A.英国B.德国C.俄国D.法国34..二月革命使临时政府得以上台执政,但它仅对国家的政治门面做了修饰,它未能阻止俄-5-国继续参战,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对劳动的剥削,没有解决农民问题,这段话是为了表明()A.民主革命转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B.推翻沙皇统治的必要性C.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必要性D.退出一战的必要性35.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A.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道路B.促进了俄国迅速完成社会转型C.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D.借鉴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二、主观题(共30分,36题12分,37题18分)3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第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通典》卷一四材料三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设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碟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至唐不同的选官标准。(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历史影响。(6分)3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权制衡等西方话语,-6-中国人也一直不是很清楚。——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材料二第一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第三章: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四章: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五章:……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第六章: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中国“国家最高权力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的历史事件是什么?(3分)这一事件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6分)(2)从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民主理念?(9分)-7-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答案1-5DADAC6-10BDDCA11-15DAACB16-20CACAB21-25BDACB26-30CCACD31-35CBDAA36.(1)标准:汉初以德行(品行或孝廉)为标准;魏晋以门第为标准;隋唐以考试成绩为标准。(6分)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文化教育的繁荣。(任答3点6分)。37.辛亥革命。(3分)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