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练手热身卷(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练手热身卷(含解析)一、单选题1.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该誓词主要表明了孙中山A.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B.任职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C.让位于袁世凯的必然性D.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妥协性【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体现了孙中山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故本题应选A项;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让位于袁世凯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性,故排除C、D两项。2.谏议制度是监察制度的一部分,“谏”字的独特含义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威提出异议。唐代的门下省具有谏议和封驳职能……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谏议制度能够从根本上限制皇权至上B.唐代谏议制度对皇权不起作用C.明清谏议机构消失是服务于皇权需要D.明清监察制度对君臣形同虚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谏议制度是从属于皇权,不可能从根本上限制皇权,与材料中“专设的谏议机构-2-却没有了”不符,故A项错误;与材料中“谏字的独特含义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威提出异议”不符,应该起一定作用,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与材料中“谏字的独特含义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威提出异议”“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相符,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对“臣”监察绝非形同虚设,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3.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内阁是为加强皇权而设立的,其职权的大小有皇帝决定,它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不能统领六部百司,因而不会威胁皇权。材料反映了内阁成员不会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而得罪其他文官,这就意味着内阁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4.汉朝实行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制度,这个制度就是A.刺史制度B.察举制度C.三公九卿制度D.设立中朝机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时期在地方设置了“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这一举措强化了中央集权,答案选A,BCD三项不属于监察制度。考点: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点评: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是为强化皇权而设立-3-的,本质上是加强专制主义统治的手段,并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但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官员的腐败,对现今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有借鉴作用。5.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深情阐述“中国梦”。而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早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贵贱的社会差别。”以下四项哪些能反映第二种梦想①《天朝田亩制度》②三民主义③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①是农民阶级的革命纲领,符合材料。②中的民生主义之“平均地权”符合材料。③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符合材料。从政治上讲,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农民是国家的主人,不是“处于社会底层”,④不符合第二种梦想的内容,是近年才出现的事情。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近代以来农民地位的问题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A.推行分封制B.废除行省制C.废除郡县制D.建立郡县制【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的“秦”、“为之郡邑”、“废侯卫”不难得出正确答案是D。考点:郡县制-4-点评: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要加强中央集权。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秦朝实行的其他的重要的制度如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法律制度等都需要掌握。【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7.黑格尔说,欧洲人只要一提到希腊就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家乡之感。这是因为A.古希腊文化遗产保存完好无损B.古希腊文化在文艺复兴中得到重生C.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D.古希腊民主制度是西方代议制之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古代希腊的历史影响。古代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例如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的方式,为后世民主积累经验。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的评价。8.下列关于第一国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1864年成立于伦敦B.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C.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D.直接指挥巴黎公社的斗争【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第一国际本身并未直接指挥巴黎公社的斗争,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对第一国际成立时间和成立意义的描述均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9.1689年3月,英国议会下院通过拨款法案,授予国王每年120万镑的税款,并规定其中60-5-万镑用于宫廷和非军事性开支,其余用作海陆军开支。1697年,议会又通过《年金法案》,规定自翌年起,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上述拨款法案的通过旨在A.保障国王的军事权B.限制国王的行政权C.确保王室财政独立D.依法监管王室财政【答案】D【解析】国王的税款必须由议会下院通过立法拨款,充分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制下依法监管王室财政的特点,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没有涉及,排除;材料表明是对国王财政权的限制,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10.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B.抗战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C.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D.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诗句和选项,结合所学史实,抗战胜利后中国并没有走上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国民党政府坚持内战独裁方针,国共双方又进行了三年解放战争,新中国才艰难成立,A项表述错误,答案为A。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点评:此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的掌握和理解,包括抗战胜利后关于解放战争的史实,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史实。11.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观《陏场帝文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大臣魏征解释道:“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唐初即制定-6-崇儒的基本国策,以儒家的礼、义、廉、耻、仁、爱来教育百姓,此事反映了A.个人修养影响君主政治作为B.唐朝恢复儒家思想正统地位C.大臣魏征左右基本国策制定D.贞观之治取决于崇儒的思想【答案】A【解析】君主个人的修养,必然影响其政治作为,即便是一个普通人,个人的修养也必然影响其社会作为,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从汉武帝开始到新文化运动,一直没有被动摇过,所以无“恢复”一说,故B项错误;大臣左右国策制定与君主专制制度不符,故C项错误;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崇儒只是因素之一,而非决定因素,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唐初即制定崇儒的基本国策,以儒家的礼、义、廉、耻、仁、爱来教育百姓”是解题的关键。1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A.《天津条约》的签订B.《辛丑条约》的签订C.《南京条约》的签订D.《马关条约》的签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故选B。考点: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点评: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反侵略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署,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7-封建社会。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材料二: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钱穆《秦汉史》材料三: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和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四: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2)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形成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3)对比材料三、四,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对待丞相态度的差别,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人在处理相权的方式上有何不同?(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秦以后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并简要评价。【答案】(1)设置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设置郡县制,设置一系列选官及考核制度,制定秦律(2)王国问题/地方诸侯国势力膨胀或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汉初推行郡国并行;汉武帝推行推恩令。(3)唐太宗认为丞相有助于皇帝更好统治国家(有效辅佐皇帝治理天下),明太祖认为丞相是导致国家政治动荡的原因。唐太宗通过分化相权来削弱丞相的权力,明太祖直接废除丞相这一官职。-8-(4)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评价:积极方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消极方面——从长远角度来讲,不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发展转变。【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确立秦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制定严酷的法律;为了防御匈奴,修建长城;修建由都城通往各地的驰道;开灵渠;大规模移民等。(2)根据材料信息“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的威胁。再结合所学知识,汉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