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九)“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惠州调研)一战期间,美国政府成立了战时工业局、军需品采购委员会、物价管理委员会、食品管理局、战时贸易局、战争保险局、战时金融公司等机构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统制,这些措施()A.为后来的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B.借鉴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C.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已经失败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A[由材料可知一战期间,美国政府为应对战争采用了干预经济的措施,这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故A项正确;苏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于1921年之后,与“一战期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宣告“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故D项错误。]2.(2019·长郡中学模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立国之初所形成的吃苦耐劳、集腋成裘的古训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速致富。“成功”的说教,制造了盲目的信心;衰退是反常的事情,繁荣无须解释。此现象()A.表明盲目追求致富会引发经济危机B.揭示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C.反映出经济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的心理D.论证了衰退和繁荣间的必然联系C[材料中“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速致富”“繁荣无须解释”,反映出经济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盲目追求致富、盲目相信繁荣的心理,故C项正确。]3.(2019·广东六校联考)1929—1932年,美国的私人投资总额从158亿美元下降到9亿美元,降幅达94.3%;同期工业品批发价格指数从91.6下降到70.2,降幅为23%,但危机形势并未得到缓解。这说明()A.国家干预的方式不可行B.应扩大生产规模以提供就业机会C.市场的自发性调节失灵D.应大幅降低产品价格以刺激消费C[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为经济大危机时期,经济大危机之所以发生,其原因之一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需要国家进行干预,故A项错误;经济大危机主要是因为生产-2-大大超过消费,需要对生产盲目性进行控制,故B项错误;经济大危机充分说明: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信奉的“自由放任”政策已经失灵,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产品价格已经大幅下降,故D项错误。]4.1931年12月,美国总统胡佛在向国会提交的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大幅度削减行政开支,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扩大联邦农业贷款银行的贷款能力。这说明该计划()A.坚持了“自由放任”政策B.不利于缓解经济危机C.体现了国家的干预性D.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C[材料体现的是胡佛向国会提交了复兴计划大纲,根据大纲的内容,说明胡佛并非继续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故A项错误;胡佛在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的措施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复兴计划大纲及内容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复兴计划大纲中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有利于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但材料未体现计划实行的效果,故D项错误。]5.(2019·广西百校联考)英国于1931年11月颁布《非常进口税法》,对于特定商品征收最高达100%的歧视性高关税。1932年2月,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新的进口税法案,规定将对一般进口商品增收10%的从价税,对大多数工业品实际征税20%,而对钢铁、奢侈品等征税更高。由此可见当时英国()A.坚持自由贸易的政策B.国家干预优势凸显C.提高关税应对贸易战D.经济危机使社会混乱C[材料反映了面对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英国政府大幅度提高关税,主要是为了应对各国之间出现的贸易战,故C项正确。]6.(2019·黄冈质检)美国学者霍华德·克斯纳曾在1936年尖锐地指出:“我们的政府当时相对精简,大体局限于其基本职能;罗斯福接手之后,将其转变成一个体系庞大、臃肿低效的机构。”这一批评客观上反映了“新政”()A.行政效率十分低下B.颠覆三权分立原则C.改变了国家管理体制D.违背了美国国家利益C[根据材料“将其转变成一个体系庞大、臃肿低效的机构”可知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新政”虽然改变了国家管理体制,但依然保持三权分立原则,故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故排除。]7.(2019·重庆模拟)罗斯福新政时期,许多立法几乎都不是由国会创始而仅交给国会审议;在1933年以后的10年内,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高达3556项。这说明新政时期的美国()A.国家对经济干预加强-3-B.国会成为总统的附属C.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D.分权制衡机制严重削弱C[材料提供了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政治的运作情况,与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无关,故A项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依然奉行三权分立原则,国会立法权独立,并未成为总统的附属,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国会审议总统提出的法案,而非国会先创始再审议,这便简化了国会立法的烦琐程序,有利于总统行政命令的及时发布,从而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故C项正确;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依然奉行三权分立原则,分权制衡机制并未严重削弱,故D项错误。]8.(2019·肇庆一模)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或减少干预的根本出发点是()A.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B.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C.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D.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B[国家干预是以保护国家整体的、根本的利益为出发点,而“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不是根本出发点,故A项错误;国家加强或减少干预都是为了国家经济更好更有序的发展,故B项正确;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是干预经济的具体手段,不是其根本出发点,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国家加强或减少干预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经济发展,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因此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根本出发点,故D项错误。]9.1933年6月,资源自给力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互相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英法美也摒弃前嫌,于1936年签订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材料反映出经济危机()A.推动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建立B.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C.使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D.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B[根据材料“德意互相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英法美也摒弃前嫌”可知,经济危机导致民主程度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集团,国际关系格局改变,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干预经济的内容,故排除A项;材料中德意相互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不能说明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不同的经济团体,没有体现引发二战,故排除D项。]-4-10.(2019·新乡二模)20世纪30年代,据对美国匹兹堡白领阶层和专业人员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打乒乓球、拼板子、下跳棋、客厅游戏、打桥牌,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这些现象()A.说明当时美国民众生活悠闲B.折射出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C.反映出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D.表明新政已使美国重新繁荣B[根据材料时间20世纪30年代可知,此时正值美国经济大危机期间,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这折射出了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只说明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无法体现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供新政的任何信息,故排除D项。]11.(2019·崇左一模)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这些做法()A.实现了充分就业目标B.推动了福利制度建设C.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D.证明了新政的可行性C[由材料“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可知,政府出资鼓励人民参加各类工作,是以工代赈思想的体现,故选C项;“实现了充分就业目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时期加强的是社会救济而非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而非新政的可行性,故排除D项。]12.(2019·绵阳二模)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名签署于1935年的反对新政的宣言书中写道:“新政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宣言主要反对新政()A.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B.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C.举办了各项公共建设工程D.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D[根据材料反对新政的宣言书中写道:“新政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因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并结合所学新政内容可知,这应该是新政中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的弱势群体实施基本的生活保障的反映,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5-材料一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材料二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对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期苏俄(联)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响。(13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知苏俄(联)从新经济政策向斯大林模式转变;根据材料二中从“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推行罗斯福新政可得出美国从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转变;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可得出新经济政策没有转变思想观念,缺乏相应的政治环境,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苏俄(联)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分析;美国从“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美国的国家干预从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巩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方面分析;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影响从对苏联的工业发展方面分析其积极影响,同时应该看到它所产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弊端。答案:(1)苏俄(联):由新经济政策转向斯大林模式。原因:外部环境受帝国主义的威胁;国家落后需要发展重工业;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没有转变思想观念。美国:由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原因: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由放任”政策难以应对经济危机。(12分)(2)美国-6-方式: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立法保障,长期实施。影响:美国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苏联方式:政府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体制,具有强制性。影响: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同时,也带来了发展不均衡,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压制了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13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