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中国古代,正月初一百官要朝见天子,被称为“大朝会”。朝会制度源于西周,天子接见诸侯的目的是“图天下之事”,同时询问地方的治理情况,谓之“图考绩”。由此可知,“大朝会”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有效减少了决策的失误C.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开发D.为皇帝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下,很多诸侯被分封于偏远地区,天子接见诸侯除了“图天下之事”,同时还要询问地方的治理情况。周天子对地方治理的关注促进了诸侯对地方的治理,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开发,故C项正确;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A项错误;“有效减少了”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皇帝制度和分封制无关,故D项错误。2.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重视秦朝的文书,实际上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承秦制。汉初实行的黄老学说,道家思想。充分发挥文书功能,只是表面现象。材料并没有体现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B正确。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2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政府办事能力B.减少皇帝决策失误C.帮助皇帝处理政务D.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样做是为了分割相权,从而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故D项正确。A项、C项,不是分割相权的根本目的,故A、C两项均错误。B项,减少皇帝决策失误是三省六部制的作用,而题干表述的是在三省之外任命其他官员为相的目的,选项与题干所述不符。故B项错误。4.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3【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中北宋和南宋宰相祖辈任官情况可知,北宋时期宰相祖辈担任高级官员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而南宋时有所减少;两宋时宰相祖辈担任无官职记录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说明越来越多的没有政治背景的平民有机会担任宰相职务,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宰相的权力的变化,C不正确;身份地位较为低下的人出任宰相,得益于科举制的推行,D说法不正确。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5.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形成皇帝在宗室亲王直接簇拥下共同运作官僚体系管理国家的局面。明清这两种分封A.背景相同B.对象不同C.目的相同D.内容相同【答案】C【解析】明朝要求受封藩王的皇子“不临民,不治事”,是为了防止其对统治构成威胁;清朝要求受封亲王“内襄政本,外领师干”是为了加强统治力量;两者都是为了加强统治,故C正确;朝代明显不同,故排除A;分封对象都是皇子,故排除B;依据材料明朝“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等可知,分封内容不同,D错误。6.我国历代朝廷常常分割地方事权,将军事、民政、财政、司法诸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各自平行隶属于中央的相应上级,以使其相互牵制。这一做法A.通过分散相权保障皇权独尊B.有助于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完善分权体制提高行政效率D.消除了地方势力膨胀割据的隐患【答案】B4【解析】【详解】据材料“分割地方事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各自平行隶属于中央的相应上级”可知统治者实行的是分化事权的做法,这一做法有助于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削弱相权问题,A错误;据材料“分割地方事权、以使其相互牵制等信息可知,分权的目的是相互制约,不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C错误;将地方的军、政、财等权分割,只是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地方势力膨胀割据的隐患是制度造成的,并不能消除,故D项错误。7.历史课上,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时,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①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②乙说:……乃罢中书省,……析中书之政,归之六部。③丙说:选官标准是“德行高妙,志节清白”……“有孝悌廉公之行”。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以上史料所涉及的政治制度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①为宋代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②为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③按照品德选官,是汉代的察举制;④是清代设立军机处。所以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③①②④,故排除A、C、D项,故选B项。8.研究者在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时,发现了如下有趣的现象:与实行民主政体的雅典地理条件相似、同属于希腊世界的某些城邦国家如科林斯、麦加拉建立的却是寡头政体。从该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地理环境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直接和决定性的因素B.地理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之间没有任何联系C.地理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没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D.雅典民主政治是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答案】C【解析】5依据材料可知,A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不合史实及题意,排除;B的表述不合史实,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题干没有提到地理环境之外的其他因素是否与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存在联系,D不合题意;根据题意,可以得出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因为相似的地理条件而政体却不同,可以看出地理环境与政体没有必然的联系,C为正确答案。点睛:本题易错项为D。考生可能忽略了本题的关键点是“地理条件”,题目问的是地理环境与民主政治的联系,D项答非所问。9.梭伦改革使“贵族不值一钱,除非他同时是富人”,有些旧贵族的尊贵“亦由于其富有而非由于出身”。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改革措施是A.实行财产等级制B成立公民大会C.废除债奴制D.推行陶片放逐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贵族不值一钱,除非他同时是富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时期实行财产等级制,这一制度打击了贵族的政治势力,适应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参与政权的需要,A选项符合题意;公民大会在梭伦改革之前就已经出现,B选项排除;废除债奴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稳定公民权利上,C选项排除;陶片放逐法是在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出现的,D选项排除。10.古代希腊的个人自由是以城邦的自由为条件的,只有从城邦出发,个人自由才有着坚实的基础。正如德漠克利特所说:“所有一切要依靠城邦,如果城邦安全,一切安全,如果城邦毁灭,一切无存。”这反映出古代希腊()A.人人平等基本实现B.直接民主存在一定弊端C.居民自由得到保障D.城邦政治凸显集体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所有一切要依靠城邦,如果城邦安全,一切安全,如果城邦毁灭,一切无存”可知,自由是集体主义下的自由,这说明古希腊城邦政治注重集体意志,故选D。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其范围较为狭隘,奴隶、外邦人等并不享有公民权,故A的说法不符合史实,6排除;材料只是说明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并未强调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缺陷,排除B;材料中的“个人”指的是古希腊城邦的公民,居民所包含的范围要大于公民,两者并不能等同,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中城邦自由和个人自由之间的依存关系,当然本题也可运用排除法确定答案。11.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B.罗马人的法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C.罗马人将宗教传播到全世界D.罗马法维系了罗马帝国持久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罗马以法律对世界的征服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他强调的是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源头,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通过比较罗马法与其他国家的法律得出罗马法是世界上最先进的。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的地位,并未涉及宗教方面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并未体现其国内影响。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2.下表为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八表条款的部分内容。据表可知,《十二铜表法》条款内容第八表第二条故意伤人肢体而未能取得和解时,伤人者也应受到同样的伤害第八表第二十一条伤害自己被保护人的保护者应交给地下神即予以诅咒第八表第二十四条如手掷的标枪落得比目的地还远,则应供献牧羊为祭品第八表第二十三条伪证被揭穿者,应从塔贝斯山崖上抛下7A.具有原始色B.体系比较完备C.民刑不分D.具有理性色彩【答案】A【解析】“伤人者也应受到同样的伤害”、“伪证被揭穿者,应从塔贝斯山崖上抛下”这些规定具有同态复仇和野蛮的色彩,“应交给地下神即予以诅咒”、“应供献牧羊为祭品”等则借助于神灵的力量来进行惩罚,总之上述制裁办法都具有简单和粗暴的原始色彩,故选A而排除D;题干仅仅提到了罗马法中关于某些罪刑的惩罚方式,不能说明体系完备,故排除B;民刑不分是古代东方国家法律的特征,故不符合古代罗马,所以排除C。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史料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历史研究需要从若干个相同或者不同类的史料中找出其共性的东西,从而确定史料的真伪。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孤证不立”。所以这一题一定要根据几个文字材料的大意找出其共同之处,就是可以推论出的结论了。13.光荣革命后,威廉取得王位,让辉格党人担任主要的政府大臣。1702年成廉去世后,安妮对托利党寄予更大的好感.她出于个人的好恶把大批辉格党人解除职务,代之以托利党人担任要职。有人劝她召回辉格党人,但安妮女王坚决不肯。这反映了A.国王有独立的行政权B.国王受到议会的制约C.内阁没有实际的权力D.国王只是权力的象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她出于个人的好恶把大批辉格党人解除职务,代之以托利党人担任要职”可知国王有一定独立的行政权,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国王受到议会的制约,B选项排除。内阁没有实际的权力说法不符合史实,内阁负责英国的行政权,C选项排除。英国国王是国家的象征,不是权力的象征,D选项排除。14.下表是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部分),这说明英国8时间文件成果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1679年《人身保护法》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A.国王权力不断增强B.议会权力不断扩大C.责任内阁制已形成D.革命后开创了议会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可知,材料体现的英国宪法性文件限制国王的权利的同时加强议会的权利,可得出议会权利不断扩大,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国王权利受限制,而不是不断增强,故A选项错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于1721年时期,故C选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于1689年的《权利法案》,材料没有体现1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