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于都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江西省赣州市于都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2.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B.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入成熟阶段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3.朱熹认为“理”在心外,提倡“格物致知”以通“天理”;王阳明强调“理”在心中,主张“致良知”以知“天理”。这一变化A.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B.不利于理学精神的推广C.强化了儒学的价值观念D.否定了天理涵盖的内容4.湖北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反映了明代文学A.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B.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C.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D.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5.顾炎武认为,唯有合理地配置天子与公卿大夫、百里之宰之间的各种权力,充分发挥朝臣和各级政权的作用,才会有利于富国裕民,才能真正地把天下大权归于天子,从而使天子的地位更加尊崇。该思想A.动摇了儒学在文化上的统治地位B.强调了尊重君权前提下的“分治”C.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D.发展了传统“民贵君轻”思想6.下表为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对比。这反映出当时东西方2中国西方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154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A.科技发展水平不同B.文化间的交流加深C.社会发展趋势不同D.政治体制本质差异7.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是对西方作者的最积极的回应,是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同时吹响了晚晴军事向近代化的号角。该学者意在说明《海国图志》A.开启了中国军事领域近代化B.激发了国人的反帝爱国意识C.是洋务运动发动者的思想武器D.对思想解放具有重要启迪作用8.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9.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载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而当代学者茅海建称在清朝的历史档案中未发现上书的文件,由此认为上书的行动可能不存在。这说明A.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没有参考价值B.历史档案完全反映了历史的真实C.寻求历史的真实需要从多方考证D.历史档案的史料价值高于回忆录10.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概述了生物学的达尔文主义,介绍了社会中达尔文主义起一定作用的事实,最后则论证了他自己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伦理思想。严复在翻译此书时,则着重选择其中介绍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内容。严复此举A.旨在唤醒国人的危机意识B.使进化论在中国迅速传播C.为推翻清政府寻找依据D.减少了维新变法的阻力11.古代文书不加标点,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困难,因此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明A.近代出版业开始蓬勃发展B.“尊孔复古”逆流受到批判C.白话文完全取代了文言文D.“文学革命”的影响力扩大12.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3响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13.《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十)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十一)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这表明中国国民党A.联合工农阶级,壮大革命力量B.开展土地革命,实现平均地权C.主张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D.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经济基础14.据某学者回忆,毛泽东在1952年指示,“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止于汉;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该指示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B.有利于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C.划分的历史阶段影响至今D.确立了革命史观的指导地位15.在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毛泽东指出“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这一论断旨在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B.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D.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16.历史学家徐中约说:“根据一位美国著名科学家的研究,1960年时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C.实施“三个面向”教育D.推行“科教兴国”战略17.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曾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A.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B.明确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推动了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提出D.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18.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三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A.形成于雅典民主由盛转衰的时期B.启迪着人们理性思考问题的智慧4C.与智者学派的基本观点完全对立D.以隐晦的比喻来解释事物的成因19.1490年,米开朗基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了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该作品表明,作者意在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C.宣扬教会的精神权威D.呈现人间的母子亲情20.宗教改革运动中形成了“不同信仰的臣民迁到具有同样信仰的国王那里居住”的原则。据此,尼德兰分化成信仰天主教的比利时和信仰新教的荷兰;在处理神圣罗马帝国的遗产时,形成了信仰天主教的奥地利和信仰新教的普鲁士。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国王的宗教信仰决定臣民的信仰B.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民族国家的形成导致了宗教分化D.新教比天主教更有益于国家发展21.“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后者与前者的最大不同是A.宣扬人的地位和价值B.提出资本主义政治构想C.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D.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转型22.下列示意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西欧A.世俗王权的演变B.资产阶级力量的变化C.教会势力的演变D.市民阶层力量的变化23.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突出B.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工人运动蓬勃发展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现实大为失望D.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24.它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对该艺术思潮判断准确的是A.主要源于人们强烈反对资本主义政权B.作品成功与否取决于与对象的酷似程度5C.荷兰的梵高是该思潮的著名代表之一D.它的主要特征是源于传统而又反对传统25.画家康定斯基提出:艺术家的意图要通过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不要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来表明一种精神上的反应或决断。这反映了该画家主张A.描绘广大下层人民生活场景B.捕捉“光”和“色”瞬间效果C.突破创作传统充分表现自我D.以浪漫主义侧面检视抨击社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26题11分,27题13分,28题12分,29题14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一儒家民族观大体上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产生于春秋战国儒家学派创立和发展时期,成型于两汉时期,发展、丰富于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成熟、完善于宋元明清理学鼎盛时期。其中,宋代可谓儒家民族观发展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代。在理学“道统论”的影响下,传统的“华夷之辨”和“正统之争”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华”“夷”的内涵理解也发生了变化。此后,“华夷之辨”思想逐步让位于“华夷一体”思想,经历元、明、清时期的充分发展,到清代乾隆时期,“华夷一体”、“天下一家”最终成为儒家民族观的主旋律。——摘编自李克建《儒家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材料二1924年孙中山指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具体而言,“辛亥以后,满洲宰制政策既已摧毁无余,则国内诸民族宜可得平等之结合,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所要求者即在于此”,“其目的在于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毛泽东在1956年指出:我们反对大汉族主义,这种倾向危害各民族的团结。大国主义和大汉族主义都是宗派主义。有大国主义的人,只顾本国的利益,不顾人家。大汉族主义,只顾汉族,认为汉族最高级,就危害少数民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民族观的形成特点及其积极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指出孙中山和毛泽东在民族问题上相似之处,这在当时分别具有怎样的意义。(6分)6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中国古代数学《九章算术》中有《方田》、《粟米》、《商功》、《均输》等内容,《九章算术》和《九章算术注》在数学发展历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可以与西方《几何原本》相辉映。明末徐光启曾由利玛窦口授译出《几何原本》前六卷,他在比较中国《九章算术》与西方数学之后则指出:“其法略同,其义全阙。”十四世纪中叶明朝建立到二十世纪清代结束共500多年,数学除珠算外出现全面衰弱的局面。鸦片战争后,近代高等数学开始传入中国,中国数学转入一个以学习西方数学为主的时期。材料二近代冯桂芬(1809—1874)和李善兰(1810—1882),在研究西方数学方面卓有成绩。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明确指出,数学为西学之源头所在,格致诸学皆由此出。李善兰的朋友王韬(1823—1897),自称“西馆十年,于格致之学,略有所闻”,但不能接受李善兰等人对数学的推崇,他说:“算者六艺之一,不过形而下者耳。”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