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河北省唐山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试题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Ⅱ答案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卷Ⅰ(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一改晚商早周时期厚重典雅的风格,转为简洁朴素;饕餮纹逐渐减少,代之而起的是写实性较强的凤鸟纹和简练的重环纹。这反映出A.周代青铜制造技术的进步B.周代审美标准的变化C.周人质朴尚文和注重人事D.青铜器注重实用功能2.现代考古在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处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的铲、镰、磨石等,计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刀等,计179件。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C.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己形成3.春秋初期齐桓公首开礼贤下士之风,战国时期诸侯招贤已蔚然成风。《史记・秦本纪》载,秦孝公元年(前361年)向天下士人广发求贤令,开出了“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的丰厚条件。据此可知战国时期A.宗法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B.法家思想已取得了独尊地位C.私学出现动摇了王室的统治基础D.士阶层流动冲击了贵族政治体制4.汉武帝下诏:“郡国长吏,在其治区,乃竟无孝子廉吏,可应国家选举,可证其职责之未尽,遂下令议不举者罪。”此后,郡国每年荐举孝廉一名.这表明汉武帝A.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B.积极宣扬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C.重视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D.创新设计了分科考试的选官制5.西汉时期,今辽宁、甘肃、四川等省份以及更远的一些地方都有铲、锄、镰、铧等铁质农具,而且铁犁铧数量很多,但宽窄大小都不一。这一现象表明A.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犁耕技术B.政府政策推动了手工业发展C.中原文明向偏远地区扩展D.各地经济技术缺乏互动交流6.魏晋以前盛行钟、鼓、罄一类的敲打乐器,此类乐器使用往往用来显示主人身份等级。2魏晋时期,钟、鼓、罄等乐器已经失去了昔时的辉煌,活跃于社会上的大多是可携带的乐器,如古琴、长笛、筝、琵琶等。这一变化表明魏晋时期A.市民阶层壮大冲击等级秩序B.传统伦理观遭到了严峻挑战C.情感表达的个性化趋向增强D.儒学丧失社会正统思想地位7.东晋元帝重用刘隗、刁协加强皇权,引起王敦叛乱,得到士族支持。王敦欲取代司马氏而独揽大权,又因士族共同反对而告失败。这实质上反映了A.皇权与土族斗争异常激烈B.皇权与士族共治是可行的政治模式C.国家统一受到严重的威胁D.东晋皇权与世家大族实现权力制衡8.唐开元三年的1份诏令说:县令、州刺史有业绩者可调任京官,且“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官”。此诏令出台的背景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B.科举日益成为高级官员重要来源C.地方治理的现实困境D.传统世家大族集团日益走向没落9.表1唐代中后期部分藩镇户兵比例表镇别户数兵数户:兵兵数出处魏博74498700001.1:1《旧唐书》卷一二七《洪经纶传》成德63604500001.3:1《旧唐书》卷一四四《阳惠元传》武宁37251300001.2:1《全唐文》卷七一六《使院新修石幢记》泽潞26059200001.3:1《旧唐书》卷一三二《李抱真传》淮西12867500000.3:1《旧唐书》卷二一四《吴元济传》由表1可以推知,唐代中后期A.藩镇拥兵自重脱离中央控制B.战事多导致军事参与率较高C.朝廷军队征兵标准日趋严格D.呈现出北强南弱的战略态势10.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自宋太祖易以文臣牧民,而后天下渐得苏息,历代因之,皆享国久长,民不思乱。”这句话着重强调宋代A.文臣治国政策的重要性B.地方设置通判的必然性C.加强中央集权的局限性D.完善三省体制的进步性11.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肌理粗糙的山石,若隐若现的山泉、瀑布、寺庙、骡匹和行人等细节都极其精微;而南宋马远的《晓雪山行》,占画面大部分的山坡、石块及树木都是逸笔筒洁,呈现出与前者截然不同的灵气。这种变化体现出A.商品经济发展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3C.“心性为主,外物为从”的精神取向D.时代变迁背景下画风的世俗化倾向12.元代行省辖区包括今天的两到三个省的范围,远超过了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异曲同工之效。元代这种情况A.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B.总结吸收了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教训C.行省扮演代表地方利益的角色D.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中央集权的困扰13.传统女真族处理人参多以水浸为主,16世纪后期,女真族改进了人参的制作技术,采取煮熟晾干的办法。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女真族人参加工技术的进步B.产品区域化生产发展的结果C.受内地产品加工技术的影响D.女真部与内地经济联系加强14.李贽在评价《藏书》时说:“盖我此书,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也……凿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这表明《藏书》A.成为科举应试的官方教科书B.因离经叛道在民间广为流传C.思想仍属于儒学体系的范畴D.以讽刺程朱理学为思想主旨15.康熙帝曾先后命焦秉贞、冷枚等人绘《耕织图》,还亲自作诗题咏,“复命镂板流传,用以示子孙臣庶,俾知粒食维艰,授衣匪易”。这一做法A.确保了农民生活的富足B.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发展C.缓解了人地之间的矛盾D.推动了重农理念的传播16.雍正帝将密折奏事的范围扩大到各省督抚以下的布政使、按察使,而且特许某些道员、知府以及总兵以下的副将奏事。这一变化A.解决了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痼疾B.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推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僵化D.拓宽了中央决策的信息来源17.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汉阳铁厂是清廷督抚的“政绩工程”,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经营仍十分困难。甲午战后,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洋务企业大多如此。这种现象表明A.新式生产方式行不通B.近代化道路的新探索势在必行C.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D.资金缺乏阻碍洋务企业的发展18.1869年美国人丁匙良在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时,曾增设了具有近代意义的体育课程。他在《同文馆记》中记述:“同文馆学生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尊严,他们只能慢慢地踱方步。中国学生是没有粗野游戏的,如足球、棒球等类。”由此可见,当时中国4A.竞技体育活动项目极其稀少B.“向西方学习”新思想尚未萌生C.传统观念制约近代教育转型D.“中体西用”主张受到学界推崇19.19世纪60年代,船政大臣沈葆祯给福州船政局制定的管制办法规定:“佣工、杂作是有健丁,日每八九百人,非以兵部勒……则散而难稽,呼而不应,于是每十人以什长一人束之,每五什长以队长一人束之,特派勤能之武弁统焉。”这一做法A.借鉴了西方近代企业管理制度B.强化了政府对军事工业的管理C.开启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进程D.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20.表1是《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表1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年份生产资料(%)半制品(%)制成品(%)农林渔牧产品机器开采手工开采手工开采机器开采手工开采机器开采18732.6——37.4—58.31.7189315.6——28.40.153.42.5190326.80.20.217.214.798.0表1说明近代中国A.出口贸易呈现下滑趋势B.经济近代性因素缓慢发展C.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D.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21.时人指出“科举初停,学堂未广,各省举贡人数不下数万人,中年以上不能再入学堂,保送优拔人数定额无多,……不免穷途之叹”。由此可知科举制度废除A.导致原有社会凝聚机制瓦解B.传统文化传承的中断C.直接导致了清朝统治的崩溃D.导致普遍的失业现象22.1904年,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刊文介绍了成汤灭夏莱,武王灭商封,周公、召公实行十四年共和制的故事,指出周召共和“仿佛和西洋人所说的贵族共和政体相同”,并把它描绘成一个“国内太平,家家富足,人人有道”“中国空前绝后的太平世界”陈独秀此举意在A.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反对专制B.高举科学大旗批判传统文化C.提倡文学革命大力推广白话文D.强调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危机23.1918年11月11日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发表了题为《劳工神圣》的演讲,他说:“此次世界大战争,协约国竞得最后胜利,可以消灭种种黑暗的主义,发展种种光明5的主义……我们四万万同胞,直接加入的,除了在法国的十五万华工,还有什么人!这不算怪事!”他充满激情和向往地宣告:“此后的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呵!”。这一现象表明A.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B.马克思主义成为普遍共识C.社会运动的发展出现新趋向D.一战结果影响了中国社会进程24.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中国)名为共和国,实际上仍由军阀掌握政权,这种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这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源泉,也是人民深受痛苦的源泉”。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A.明确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的进路B.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民主革命目标C.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D.受到“左”倾冒进主义路线影响25.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与前途》中说:“立刻和苏联订立军事政治同盟,紧密地联合这个最可靠最有力量最能够帮助中国抗日的国家。争取英、美、法同情我们抗日,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条件下争取他们的援助。战胜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外援是不可少的,孤立政策是有利于敌人的。”这表明他A.科学预见到日本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阐述了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新路径C.主张由中国主导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D.认为外来援助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关键26.针对1941年1月皖南事变的发生,毛泽东认为是有同志“没有了解中国革命的实际,没有了解经过10年反共的蒋介石”。他提醒党内同志对苏联人的话,“不可不听,又不可尽听”。这反映了A.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准确判断B.通过斗争换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C.摆脱了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外部影响D.国民党的独裁专制破坏了团结抗战27.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宣布美国来华投资企业“应课征之税捐与本国人民同”,“将来亦不致颁布足以阻碍获得合理利润之新税则”。国民政府的这一政策A.抑制了美国对华商品倾销B.影响了社会的立场倾向C.巩固了官僚资本主导地位D.推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628.1953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为367.4亿元,其中纺织工业产值99.1亿元、食品工业产值80.9亿元。这表明当时中国A.工业对农业依赖程度较高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果斐然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D.经济发展完全契合现实需要29.李新(1890—2004年)在他的回忆中说,“从机耕退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是“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原来一匹大牲口不过1000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1500元以上,小毛驴更时兴,涨到800元以上”。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生产力发展水平出现了倒退B.价格双轨制导致价格混乱C.农村生产组织形式出现变革D.商品定价普遍由市场决定30.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合作社经济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或者是劳动群众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半社会主义经济。劳动群众部分集体所有制是个体经济、个体手工业者和其他个体劳动者走向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过渡形式。”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B.为推行联产承包制创造条件C.完成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目标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31.1981年4月,在一份以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名义印发的材料上,按照对计划与市场的态度,将经济学家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坚持计划经济的;第二类是赞成计划经济但不那么鲜明的;第三类是赞成商品经济但不那么鲜明的;第四类则是主张发展商品经济的。这表明当时A.传统计划经济观念束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