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1—25题各2分,共50分。)1.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3.“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A.战争的性质B.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C.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D.民族立场4.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天父诗》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上述材料表明A.太平天国并未显现出相比清朝统治者的进步性B.太平天国不可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C.太平天国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和基督教教义D.受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未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5.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对这两场革命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A.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B.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C.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都因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而失败6.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2-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北洋军阀逮捕大批学生7.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阐明了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C.古希腊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上D.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8.“部落和村社的划分不取决于血缘关系,而是由地域决定,因此不论在宗教或政治领域,基于出身的特权被毁灭了,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代替了氏族社会。”与这一改革成就密切相关的人物是A.梭伦B.克里斯提尼C.伯利克里D.苏格拉底9.马克思说:“罗马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B.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D.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10.《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B.是一部成文法典C.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D.对平民利益具有一定的保护11.有学者指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C.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12.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3-是A.《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13.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14.在代议制度下,议会是重要的政治机构,各国大多实行两院制。下列对近代各国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A.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内阁需上院支持成为惯例B.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由每州2名组成C.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D.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15.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发展了马克思这一理论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俄国二月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C.法国大革命D.法国巴黎公社革命16.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文中的“新政治制度”是指A.直接选举制B.义务教育制C.社会主义政权D.无产阶级专政17.《全球通史》中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①原因与巴黎公社革命相似——与大规模的战争有关②直接目标与太平天国运动相似——反侵略反封建③领导力量与五四运动相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④性质与中国的辛亥革命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①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18.苏俄革命早期领导人加米涅夫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4-为时过早。”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A.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B.退出一战的要求C.《四月提纲》中的主张D.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19.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0.下图为美国与四国(英国、法国、日本、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示意图。它表明A.美、欧、日形成三足鼎立局面B.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C.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衰退D.“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形成21.战国时期,《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这一记载不能说明我国古代自耕农经济A.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应运而生B.生产规模狭小且性别分工简单C.以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为特征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22.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工官监管的夜市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物流通畅的草市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23.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计中反映了宋代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24.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5-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去看京剧演出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25.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影响是A.开始了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进程B.初次实践了“师夷长技”的思想C.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D.促成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分化二、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26题24分,第27题26分,共50分。26.(24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材料三……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10分)(2)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6分)-6-(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下划线的文句分别指什么?(8分)27.(26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利玛窦(1552—1610),……到中国后,又坚持不懈地认真学汉语、习汉字、着儒服,尤其熟读儒家经书,使他很快融入中国社会。既与普通人交往,也与上层人物,特别是上层知识分子交往。他通过介绍西欧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宣扬上帝的万能和创造世界的和谐、完美和永恒,发展教徒,达到传教的目的。——《利玛窦和徐光启》材料二汤若望是明末清初中国耶稣会教区的主持人。其精通天文、历法、兵器制造等,1644年被顺治帝授以钦天监监正的职位。1660年杨光先上告汤若望等传教士阴谋不轨,并攻击《明宪历》(清当时使用《明宪历》等西方历法),汤若望、南怀仁等教士被捕入狱。1668年康熙帝亲自处理此案,他让杨光先与南怀仁同时当众测试天象,南怀仁无误,杨光先则误差不断,于是……复用《明宪历》。主张“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的杨光先被革职。——《中国对外关系史讲义》材料三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利玛窦传教方式的特点。(6分)-7-(2)据材料二评述杨光先对外来文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4分)据此分析冲突的实质。(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儒家文化时的侧重点是什么?(2分)为什么?(2分)(4)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中国的儒家思想”“西方的启蒙思想”“新文化运动”三个词语,以“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80字以内。历史答案BADAACCBBDCBDDBDBCABABAAA26.答案(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10分)(2)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6分)(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