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联片办学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我国古代经历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家天下”制度开始的标志是()A.贫富分化现象的发生B.禹继承舜成为最高政治领袖C.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禹的地位D.分封制的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王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制度由此确立,故C符合题意;贫富分化首先是经济现象,且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就已经存在,故A不符合题意;B属于禅让制,选贤任能,体现了“公天下”,故B不符合题意;分封制是地方管理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2.武王灭商以后,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此外,还封纣子武庚禄父。从材料看,西周分封这些人的主要目的是A.开发国家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B.安抚旧贵族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C.勾连旧贵族与周天子的血缘关系D.构成对殷人的合围之势提高王权【答案】B【解析】西周分封这些人是旧贵族,分封旧贵族是安抚他们然后到达巩固西周的统治的目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次要目的而非主要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旧贵族与周天子不存在血缘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对殷人的合围而是安抚他们,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3.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A.所任官职名2B.因功得到的封地C.母亲的族姓D.所在地方的地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受封于商,子孙氏焉”,说明商鞅是由于在秦国变法的功劳,被分封于商地,因此以“商”为氏。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CD项。4.考古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铸有“王族”“三族”“五族”“大父”“伯父”的族徽;甲骨文中记载有“大宗”“大示”“小宗”“小示”的文字和古代文献中所提的“帝—嫡”“介—庶”的词汇。这些字词反映了商朝A.出身决定了政治地位B.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有机结合C.僭越礼制的现象频发D.已确立了基于血缘的嫡庶制【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出现“大宗”、“小宗”等词汇,可以知道这反映出的是西周确立的宗法制。“帝—嫡”反映出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说法不够准确,没有体现出具体的权力分配问题;B选项错在材料没有涉及到分封制的内容;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5.《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A.维护社会的安定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C.区分血缘的远近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答案】A【解析】联系史实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其推行的目的就是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这里材料中的“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适孽无别则宗族乱”指的是不按照“先王之法”则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这里的“先王之法”即嫡长子继承制,即宗法制,故此题应选A项。36.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B.建立了中央集权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D.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表明西周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二者互为表里,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呈现出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故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夏朝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家天下”逐渐取代“公天下”,故A项不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较大的自主性,不存在中央集权,故B项不符合题意。7.“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朝……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①分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秦朝政治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的“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朝议制度等,因此②③④正确,故选B项;分封制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①错误,由此排除含有①的ACD选项。点睛:组合式选择题,属于多选题的变形,解题技巧是先找出最不符合题意项目,然后排除4含有该项目的选项即可。8.“幽州”是古代地名,右某一时期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据此判断“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可知,这是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故B项正确;秦代没有州,故A项错误;唐代和宋代没有“国”,故C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如“州”“国”,由此判定答案。9.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致可以表现出三个阶段A.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B.察举制—世官制—科举制C.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D.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答案】A【解析】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最早是西周开始时的“世卿世禄”制即世官制,到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由于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存在很大弊端,隋朝创立了科举制来选拔官吏,科举制到清末沿用了一千多年。故A正确,其他顺序不符合,排除。10.“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宰相制度B.内阁制度C.宦官集团D.胡惟庸集团【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因此选A。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自秦朝至明朝君权与相权的演变及其趋势1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5①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②君权与相权③中央政府和与地方割据势力④汉族与少数民族A.③④B.②③C.①②D.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两对矛盾,一是地方与中央集权的矛盾,一对是中央的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所以答案选择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矛盾12.清朝名臣张廷玉居官五十年,兢兢业业、廉洁奉公,深受器重,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曾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在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期间,他可以A.监察地方各级官员B.协助皇帝上传下达C.独立处理军国大事D.直接掌管中央六部【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故B项正确,C项错误;军机处没有监察职能,故A项错误;军机处不能直接掌管中央六部,故D项错误。13.“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这一规定最有可能出现在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C.古代希腊D.古代中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公民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最早的具有制度性的民主政治,出现在古希腊的雅典和古罗马的城邦时期。在这个奴隶制时期,在民主政治的雏形的基础上,出现了“公民”的称呼,也叫“市民”,C项正确;古埃及突出为神权社会、古印度突出为种姓社会、古代中6国突出为王权社会,排除AB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城邦制度·雅典民主政治14.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答案】D【解析】题中的“审判官或仲裁官”,在罗马习惯法汇编《十二铜表法》中,是罗马贵族才能担任的职务,他们因受贿而司法舞弊要处死刑,实际上是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A、C两项只是自然法的精神原则并且在题中不能体现;B项的“充分保护”错误,《十二铜表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15.《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古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D.古罗马严格限制商品交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法律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分析本题材料,“即使卖方已将出卖物交付给买方,在价款付清之前,他仍保留该物品的所有权”。这一规定反映了法律对私有财产进行严格的保护。A、C、D三项说法与材料无直接的联系。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16.对于罗马帝国来说,罗马法最重要的作用是A.标志着罗马帝国的法制发展到完备阶段B.缓和了奴隶与平民之间的矛盾C.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7D.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古罗马法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作为主要的制定目的的,因而最主要的作用是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故选D。根据题干可知是万民法。A项是万民法的地位;B项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十二铜表法》的内容;C项是罗马法的特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名师点睛】用“一、二、三、四”归纳罗马法:一个趋势: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两个转变:由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标志是《民法大全》的颁布。三大原则:维护奴隶制,保护私有财产,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四点影响:稳定了罗马的统治;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以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工具。17.英国《权利法案》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A.使议会获得了选举国王的权力B.保障了国王独掌共和国大权C.废除了英国的君主制度D.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答案】D【解析】【详解】英国《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的法案,奠定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故D符合题意;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是世袭的,但是权力受到限制,故ABC不符合题意。18.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总统有权提名,并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A.民主原则B.制衡原则C.分权原则D.平等原则【答案】B8【解析】【详解】材料中体现的是总统在获得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拥有的具体权力,体现了宪法的制衡原则,故B符合题意;美国1787年宪法的民主原则体现在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故A不符合题意;“分权”体现在权力的分配,如1787年宪法的分权突出表现为总统拥有行政权,国会拥有立法权,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平等原则,故D不符合题意。19.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经历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复辟势力、共和派与保皇派多次斗争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答案】C【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后果是建立君主立宪制,没有共和派与保皇派多次斗争,故A错误;美国独立之前并未经历封建社会,不存在封建复辟势力,故B错误;法国从1789年大革命直到1875年第三共和国建立,经历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复辟势力、共和派与保皇派多次斗争,故C正确;德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也没有共和派与保皇派多次斗争,故D错误。故选C。20.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相比,其特点是()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③国王“统而不治”④首相对君主负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