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历史解释的要求之一是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基于下表中史实能够得出的解释是时间事件周襄王元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周显王三十五年魏惠王与齐威王会见于徐州,互相承认为“王”周显王四十六年韩、赵、魏、燕、中山等五个诸侯国国君也同时称“王”A.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宗法破坏,等级不再C.分封破坏,王室内讧D.尊王攘夷,走向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周襄王派代表参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葵丘会盟体现的是周王室实际上不得不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再根据材料“魏惠王和齐威王互相承认为王”、“韩赵魏等五个诸侯国国君同时称王”,结合所学知识,王是周天子的称呼,而诸侯国国君由称“公”到称“王”,也反映了诸侯国国君挑战周天子的权威,说明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A选项符合题意;等级制度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B选项排除;材料反映了诸侯国国君挑战周天子的权威,但这是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王室内部内讧,C选项排除;材料反映了诸侯国国君挑战周天子的权威,分封制遭到破坏,并不是真正的尊王攘夷,材料也没有体现局部统一实现、走向全国统一的信息,D选项排除。2.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2A.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B.文献史料真伪难辨C.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D.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阐释了对刘贺的不同记载与论证,由史书记载的刘贺,也有通过考古得出的刘贺,强调的对刘贺的认识需要从多方面论证,没有对“文献史料真伪”进行阐释,故B排除;材料中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刘贺,强调的是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相互论证,以得出正确的认识,故A正确;材料中的主旨不是对刘贺的评价,而强调的是史料研究,故C项排除;“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表述合理,但是与题干主旨不合,故D排除。3.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排除世家子弟入仕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提升社会文化水平D.选拔最优秀的官吏【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选拔标准是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社会向学风气,提升社会文化水平,C选项符合题意;科举制并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A选项排除;科举制下选拔的官员道德水平不一定高,B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4.1080年,宋朝政府正式修订颁布《广州市舶条法》。这是中国最早的涉外经济立法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进出口贸易成文法规之一。它的颁布A.说明当时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B.反映了国家开始管理海外贸易C.保证了政府对对外贸易的垄断D.促进了广州海内外贸易繁荣3【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并不能判断宋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早在两汉时期就实现了政府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这属于明显的史实谬误,故B项错误。政府出台涉外经济管理法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对外贸易的垄断,故C项错误。《广州市舶条法》的颁布和出台,有利于广州地区对外贸易的有序性与合法性,有利于更好地确保国内外商人的权益从而促进该地区海内外贸易的繁荣,故D项正确.5.《万国公报》是由英美传教士主办的教会刊物。甲午战争前后,该报系统报道战争全程,并在对时局的评论中袒日排俄、抨击清政府腐朽无能、宣扬变法。1896年,其发行量迅速增加,“购阅者大都达官贵介名士商绅”。材料表明当时A.外媒报道相对客观公正B.民众爱国意识迅速觉醒C.教会左右清廷政治变革D.民族危机推动西学东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西学东渐。依据材料“1896年······购阅者大都达官贵介名士商绅”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宣扬变法思想的《万国公报》受到官僚商绅等的欢迎,这说明当时民族危机推动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万国公报》在对时局的评论中袒日排俄,并非客观公正,该选项内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事实;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民族危机对向西方学习进程的影响,并未体现民众爱国意识的觉醒;C选项错误,清政府的进行政治改革是从自身需求出发的,并非由教会左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6.有学者对《新青年》杂志中“科学”“民主”两词的出现频率作计量统计,“科学”一词出现1913次,而“民主”仅305次。据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更注重A.宣传社会科学的重要性B.摆脱保守愚昧的旧思想C.赞赏西方文明的新内涵4D.树立自然科学的权威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科学’一词出现1913次,而‘民主’仅305次”可知,新文化运动此时更认可科学而非民主共和,反映出在当时中国思想界认为急需科学扫荡封建保守愚昧的落后思想,故B正确;由“‘科学’一词出现1913次,而‘民主’仅305次”可知,新文化运动较为看重社会科学的价值,但是深层次的寓意是借科学名义扫荡封建落后思想,故A错误;仅仅从“科学”“民主”两词出现频率不能推断得出新文化运动赞赏西方文明的新内涵,排除C;材料无从体现树立自然科学的权威性,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科学’一词出现1913次,而‘民主’仅305次”,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分析解答。7.华北农民素有“不争讼”的习俗,村民的纠纷一般由村中长者、族长或乡绅负责解决,而这种解决常常造成不公的结果。1940年,晋察冀边区有关土地债务、婚姻、财产纠纷的诉讼,由占案件总数的6.5%上升到40%。这一变化反映出A.日本进一步侵华激化社会矛盾B.民事纠纷随经济发展而有所增加C.乡约习俗的社会调节功能失效D.根据地建设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在1940年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里,一改“华北农民‘不争讼’的习俗”,民间纠纷的诉讼由占案件总数的6.5%上升到40%,可知农民从习惯由长者、族长或乡绅解决纠纷到相信专门人员审理更公正,接受政府和司法部门,D项正确;土地债务等民事诉讼和相关解决方式的变化与日本人的侵略无关,A项错误;材料提供了由“不讼”到“讼”的变化,不是民事纠纷的增加,更不是乡约习俗调节功能失效了,而是民众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B、C两项错误。【点睛】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进步,有利于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事业的发展。8.有关国民党抗战的三条记录:①1940年12月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乡,与5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斩获甚丰。②1941年国民党游击队拔除了二郎庙、封新庄、栖山等日伪据点。③1943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县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一时声势浩大。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些史料可以纠正下列哪一认识A.国民党军队整体上积极抗战B.国民党抗战主要采取阵地战C.国民党军队只在正面战场抗战D.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答案】C【解析】国民党只有在抗战初期执行的才是较为积极的杭战态度和政策,在1939年五届五中全会之后,其政策的重点就变为“消极抗日”和“积极反共”,故A错误;运动战是国民党抗战采取的办法,故B错误;国民党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同日军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故C正确。“国民党执行片面杭战路线”,即只依靠政府军而不敢发动人民群众,表述虽然正确但是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9.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重又返回家乡务农。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A.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B.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C.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现象严重【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材料提到,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材料无法体现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故A项排除;计划经济与个人前途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故B项错误;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大跃进和国民经济困难的史实,故C项正确;“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衡和经济困难,不是失业问题,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过程610.卢梭说:“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材料反映了卢梭A.天赋人权的思想B.直接民主的思想C.代议制民主思想D.社会契约的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强调主权只能由自己来代表本人行驶主权,可以得出其强调的应为直接民主,所以选B。其他选项均不是卢梭的观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卢梭【名师点睛】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都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崇尚理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11.作为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理应含有某种不同于旧时代的新内容。然而,《权利法案》却并非如此。事实上,议会所获得的立法、财政、监督行政权14世纪时已获得了,议员在议会中的言论自由、不受迫害等权利在15世纪后也已经逐渐得到公认。该内容反映了17世纪英国革命的政治目的是A.为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B.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C.为确立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D.为确定和维护传统之权利与自由【答案】D7【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权利法案》却并非如此。事实上,议会所获得的立法、财政、监督行政权14世纪时已获得了,议员在议会中的议论自由、不受迫害等权利在15世纪后也已经逐渐得到公认”说明民主是在维护传统权力与自由的妥协,故D项正确。考点:欧美为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12.2015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著文指出,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正扑面而来,这次,规则之争成为焦点,区域互动或许才刚上路。“规则之争成为焦点”体现出A.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失去主导地位B.全球化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国际经济发展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D.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失去主导地位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故排除A项;根据“规则之争成为焦点,区域互动或许才刚上路”可知全球化规则尚未制定出来,故排除B项;规则之争成为焦点说明各国之间存在分歧,没有体现经济全球化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故排除C项;规则之争说明了多个国际力量的存在,国际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故选D项。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统一全国后,在南北之间建设一条运输通道成为迫切任务。隋炀帝征调300万民工,用6年的时间凿通了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唐代大运河连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接纳着日本、波斯、天竺等国的商船。19世纪中期大运河开始衰落,尤其是19世纪90年代,西方列强掀起掠夺中国铁路修筑权的高潮,随着铁路的兴起和区域交通结构的改变,原有的货物流向和流量发生改变,使大运河沿岸的扬州、淮阴、嘉定等逐渐衰落。——据陈国庆主编《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等材料二19世纪中期,法国加紧在埃及扩张势力,与埃及签订条约,开凿苏伊士运河。条约规定埃及无偿提供劳动力,运河通航后出租99年,每年可收取运河收益的15%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