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四川大学教授、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谢谦说:“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重人生、重亲情、重人伦、重和谐。”孔子思想中“重人伦”的表现主要是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己复礼指的是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礼制,进而达到社会的稳定。体现的是孔子对人伦关系的秩序,B选项符合题意;仁者爱人强调的是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A选项排除;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主张,排除C;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主张,D选项排除。2.“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辑。……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该材料思想的核心来源于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中“称尊长”“能亲仁”“德日进”等文字说明要尊老爱幼,是儒家思想的典型代表。故本题选择B,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孔子思想。3.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33次。这反映了A.“三纲五常”学说2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D.“天人感应”学说【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反映了“天人感应”学说,故D项正确;“三纲五常”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故A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指的是尊奉儒家为统治思想,故B项错误;“大一统”主张指的是国家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思想文化上都是统一的,不容分割的的主张,故C项错误。4.宋代某理学家说:“治道亦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由此可知该理学家A.强调培养个人社会责任感B.主张强化封建等级秩序C.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D.吸收了道家的治国思想【答案】C【解析】材料是说治国之道的根本在于君王的德行,君心正则天下安,故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C项正确。材料强调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而不是强调培养个人社会责任感,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强化封建等级秩序,而是强调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吸收了道家的治国思想,而是强调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D项错误。5.明朝理学家王艮认为“百姓日用即道”,“愚夫愚妇”都“能知能行”,“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王艮的思想A.有利于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B.体现出一定的民本主义色彩3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D.形成了鲜明的实用主义特征【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的“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百姓日用即道”等信息可以看出,王艮的思想以平民社会作为思考基点,体现出一定的民本主义色彩,故答案为B项。王艮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并没有否定传统儒学,没有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排除A项;材料中的观点与资本主义无关,排除C项;从材料来看,没有体现追求实际效果的信息,不能体现出实用主义特征,排除D项。6.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了黄宗羲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B.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C.主张恢复宰相制度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臼【答案】D【解析】根据“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可知,黄宗羲认为,政治变坏是从明太祖废除丞相开始的,在他看来,丞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防止权力过于集中,说明黄宗羲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D正确;近代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近代西方主权在民思想传入我国,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7.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责李贽“不恤君亲,不顾人伦”,其书其人宜“亟诛绝之”;五四时期,李贽被认为是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改革开放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多元化倾向。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明末清初距李贽所处时代最近,其评价更具可信性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4C.综合多人评价即可还原历史人物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明清时期的王夫之、五四运动和改革开放以后对李贽存在不同的评价,说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故D正确;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由于评价者的立场等的不同,也会存在不同的评价,无法体现可信性,A错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客观公正,并非没有统一的标准,排除B;由于时代、阶级立场、观点等的不同,对同一个人的评价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的评价,综合多人评价不一定能还原历史人物,排除C。8.培根曾针对推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三项中国古代发明予以高度评价:“……这三项发明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态。第一项发明表现在学术方面(这里特指文字方面),第二项在战争方面,第三项在航海方面,由此产生无数变化,以至似乎没有任何帝国、任何派别、任何伟人,能比这些技术发明对人类事务产生更大的动力和影响。”材料中的“第一项发明”最有可能是指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第一项发明表现在学术方面(这里特指文字方面)”说明第一项发明是与文字有关的,据此可以知道有可能是A或者D再根据“这三项发明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态”“推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三项中国古代发明”可知应该是指印刷术,故选D。而造纸术是印刷术得以传播的前提条件,故排除。B指的是第三项发明,C指的是第二项发明,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印刷术9.清代著名文艺评论家王希廉在评点《红楼梦》时说:“子以《红楼梦》为小说耶?夫福善祸淫,神之司也;劝善惩恶,圣人之教也。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5功。”这就肯定了《红楼梦》的A.社会教化功能B.文学鉴赏价值C.维护封建礼教D.革新社会风气【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察明清小说,从题意对《红楼梦》的点评可知,这部作品有善恶报施,劝惩垂诫的作用,其教化价值与神圣同等效果。所以可得出A选项,题意在肯定《红楼梦》的社会教化作用。B选项未体现,错误;C选项未体现,错误;D选项,题意重在表达《红楼梦》的劝导作用,被读者感悟接受,并非主动革新社会风气,错误。【点睛】本题把握题意中评价的关键词即可得出答案。10.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而来,日益兴盛,“说话”分为四家:小说(以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演说佛书)、讲史(讲述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材料表明了宋代A.市民文化有了较快的发展B.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C.儒释道三教已完成了融合D.城市的经济功能日益增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以来,随着城市商业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收入增加,相应的世俗文化兴起,说话艺术逐渐成为市民阶层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在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古代中国,世俗文学不可能成为文化主流,排除;C项说法错误,错在“融合”;材料中强调的是市民文化的发展,故D项排除。11.近代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陈衡恪先生在论及中国古代某一画派时,认为该画派的风格是“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6A.山水画B.花鸟画C.人物画D.文人画【答案】D【解析】【详解】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强调的是绘画内容,与材料“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不符,故A项错误;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成为花鸟画,同样强调绘画的内容,故B项错误;人物画是绘画的一种,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亦在强调绘画内容,故C项错误;文人画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与材料“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相符,故D项正确。【点睛】解题的关键“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12.明代传奇作品中的许多商人既生财有道又知书达理。他们一方面从事赚钱的行当,一方面又将自己的行为严格限定在儒学规定的范围之内。这种创作表明A.传统的义利观影响深远B.程朱理学束缚了文学思想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D.商人社会地位有极大提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商人“明代传奇作品中的许多商人既生财有道又知书达理”“一方面从事赚钱的行当,一方面又将自己的行为严格限定在儒学规定的范围之内”,可知商人形象与之前比变好了,说明用正当的手段追求利益也是合理的,这种创作受到传统重义轻利的义利观的影响,故选A项;程朱理学束缚了文学思想,这是负面影响,而题干提及的商人形象是正面的,排除B项;题干中未涉及雇佣关系,无法体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C项;明清时期政府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虽有提升但仍较低,排除D项。第II卷(非选择题)713.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儒、释、道的界分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1)根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指出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的具体表现分别是什么?【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2)参考示例:中国文化因强大的包容力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宋明理学由北宋五子创立。他们的“理”学思想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在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而成。早在唐代,就出现儒家、佛教、道教“三教合流”的局面。三教合流并不是三者的互相合并,而是互相吸收对方的优点为己所用。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儒学文化的包容力。正是这种包容力,才使得儒学得以发展到理学阶段,而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具有更强的理论性、哲学性和思辩性。这就使得中国传统儒学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主流思想,从而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解析】8【详解】(1)不同:根据材料“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可知第一次是本土内部的融合;根据材料“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可知第二次是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