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5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人民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后限时集训(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五四运动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国民党,希望国民党能组织领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以“无力参加”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这表明()A.国民党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B.新政治力量兴起具有必然性C.五四运动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同D.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B[从材料信息可知,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希望得到当时国内比较革命的政党——国民党的支持,但却遭到拒绝,这说明新政治力量的兴起具有必然性,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国民党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C项错误;国民党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并未改变,故D项错误。]2.(2019·广州一模)1921年5月1日,北京长辛店铁路工人举行了从未有过的“劳动节”示威游行。当时的传单上写着:“列位列位!明天是阳历五月一号,是做工的人的节气。厂里的工人们打算开一个纪念会,大家在一块儿,谈谈话,演演说,热闹热闹!”这表明当时长辛店工人()A.支持实业救国运动B.组织意识有所提高C.积极反抗国民党统治D.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B[从材料信息看,北京长辛店铁路工人为纪念自己的节日——“劳动节”举行示威游行,这表明他们的组织意识有所提高,故选B项;材料信息未涉及实业救国,故A项错误;1921年,国民党统治尚未建立,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故D项错误。]3.(2019·深圳一模)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A.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当时的工作重心B.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C.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D.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从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指出,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在国民革命中起重要作用。这一观点肯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故选B项;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在城市,故A项错误;重视农民问题并非国共合作的思2想基础,故C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提出的,故D项错误。]4.192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南组织的农会纷纷成立,提出“一切权力归农会”,把斗争目标指向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农村各种宗法制度。这是因为()A.土地革命已初步展开B.北伐战争以农民运动为基础C.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D.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D[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27年)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湖南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是因为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发展,故选D项;土地革命的开展和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在“八七”会议后,故排除A、C两项;农民运动配合和推动了北伐战争,但不是北伐战争的基础,故排除B项。]5.1926年,瞿秋白在《国民革命中之农民问题》的演讲中强调:中国国民革命是要解决农民问题、土地问题,用各阶级的联合战线,工人阶级的领导来斗争,才能得到胜利。这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A.开始将农村作为革命的重心以解决农民问题B.确立了系统的农民政策以推动土地革命开展C.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D.试图在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探寻社会变革道路D[本题考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瞿秋白认识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试图在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探寻社会变革道路,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将农村作为革命重心,故A项错误;仅从一次演讲,不能得出确立了系统的农民政策以推动土地革命开展,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故C项错误。]6.(2019·大庆模拟)八七会议通过的《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指出:“工人阶级应该时刻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材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A.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D.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革命是指打土豪、分田地,题干中并未牵涉,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可得出此时中国共产党还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并未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独立做出决策,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始自1935年遵义会议,故C项错误;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在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失败后,故D项错误。]37.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受挫后,共产国际曾指示中国共产党先把起义部队退到附近农村中一些“稳固”的地区去,“积蓄力量,以便重新展开全面进攻”。共产国际的这一指示()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存在严重的右倾错误C.有利于新型革命道路的探索D.全面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C[根据“共产国际曾指示中国共产党先把起义部队退到附近农村中一些‘稳固’的地区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军队进军井冈山,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C项正确。]8.(2019·中山质检)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中心策略》通告,认为全国群众斗争已经“走向平衡发展的道路”,国内已经开始出现直接的革命形势。该通告()A.正确反映了当时的国内革命形势B.预示着国内的革命高潮即将到来C.对国内革命形势的估计偏离实际D.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反映C[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国民党正在“围剿”红军,革命处于困难时期,通告内容没有正确反映当时的国内革命形势,故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通告认为“国内已经开始出现直接的革命形势”,属于“左”倾教条主义的冒险主张,故排除D项;根据“走向平衡发展的道路”可知通告对当时国内革命形势发展估计过于乐观,偏离实际,故选C项。]9.(2019·榆林一模)1932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张闻天发表文章,批评毛泽东的策略是“狭隘的经验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宣称根据地的主要危险是“过低估计苏区的力量而过高估计白区的力量”。这反映了当时()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不被中共中央认可B.毛泽东过低估计了国民党统治区的力量C.敌后抗日根据地对自身力量估计过低D.张闻天的判断与当时国共实际情况相符A[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道路。1932年,中共中央对毛泽东的思想进行批判,认为他犯了保守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毛泽东正在井冈山践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是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正确探索,据此推断中共中央犯了“左”的错误,故选A项;毛泽东的主张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故B项错误;此时是国共对峙时期,并非全民族抗战时期,故C项错误;张闻天犯了“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410.解放战争爆发之初,西方媒体通过计算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等数据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中国共产党支撑不过半年必定灭亡;而毛泽东却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主要是因为毛泽东()A.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B.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C.发现了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D.预判了国际形势对我党有利A[解放战争爆发之初,毛泽东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主要是因为毛泽东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故选A项;仅有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并不能得出这一论断,故B项错误;毛泽东的这一论断与西方媒体的数据来源是否准确无关,故C项错误;当时的国际形势对中国共产党不利,故D项错误。]11.(2019·南昌一模)宋子文认为通货膨胀的威胁已经过去,因此不再拍卖敌伪财产;另一方面,继承敌人的统制体系,要造成化公为私的国营工业,其中最大的便是中纺与中蚕。这()A.激化了国民政府与民众的矛盾B.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新生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为抗日战争提供物质基础A[根据“不再拍卖敌伪财产”可知此时抗战已经胜利,“继承敌人的统制体系,要造成化公为私的国营工业”反映了国民政府对经济控制的加强和对国有资产的掠夺,这些措施激化了国民政府与民众的矛盾,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的“统制体系”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错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很快发动内战,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C项错误。]12.(2019·黄冈调研)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中共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A.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B.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C.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B[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渡江战役的胜利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故A项错误;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及选出的委员中民主人士和其他非中共人士占有一定比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组织联合政府的倾向,这是对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的实践,5故B项正确;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民主人士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大会,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陈诚被任命为湖北省政府主席后,便领导了以“减租”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改革。1941年4月制定《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具体内容包括:“农民佃租定为正产物总收获量千分之三百七十五:即由总收获量先提二成五归佃,所余七成五由主、佃对分;实施减租后,地主不得因减租而撤佃;按年分区推行,其分区推行次序及办竣期限,由省府以命令规定之,期于五年内,次第完成。”这种土地改革总的说来,效果甚微,“减租政令不免有遭受破坏的地方”,主要有:地主“将一部分田亩匿不陈报,以图拆补减租损失者”;“佃户在地主积威之下,仍多方维持地主利益,不敢有短失者”;地主“往往假词威吓,使佃户不敢依照规定减租”。“以上情形,均可见地主势力之大,竟可迫使无知乡农自动地放弃其应得的利益。”经过这段“减租”的实践,陈诚自己也承认:“所可痛心者,就是在‘做’字上太差劲。”更重要的,陈诚的“减租”改革并没有得到国民党上层的支持。整个改革,并没有国民党的中央文件加以肯定,都是湖北省的行为,结果收效不大。——《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材料二针对土地问题,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农民。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也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没有一切革命。”在民主革命时期,正确的土地政策经验主要是:广泛发动群众,进行深入的政治动员,这是打破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基本措施;将农民的乡土和族群意识纳入阶级意识的体系中去,使农村的土地改革成为阶级斗争的主要组成部分;无偿没收地主土地。这些土地政策,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向毛主席学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陈诚土地改革收效不大的原因。(13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何不同?(12分)[解析]第(1)问,材料反映的是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土地政策,当时在湖北的土地改革收效不是很大,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减租”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改革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仍然实行的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采取一切办法把损失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基层官吏的阶级局限性导致执行不力;没有得到国民党上层的支持,仅是个别省的行为。根本原因在于国民党政权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第(2)问,在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与国民党的土地政策相比较对地主阶级的政策不同:中国共产党没收了地主的土地;目的不同:中国共产6党为了调动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的积极性,制定了具体而正确的土地政策;推广的范围与力度不同: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地区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