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岳麓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19·菏泽一模)春秋战国时期,士不但大量增多,而且大规模的自由流动,并形成自由结社、讲学的盛况,他们不再投奔王室或诸侯的采邑。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教育和文化逐渐下移B.“百家争鸣”局面正式形成C.知识分子超脱于现实D.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A[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文化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故选A项;题干反映的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而不是正式形成,排除B项;当时的知识分子并没有超脱现实,排除C项;题干信息与封建土地私有制无关,排除D项。]2.(2019·卓越名校联盟联考)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A.价值观念日益趋同B.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C.统一成为时代潮流D.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B[“六经”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由此看出先秦时期著作所蕴含的价值观仍然得到诸子的重视,所以这一现象反映了文明的发展具有延续性,故选B项;先秦诸子皆从“六经”中获取养料,但不能反映先秦时期价值观念日益趋同,排除A项;诸子从先秦典籍中获取养分,不能体现这一时期统一的趋势,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先秦典籍“六经”对诸子思想的影响,而非儒学影响力的扩大,排除D项。]3.在春秋战国时期多数思想家看来,人类在宇宙中有卓越的地位,“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有道德,是“天地之德”;人有知觉,是“天地之心”。这说明该时期()A.道德认同意识增强B.富有人文精神C.现实功利思想浓厚D.摆脱宗教束缚B[“人类在宇宙中有卓越的地位”“人为贵”“人有道德……”“人有知觉……”等信息突出了人性,体现了人文精神,故选B项;材料不仅强调人的道德,还强调人的知觉,排除A项;“现实功利思想”与材料“人有道德……人有知觉”不符,排除C项;“摆脱宗教束缚”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24.(2019·乌鲁木齐一模)与墨子提出的“兼爱、事鬼、非乐、非命、节葬”等主张最有可能形成互相诘难、批驳局面的思想学派是()A.道家B.儒家C.法家D.阴阳家B[由“非命”可知墨子否认天命对人事的支配和影响,而孔子强调天命论;儒家强调尊卑等级,与墨家“兼爱”思想不相容,因此墨家与儒家相互诘难可能性最大,故选B项,排除A、C两项;阴阳家重在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排除D项。]5.(2019·乐山一模)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即“道”遵循客观规律,不任意妄为,所以无所不为。它有别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这表明道家思想()A.蕴含了科学和人文精神B.反对征服和利用规律C.不利于天人关系的和谐D.符合当时的政治现实A[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遵循客观规律,蕴含了科学精神,“无所不为”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故选A项;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遵循客观规律,排除B项;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有利于天人关系和谐,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法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才符合当时政治现实,排除D项。]6.(2019·安徽“皖南八校”联考)韩非子在《五蠹》中把以往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上古、中世、当今三个阶段,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这实际上表明韩非子()A.认识到历史的变化B.要求继承历史传统C.要求国策与时俱进D.抨击社会礼崩乐坏C[“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表明不同的时期应有不同的政策,故选C项;历史划分阶段是为了强调不同的时代应有不同的政策,排除A项;三个阶段重点都不相同,不能体现对传统的继承,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对社会的描述,不能判断社会情况,排除D项。]7.(2019·揭阳一模·25)汉景帝时,儒道两家就“武王伐纣”进行了一场大讨论。儒家认为“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以此来维护“汤武革命”的合法性。道家则认为“汤武非受命,乃弑(以臣伐君)也”,否定“汤武革命”的合法性,弄得汉景帝很尴尬。这场大讨论()A.反映出西汉初年社会矛盾的尖锐B.确立了儒学在汉朝的独尊地位C.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继续发展D.推动了西汉统治思想走向成熟D[题干中儒家肯定“汤武革命”,道家否定“汤武革命”,由此推知统治阶级在反思统治合法性问题,故选D项;题干反映的是学术大讨论,不是阶级矛盾问题,排除A项;B3项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汉景帝在武帝之前,排除;百家争鸣是分裂时期各流派争论改造社会的方案,而“汤武革命”合法性的争论实际上是统一后,汉朝统治者在为汉朝推翻暴秦寻找合法性,排除C项。]8.(2019·惠州调研)下表是西汉列侯分封情况一览表。西汉中后期,士人出身的列侯所占比例发生变化,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高帝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各朝所分封的功臣侯与外戚恩泽侯1391312132284143115101322士人出身的列侯80001341024615所占比例6%0005%4%29%32%13%40%46%68%A.独尊儒术推行B.宦官外戚专权C.中央集权加强D.重文轻武实施A[材料表明西汉中后期士人出身的列侯所占比例增多。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行,使儒家确立正统地位,以及察举制度的实施为士人登上政治舞台提供条件,故选A项;“宦官外戚专权”与材料中强调的重点“士人出身的列侯所占比例增多”无关,排除B项;西汉中后期,中央集权削弱,且与“士人出身的列侯所占比例增多”无关,排除C项;宋代实施重文轻武,排除D项。]9.(2019·衡阳一模)学者李泽厚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以下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孟子主张“民贵君轻”B.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C.二程倡导“格物致知”D.顾炎武宣扬经世致用B[由材料“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4可知,该思想融合且同化了其他思想,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融合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故选B项;孟子“民贵君轻”并未融合其他思想,排除A项;北宋二程倡导“格物致知”、顾炎武宣扬经世致用是对传统儒学的发展,没有融合其他思想,排除C、D两项。]10.(2019·泸州二模·25)汉代,尽管帝王在“罪己诏”中罗列了诸多罪责,并反复强调“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但他们永远不会引咎辞职或将皇位禅让给别人。帝王的“罪己诏”实质是()A.天人感应思想的反映B.加强君主专制的工具C.体现民本的治国原则D.加强中央集权的工具B[汉代帝王的“罪己诏”是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但并非实质,故A项错误;题目中“但他们永远不会引咎辞职或将皇位禅让给别人”说明帝王的“罪己诏”意在感化臣民,加强自己的权威,故B项正确,排除D项;题目中并未体现民本,故C项错误。]11.(2019·永州一模)汉代经学的政治化是儒学话语在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转向,即作为先秦诸子之学的孔子“私言”向汉帝国“官学”的转换。这一次转向()A.适应了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B.否定了孔子“德治”和“仁政”的人文主义理想C.体现了恢复重建西周分封制及其人伦关系的要求D.展开了对天命心性等形而上问题广泛深入的研讨A[“作为先秦诸子之学的孔子‘私言’向汉帝国‘官学’的转换”说明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统治思想,儒学独尊适应了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故选A项;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排除B项;汉武帝时通过“推恩令”打击王国势力,因而汉代儒学不会要求恢复西周分封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汉代儒学的具体内容,因而无法得出D项结论。]12.(2019·乌鲁木齐一模)为了强调和倡导忠君,汉代经学提出了“家国同构”理论,也就是把君臣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所谓“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这说明()A.“大一统”局面的形成B.宗法血缘观念的强化C.小农经济模式的巩固D.儒家主流地位的确立D[由材料可知孝道向忠君观念转变,儒家思想强调孝道,说明汉代儒家的正统地位确立,故选D项;“大一统”局面形成于秦朝,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的是利用孝道加强忠君,并不是宗法血缘观念的强化,排除B项;小农经济模式的巩固与材料表达信息无关,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5者,皆能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材料三秦以后的中国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目的何在,汉武帝时期对其他各家学说就真的“皆绝其道”了吗?试举例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两位学者对董仲舒的评价有何不同,原因何在?(3)你认为对历史人物活动的评价应遵循怎样的原则?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及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皆绝其道”的理解。第(2)问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两位学者对董仲舒评价的不同及其原因。第(3)问应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原则。答案:(1)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统一。没有。说明:如法家重农抑商,以严刑峻法来统治人民的主张也被汉武帝融入其统治思想。(2)不同:材料二肯定了独尊儒术对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材料三在肯定其对巩固封建政权所起的作用的同时,强调了它对文化发展的危害。原因:评价的视角、关注问题的重点不同。(3)原则: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去考虑。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20世纪80年代,我们对儒学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但基本上还是持一种批判、否定的态度。1988年,在儒学国际会议上,余英时先生说,儒学现在是一个游魂,东游西荡,没有一个附着的制度和实体。林毓生教授认为,儒学是一个封闭、一元的思想体系,现在已经陷入了“民主”“科学”的困境,很难摆脱出来。我们国内的学者也提出了对儒学的一个全面批判。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很多地方都竖起了孔子像,有人说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认可。还有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当前的“国学热”。——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6评述材料中关于儒学思想发展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为典型的开放性试题,材料信息反映了不同时期对儒学思想的看法。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观点即批判或复兴或二者兼而有之,然后结合史实进行论证即可。答案:示例:(1)批判:秦朝: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时期:批林批孔运动等。(2)复兴: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宋元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晚清(19世纪末):借孔子的名义,推行维新变法。同时,儒家思想成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