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四中国近代政治的艰难转型近代中国的一百多年,始于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终于独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的成立。其间,列强通过不断侵华使中国日益陷入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中国各阶层则为救亡图存、维护国家主权进行着前赴后继的抗争,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实现了民族独立,而且实现了人民民主,从而形成了近代史上的三条知识主线。外国对中国的侵略经历了蚕食边疆、间接控制到全面侵略的过程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外国势力开始侵入东南沿海一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遍布东部沿海并开始深入内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通过清政府间接控制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则以灭亡中国为目标,占领了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2-直接实行殖民统治。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经历了由单阶级独斗、多阶级联合到全民族抗争的过程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主要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统治势力。最初表现为某一阶级独自进行的反抗,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后来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其中五四运动是城市工人、市民、小资产阶级的联合斗争;国民革命运动则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联合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最后是抗日战争,包括海外华侨在内的全民族各阶层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参与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近代中国的屈辱和民族觉醒一、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华民族的屈辱史1.英国独霸(1840-1894年)(1)特点:英国在华势力最大;法、美、俄也追随英国加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华形式。(2)鸦片战争(1840-1842年)①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市场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②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①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②结果:英法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俄国趁机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2.群雄逐鹿(1894-1914年)(1)特点:甲午中日战争后,英、日、德、俄、法、美等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以资本输出为主。(2)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3-①原因: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②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①原因:根本原因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镇压义和团运动。②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③影响: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3.日美争夺(1912-1949年)(1)特点:日美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国家。日本主要通过战争手段对华侵略,美国则主要通过经贸活动掠夺中国,最终美国战胜日本,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①背景:欧洲国家忙于一战;北洋军阀政府腐朽卖国。②特点:日美分别扶持自己的代理人,日本占据一定的侵华优势,美国对其进行牵制。(3)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年)①背景:北洋军阀统治瓦解,美国积极扶持南京国民政府。②特点:随着美国在华势力的增长,日美在华争夺不断加剧,日本发动对华侵略战争,以军事手段维护其侵华权益。(4)国民政府统治后期(1937-1949年)①背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②特点: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建立军事同盟,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二、近代中国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抗争精神1.太平天国运动——新旧交替时代的反封建反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是历代农民斗争的最高峰,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最终失败。2.义和团运动——民族危机加深下抗击八国联军(1)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剧。(2)斗争: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在天津、北京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阻击侵略者。(3)口号:“扶清灭洋”具有抗击侵略的爱国性与对先进文明的排他性。3.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精神(1)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它沉重打击了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2)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英勇-4-斗争精神。五四精神作为一面旗帜,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奋勇向前。1.从通史角度理解近代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及影响(1)阶段特征①19世纪40-60年代:列强侵略以发动战争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主要国家为英、法、美、俄。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略在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经济上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国家: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③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列强侵华方式主要从“以华治华”到独霸中国;侵华主要国家是美日;侵华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中国。(2)双重性影响①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②建设性(客观影响):他们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1)变局之因:外敌入侵。(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的较量)(2)具体表现①政治上a.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国内政局:满洲贵族势力削弱,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官僚地主势力增强。c.斗争性质:进入反封建反侵略的旧民主主义时期,太平天国是民主革命的先声。d.社会阶层:买办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兴起。②经济上: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攫取的经济特权加紧侵略,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产生。③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破产;转向被迫开放;“理藩”外交被冲击,朝贡贸易体制被打破。④思想上:传统的“夷夏”观念开始转变,“天朝上国”的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3.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5-(1)第一个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贵华贱夷,闭关锁国,清朝与周边国家维持着长期的和平。(2)第二个时期:19世纪40至50年代,清朝缺乏主权观念(如领土、司法、关税等),但增强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3)第三个时期:19世纪60至80年代,筹办洋务以自强,设立总理衙门开展近代外交,筹划海防,近代海权意识觉醒,以夷制夷维持和局。(4)第四个时期: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逐渐丧失抗拒列强的信心,开始主动地适应列强的要求,进行一定程度的外交政策调整。4.中华民族的觉醒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进入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各民族之间空前形成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得到了升华。(1)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人们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2)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强化,首先是知识分子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五四运动是一次全民族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觉醒。列强侵略与中国外交、教育的近代化【真题典例】1.命题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2017·高考江苏卷)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D.吏治败坏-6-[满分秘籍]扣题眼:耆英认为不能御敌的原因是“良民与莠民亦成水……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即吏治腐败是不能御敌的理由。析错点:贫富不均与材料的内容“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不符;“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表明民众生活的水深火热,而不是莠民作乱;官员腐败,把战争失败归为民性懦弱,是对战争失败的推卸责任,并不是鸦片战争战败的主要原因。【答案试解】D2.命题点:晚清外交观念的近代化(2018·高考全国卷Ⅱ,T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满分秘籍]扣题眼:紧扣题干材料,地方督抚提出利用国际法来维护本国利益,从晚清外交的特点理解这种历史现象说明的本质。析错点:中国希望借助西方势力,而非日本借助西方列强;由材料“琉球国向中国进贡”“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可知,中国与琉球国之间仍存在朝贡贸易,传统朝贡体系并没有解体;材料强调的是地方督抚的外交建议而非干预朝廷的外交决策。【答案试解】D3.命题点:近代留日学生的分布状况(2017·高考全国卷Ⅰ,T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满分秘籍]扣题眼: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留日学生占绝大多数,山西、陕西等地经济落后,留日学生相对较少。-7-析错点:留日学生的多寡与革命运动的涨落未形成对应关系;材料也未反映清政府留学政策的变化;“势力范围”与留日学生分布无关联。【答案试解】A【预测演练】1.(命题点:列强侵华与甲午中日战争)下图是英国某杂志在1895年刊登的用西方人的观点来描述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漫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揭露了日本发动战争蓄谋已久B.体现了西方对于战争的默许态度C.展现了中日两国军事实力悬殊D.表达了西方各国维护和平的愿望解析:选B。据材料“头戴橄榄枝的西方人背靠重机关枪和大炮,很优雅地隔岸观火”可知,西方对于日本发动战争采取默许纵容的态度,故选B项;从漫画中我们得不出“日本发动战争蓄谋已久”的结论,排除A项;漫画中中国和日本皆装备了近代武器,不能体现中日两国军事实力悬殊,排除C项;漫画主旨是讽刺西方国家对日本发动战争采取默许纵容的态度,排除D项。2.(命题点:中国近代外交观念的转变)1874年,日本以“番地无主”为由侵略台湾。清廷在给闽浙总督的上谕中强调:“番地虽居荒服,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