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转型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专题五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转型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背后,是资本主义的入侵和西方文明的传入,结果不仅打破了中国传统经济的封闭性,而且引发了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同时也使社会生活呈现出中西交汇的特点。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2-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工业文明冲击下的经济结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时期特征原因影响19世纪中期自然经济解体鸦片战争后,列强侵华,大批外国商品开始涌入中国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洋务企业的诱导和外商企业的刺激推动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担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推动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发生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辛亥革命的鼓舞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准备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全民族抗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的掠夺内迁的民族工业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捐税;官僚资本的压榨;美国独占中国市场使民族资产阶级认清国民党政权的反动面目,开始与国民党决裂-3-1.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1)起步阶段(1861-1895年):主要是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到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民族工业。(2)初步发展阶段(1895-1927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与变革社会制度相结合,是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出现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从政治上看,晚清政府推行新政、维新派领导变法、立宪派领导保路运动、革命派发动革命、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从思想上看,“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学习西方的层面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3)曲折发展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交错的复杂环境中举步维艰,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出现却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全民族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抗战胜利后,美国独占中国,中国近代化无从谈起。2.南京国民政府的社会经济建设措施及影响(1)1935年实施法币政策①标志着中国废除了银本位制度,在统一币制上走出了重要的一步。②废两改元对钱庄优势地位产生了实际的、根本性的冲击。(2)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1937年)①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③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④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的影响。(3)新生活运动(1934-1949年),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3.全民族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1)内迁工厂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的发展,为大后方迅速建立起新的工业基础,奠定了大后方工业的门类和发展框架。(2)内迁工厂给大后方幼弱的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给大后方带去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众多的技术人才,大大加强了大后方近代工业的力量。(3)工厂内迁迅速改变了大后方各省的经济结构,从而改变了战前我国近代工业不合理的工业局面,使中国的工业布局渐趋合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4-【真题典例】1.命题点:自然经济解体对社会生活的冲击(2019·高考全国卷Ⅰ,T28)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满分秘籍]扣题眼: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川沙县部分名人参与了工商业,从当时出现了士与工商合一的趋势判断其影响。析错点:材料与科举取士无关;材料仅说明儒家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材料无法说明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答案试解】B2.命题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2019·高考全国卷Ⅲ,T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满分秘籍]扣题眼:解读材料信息,迁移清政府抑制商业发展的知识思考其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析错点:“民间设厂高潮”在甲午战争后才开始出现;“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不是外国资本运作的结果;材料信息与对外贸易没有直接的联系。【答案试解】B3.命题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016·高考江苏卷)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5-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满分秘籍]扣题眼:材料“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表明由于受到洋货的冲击,中国农村传统手工业遭到破坏。析错点:“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表明对洋货的需求,并没有说店铺增多,也说明不了洋货的销售遭到抵制;“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表明传统手工业遭到破坏。【答案试解】B【预测演练】1.(命题点:影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因素)下表是近代中国茶叶所占世界茶叶市场比重表。时间1860年1880年1905年占比90%70%29%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A.列强的侵略使中国茶叶生产萎缩B.是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结果C.经济危机使市场对茶叶需求减少D.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扩大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茶叶所占世界茶叶市场比重减少,主要原因是世界市场不断发展,中国茶叶出口遭遇印度等地茶叶竞争,故选B项;“萎缩”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当时未发生经济危机,排除C项;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主要是工业品,与中国茶叶占世界茶叶市场比重下降关联不大,排除D项。2.(命题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段时期,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约20万元。这一时期是()A.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B.1895-1913年C.1912-1919年D.1937-1949年-6-解析:选A。从材料中资本少、增长速度不是很快可以判断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故选A项;1895-1913年,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本额增长较快,排除B项;1912-1919年是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较快,排除C项;1937-1949年,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排除D项。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真题典例】1.命题点:洋务企业的发展(2019·高考海南卷)1897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这一决定旨在()A.降低生产成本B.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C.加强国防安全D.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满分秘籍]扣题眼:据材料“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可知清政府在内地加强国防建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将当时最大的军事工厂从上海迁往内地是为了避开列强,是加强国防安全的行为。析错点:迁往内地会增加生产成本;材料中的军事工业都是重工业不是轻工业;兴建的军事工业并不能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答案试解】C2.命题点: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2018·高考江苏卷)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满分秘籍]扣题眼:材料中管理者“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洋务企业过度依赖西方技术。析错点: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与材料中“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不符;洋务企业由洋务派创办,不是外资企业;材料中只是说“有些洋匠不懂技术”,并非指所有洋匠,太过于绝对化。【答案试解】B-7-【预测演练】1.(命题点:洋务企业政策的调整)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兴办了一批大型军事工厂,同时规定其他省份调拨某军事局厂的产品,都需要支付全部或一部分工本费。如丁宝桢的四川机器局就强化了调拨产品计价的趋势。这种规定()A.提升了四川在近代化中的地位B.使近代军用工业走出了困境C.强化了军工产品市场化的趋势D.有利于缓解企业的经费压力解析:选D。要求使用军工产品的部门支付一定的费用有利于缓解洋务运动军工企业的经费压力,故选D项;从材料看不出四川在近代化中地位的提升,排除A项;调拨产品计价只能缓解洋务企业经费方面的困难,无法解决其他方面的困境,排除B项;洋务运动创办的军工厂生产的产品是不面向市场的,排除C项。2.(命题点: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之后,当时一些西方人认为,这两件事使清王朝在“数百年的固定不变之后,终于进入变化状态了”。这种变化是指中国()A.开始全盘西化B.开展自强运动C.改革传统政体D.鼓励实业救国解析:选B。主张全盘西化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A项错误;题干中“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之后”清王朝的变化应该是指洋务运动,故B项正确;改革传统政体的是戊戌变法,故C项错误;鼓励实业救国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故D项错误。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真题典例】1.命题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019·高考江苏卷)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