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2课 新文化运动课后课时作业 人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课新文化运动[学业达标]1.下图是一幅绘制于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官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的民国的青年人。该漫画反映出()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C.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D.新文化运动发起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民国四年即1915年。戴着清朝官帽、象征帝王的龙钳住了象征民国的青年人,结合所学可知,漫画讽刺的事件是袁世凯为恢复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由于袁世凯的支持,封建守旧势力有反扑之势,为启迪国人的觉悟,有必要发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故选D项。1915年,袁世凯意图复辟帝制,与清朝残余势力无关,排除A项;该漫画反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潮流,毒害了民国,与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无关,排除B项;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与材料中“民国四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2.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A.抨击尊孔复古B.抨击军阀统治C.提倡科学精神D.提倡民族主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19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抨击尊孔复古,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符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的含义,故选A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材料中的“离经叛道”的含义,排除B、C、D三项。3.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为青年读书提出的建议是: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陈独秀认为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鬼话来捣乱。这反映出()2A.鲁迅、陈独秀主张用外来文化作补充B.中国人崇洋媚外C.鲁迅、陈独秀对传统道德文化持批评态度D.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过时答案C解析材料“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鬼话来捣乱”说明鲁迅和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批判态度,主张多学习西方文化,故C项正确。鲁、陈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故A项错误;国人是借助西方思想反对传统思想束缚,故B项错误;D项说法绝对,排除。4.1916年8月,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一文中写道:“顺知吾青年之生,为自我而生,非为彼老辈而生;青春中华之创造,为青年而造,非为彼老辈而造。”这一观点()A.是追求个性自由的表达B.是对君主权威的公开挑战C.是实现救亡图存的呼吁D.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答案A解析“为自我而生,非为彼老辈而生”“为青年而造,非为彼老辈而造”,说明李大钊鼓励青年追求个性自由,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救亡图存”,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论及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5.蔡元培提出“苟其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由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这反映的思想是()A.格物致知B.中体西用C.托古改制D.兼容并包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家的思想,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托古改制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材料“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体现的是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故答案选D项。6.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也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A.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B.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3答案B解析材料“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也多集中于文学革命”说明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民主科学精神寄寓其中,相较专门讨论更易影响读者,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对民主科学的态度,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同时提倡新文学,并非形式主义,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7.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提出的科学与民主的口号,是继承以往的科学和民主思想而来的,但亦有重要的不同。这里的“不同”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强调()A.实现富国强兵B.改造社会制度C.提高国民觉悟D.批判传统文化答案C解析“新文化运动”没有涉及富国强兵的内容,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也没有提到改造社会制度的内容,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强调解放思想,提高国民觉悟,故C项正确;“批判传统文化”只是新文化运动的形式,其真正的目的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提高国民觉悟,故D项错误。8.有学者指出:“这场运动是鸦片战争后最为深刻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对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塑造作用。”“这场运动”最大的历史意义是()A.动摇了旧思想统治地位B.弘扬了科学民主精神C.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D.开启了思想解放潮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场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故选A项。B、C两项是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主要内容,但不符合设问“历史意义”;D项“开启了”说法错误。[等级提升]9.有史家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花了20年的时间”。下列选项中促使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向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转变的主要因素是()A.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想的涌现B.义和团运动和清末“新政”开始实施C.戊戌变法和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D.袁世凯独裁和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4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题干实际是在问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政治上,袁世凯试图复辟帝制;经济上,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故D项正确。10.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C.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故A项错误;“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表明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没有涉及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故B项错误,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不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故C项错误。11.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传播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B.要批判社会上的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必须掀起反专制的新文化运动答案B解析材料的重心在于批判孔子及其代表的封建偶像和相对应的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B项正确;此时是袁世凯复辟前后,抨击的是封建专制和尊孔复古逆流,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在1915年已经开始,故D项错误。12.胡适提倡“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即不依傍、不盲从。1919年,他进一步提出,国民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的“评判的评判”。这反映了他主张()A.摒弃传统儒家学说B.继承发扬经世致用思想5C.培育独立理性精神D.开展平民化的文学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中未涉及摒弃儒家,故A项错误;材料中“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不等于儒家的经世致用,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不依傍、不盲从”相符,故正确;D项与材料中“国民意识”不符,材料没有涉及文学革命,故错误。13.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原学名胡洪骍,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初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上述材料反映了()A.西方启蒙思想深入人心B.改名已趋向政治化C.有识之士追求民主进步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答案C解析胡适受进化论影响而改名;诗人柳亚子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号亚卢,这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人崇尚西方民主进步思想,C项正确。A项夸大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影响,排除;改名并非政治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14.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但是我对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当尊崇的;我对十二世纪‘新儒学’的开山宗师的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这表明胡适()A.坚决否定儒家思想B.是新儒学的代表人物C.否定的是专制思想D.是新文学革命的代表答案C解析由胡适对待儒家代表人物的态度可知,胡适没有坚决否定儒家思想,排除A项;胡适崇敬儒学人物,并非要复兴儒学,排除B项;胡适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并非一概否定儒学,而是批判儒学中为封建专制服务的部分,故选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5.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认为,“中国文字……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这主要反映出其思想观念的什么倾向()A.厚今薄古B.实事求是C.极端主义D.继承创新答案C解析厚今薄古是指重视现代的,轻视古代的,材料中仅体现了否定古代文字,没有肯定重视新文字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中国文字全盘否定,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故6B项错误;材料中对中国文字全盘否定,是一种极端主义倾向,故C项正确;从材料“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可知,不能体现出继承创新思想,故D项错误。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李贽深刻揭露那些道貌岸然的道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打破了对封建时代最高的思想权威孔子的迷信,认为道学的一切祸害均源于孔子,因此决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他辛辣地嘲笑道学家对孔子的顶礼膜拜,是一犬吠影,众犬吠声。李贽又对儒家经典进行批判。他指出:“六经、《语》、《孟》”,“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摘编自孙开泰《李贽的反道学思想》材料二陈独秀认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从来没有民主与科学,所以应当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他的思想主张在当时的先进分子、广大青年和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摘编自曾乐山《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李贽、陈独秀有关儒家学说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思想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贽、陈独秀二人思想的影响。答案(1)观点:李贽:不迷信孔子,认为道学祸害源于孔子;批判儒家经典不能成为万世至论。陈独秀:反对儒家传统道德、思想;提倡以民主科学代替传统道德。背景:李贽:明末吏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工商业者实力增强;官方理学的僵化。陈独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言之成理即可)(2)李贽:冲击了儒家道统,使中国思想界呈现生机;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民主启蒙价值;对明清思想界有深远影响。陈独秀: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民主科学思想传播,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言之成理即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观点,由材料一“他打破了对封建时代最高的思想权威孔子的迷信,认为道学的一切祸害均源于孔子,因此决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