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标要求]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一、诗的经典与楚辞的魅力1.《诗经》(1)内容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01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多首,又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2)特点句式以□02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3)影响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2.楚辞(1)产生公元前4世纪在□03楚国产生的新的□04诗歌体裁。(2)特点①□05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②具有浓郁的□06楚国地方特色和□07神话色彩。③□08句式较灵活,在□09节奏和□10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3)代表①人物:屈原。②作品:《□11离骚》《九歌》《天问》等。(4)影响楚辞体又被称为“□12骚体”,文学史上常以“□13风(指《诗经》)”“□14骚”并称,二者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思维点拨1.《诗经》和楚辞的题材都是诗歌,但文学风格不同。《诗经》是现实主义,楚辞是浪漫主义。句式上《诗经》是四言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2.《诗经》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2(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代现实主义的诗歌提供了范例。(2)《诗经》中的民歌作品成就巨大,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有力地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重视劳动人民的创作,向民间文学作品学习。二、汉赋和唐诗1.汉赋的风采(1)含义: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01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2)特点:西汉的赋,篇幅较长,□02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东汉的赋,以短篇小赋为主,意境更为清新活泼。(3)名家名作①西汉:□03贾谊《吊屈原赋》《鸟赋》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等。②东汉:班固、□04张衡。2.唐诗:“李杜诗篇万口传”(1)地位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2)杰出代表①李白a.以激情与浪漫著称,有“□05诗仙”的美誉。b.诗风狂放炽烈,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透射出中国古典诗歌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②杜甫a.是一位“□06苦难诗人”和历尽沧桑的时代歌手,有“诗圣”之美誉。b.杜甫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其诗风凝重沉郁,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其诗被称为“诗史”。思维点拨1.唐诗繁荣的原因(1)国家统一和国力强盛,为诗歌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2)南北中外文化交流提供深厚的文化基础。(3)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直接刺激了诗歌迅猛发展。2.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3)晚唐时诗风凝重忧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三、宋词和元曲1.宋代词苑3(1)含义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2)发展脉络:唐代,民间已出现“曲子词”;宋代开始走向辉煌,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志。(3)特点:能够合乐歌唱,句子□01长短不一,按特定的□02乐调曲谱填制歌词,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4)代表人物①□03柳永的词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在宋元时代流传最广。②□04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其词作清新俊逸、刚健豪放。③□05李清照的词作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张元干、张孝祥的词作洋溢着悲壮激昂的爱国之情。④□06辛弃疾以其高超的艺术功力、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2.元曲与市民社会(1)含义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07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2)散曲①含义: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并兴盛于元明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②主要形式:包括篇幅短小的小令和多支曲子连缀而成的套数(亦称套曲、散套或大令)两种。③特点a.与词相比,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08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09通俗性。b.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10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④影响:散曲的兴起,是诗体的一次解放,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逐步占据文坛的重要位置。(3)元杂剧①含义: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它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的,因此又被称为北曲或北杂剧。②代表作:□11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③元杂剧兴盛的原因a.随着元代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12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b.为适应统治阶级对燕乐的需要。c.城市里有了杂剧及其他各种技艺固定的演出场所“瓦肆”和“勾栏”。4思维点拨1.诗、词、曲的特点(1)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2)词:句子长短不一,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3)曲:可庄可谐,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4)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而来的新的文学体裁。2.社会变迁对宋词、元曲内容的影响(1)对宋词的影响: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两宋之际,金人南侵,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诗词体现了词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2)对元曲的影响: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用散曲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幻灭。四、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1.背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出现了新的景象,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2.艺术特点(1)艺术结构:借鉴并发展了史传编撰体制传统。(2)语言风格:把文言、白话等传统书面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结合起来,形成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3)表现方法:具有写实和虚构相结合的特点。(4)形象塑造: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3.主要成就(1)四大名著:罗贯中的《□01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2)三言二拍:冯梦龙的“三言”(《□02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3)讽刺小说:吴敬梓的《□03儒林外史》;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4)清末四大谴责小说:《□04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老残游记》。概念阐释市民文学封建社会后期,为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又称为城市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它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思维点拨5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1)发展趋势:逐渐平民化。①体裁: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②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时代特征ZHISHIDIAN材料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经·国风·魏风·硕鼠》材料二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文学风格,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提示:风格:现实主义。社会现实:反映了奴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表达了对残暴贪婪的统治者的愤恨,对美好未来和生活的向往与追求。(2)据材料二分析,汉赋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提示: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社会现实:汉朝政治统一,经济恢复发展。(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提示: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因素:君主专制加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1)先秦《诗经》质朴典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以楚国方言为基础的“楚辞”,句式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诗经》和“楚辞”正好代表了北南两种诗歌不同的风格。(2)汉赋华丽而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6(3)唐诗风格多样,以五言诗和七言诗为主,格律严整。(4)宋词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句式灵活,句子长短不一,适于合乐歌唱,具有强烈的音乐节奏之美。(5)元曲是民间兴起的新的诗歌形式,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抒情叙事兼长。(6)明清小说将广阔的社会生活纳入了文学的视野,揭露和批判封建礼教,刻画人民的世俗生活,歌颂人民的反抗精神等,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文学呈现了多元兼容、雅俗共赏和逐渐世俗化、平民化等特征。知识点二中国古代世俗文学的兴起ZHISHIDIAN材料一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材料二词体至宋而繁荣……援佛老精神以入儒的宋学背景……与宋代空前发达起来的市井商业文化意识彼此交壤,导致了宋世文人尚义理而又随俗逐媚的精神势态……——韩经太《宋词与宋世风流》材料三“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明]吴承恩《西游记》(1)材料一中的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提示:反抗外族入侵的爱国主义。南宋政权与各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民族矛盾尖锐。(2)材料二的作者认为宋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提示:理学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崛起。(3)材料三歌颂了一种什么精神?这种精神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什么关系?提示: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明清时期已经进入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专制空前强化,而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这种社会背景反映到文学创作上,就出现了蔑视封建统治,敢于反抗的精神。1.宋词繁荣的原因(1)封建经济发达:宋代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更加丰富的思想感情。(2)社会矛盾尖锐: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批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1)政治上: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强化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7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批判现实的力作。(2)经济上:明清时期,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3)文化上:宋元话本把中国小说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到明清时期体例已非常成熟,本身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优势,与时代具有契合性。(4)印刷技术的进步为通俗小说的刊行创造了有利条件。1.战国时期,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形式,创立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楚辞”的代表作是()A.《诗经》B.《春秋》C.《论语》D.《离骚》答案D解析A、B、C三项都是与孔子有关的,D项是屈原的代表作。2.西汉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描绘了一幅天下大治盛世景象:“于斯之时,天下大说,向风而听,随流而化。芔然兴道而迁义,刑错而不用。德隆于三皇,而功羡于五帝。”《上林赋》文学体裁的特点是()A.通俗易懂、豪放飘逸B.重章叠句、四言为主C.平实浅近、句式工整D.辞藻华丽、手法夸张答案D解析通俗易懂、豪放飘逸是宋词豪放派的特点,故A项错误;重章叠句、四言为主是《诗经》的特点,故B项错误;材料中看不出“平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