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课标要求]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探讨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一、睁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前夕,清朝渐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2)大多数读书人远离社会现实,闭目塞听。(3)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2.代表人物及其贡献人物著作主要内容评价林则徐《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01世界地理志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华事夷言》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魏源《海国图志》(1)当时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2)系统阐述了“□0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3.影响(1)启发人们冲破□03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04先进技术,以探求强国御侮之道。(2)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兴起。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逐步形成“□05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概念阐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不能混为一谈。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易错提醒洋务派是否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有一定继承关系,但首要目的不同。洋务派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思想,2并付诸实践。林则徐、魏源“师夷”的主要目的是“制夷”,以维护封建统治,而洋务派“师夷”的主要目的首先是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才是“制夷”。二、维新变法1.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2)概况: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一些有识之士突破了“□01器物”的限制,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2.维新思想的发展(1)背景: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2)目的:救亡图存,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3)内容: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反思洋务运动。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4)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代表人物地位主张康有为□02维新变法第一人①1898年出版《□03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变法理论。②全力策划新政,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梁启超维新思想的主要宣传者①发表《□04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②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宣传□05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谭嗣同维新派中的□06激进派①大胆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②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严复中国系统介绍西学第一人①翻译《□07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②他所宣传的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守旧不变、激发人们要求□08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3.意义(1)维新思想是爱国的:维新派提出通过□09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3(2)维新思想是进步的:维新派要求改变封建制度,建立□10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3)维新思想具有启蒙作用:维新派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地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4)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思维点拨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与康梁维新思想(1)早期维新派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实践。(2)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方案,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使变法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迅速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三、走向共和1.背景(1)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在中国的受挫。(2)《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民族危机空前严重。(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蓬勃兴起。2.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1)通过创办刊物、编印小册子、组织团体等方式,传播革命思潮①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②1903年,□01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批判了康有为的保皇立宪主张,指出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同年,邹容发表《革命军》等著作,宣传反清革命。③1905年,同盟会成立。(2)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①时间:从1905年到1907年。②内容:要不要革命和要不要建立□02民主共和政体。③影响: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受到了进步人士的普遍拥护,使许多知识分子改变了君主立宪的思想,投身于革命事业。3.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制定和实现(1)方案提出: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誓词中,明确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2)正式确立: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明确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将“□03建立民国”正式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4(3)初步实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思维点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其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方法却是不同的:前者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将君主专制制度改良为君主立宪制,后者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知识点一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历程ZHISHIDIAN材料一《海国国志》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材料二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曾文正公全集》材料三“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四近泰西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五“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是指谁?举出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提示:林则徐。虎门销烟。(2)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的主张分别是什么?提示: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材料三: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四:变法图存。(3)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提示:弱点: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进步: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4)材料四中康有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它和材料三有何相同之处?提示:依据:西方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共同之处: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5)与材料四相比较,材料五中孙中山的思想较之康有为的思想有什么显著的变化?5提示:康有为主张采用温和的方式进行改革,孙中山主张进行暴力革命;康有为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1)“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睁眼看世界”拉开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帷幕。(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继承了林、魏等人“师夷长技”的方略,并将它付诸实践,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早期维新思想: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从洋务派中分离出一部分人,形成了早期的维新派,他们提出了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要求,对当时的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4)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积极宣传维新思想的同时,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战,使维新思想冲破层层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5)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明确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知识点二维新变法思想ZHISHIDIAN材料一康有为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他还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材料二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提示:特点:借助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原因:①客观因素:中国传统思想根基深厚,影响深远,康有为“托古改制”可以减少变法的阻力。②主观因素: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保守性,没有自己鲜明的旗帜。③个人因素: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地位,尤其是他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在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时必将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2)材料二的主张是什么?“稍变祖宗之法”表明了什么?提示:主张维新变法。表明维新派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局限性。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61.特点(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2)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3)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2.成因(1)客观原因: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资产阶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②西学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在我国的传播水平低。(2)主观原因:①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②维新派认识肤浅,简单地把西方文化民族化,其思想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3.评价(1)进步性: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触及了反封建和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基础。(2)局限性:它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71.“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中的“是书”是指()A.《华事夷言》B.《海国图志》C.《四洲志》D.《资政新篇》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海国图志》的主旨,故选B项。2.“中体西用”是对中西文化的一种重新审视。企图化解中西文化的冲突,实现一种中西文化的结合模式。此“模式”()A.最初宣扬了西方科技思想B.消除了中西文化的差异C.动摇了儒家思想主导地位D.意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答案A解析材料中“中体西用”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科技,故A项正确;“中体西用”是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不可能消除差异,故B项错误;动摇了儒家思想主导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而非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是以不改变封建制度为前提的,故D项错误。3.“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A.否定君主制B.将维新思想付诸实践C.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