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后课时作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学业达标]1.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对后世影响最大,书中重点介绍了英、法、美等国的社会风情、政治制度、工艺制造、机械生产、对外贸易和西洋各国相互关系等。林则徐编译这本书,对当时禁烟斗争的现实意义包括()①了解西方列强国情②寻求御敌的策略③维护中国司法主权④宣传商战的主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四洲志》“重点介绍了英、法、美等国的社会风情、政治制度”,故①正确;林则徐的《四洲志》目的是了解英国情况,应对英国侵略,故②正确;《四洲志》主要是了解世界,有利于了解法律的是《各国律例》,故③错误;商战思想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故④错误。故选A项。2.中国必须把他们的“长技”学到手,“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才能富国强兵,有效地抵御侵略。上述观点的提出者是()A.魏源B.康有为C.严复D.章太炎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国必须把他们的‘长技’学到手”“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有效地抵御侵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根据所学知识,此观点是魏源提出的,故A项正确;B、C、D三项人物主要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均排除。3.“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此番言论意在批评()A.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B.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维新派“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D.革命派“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答案B解析“以为吾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指出了洋务派只意识到技术落后于他国,但坚持认为中国的政教风俗即政治、思想文化具有优越性而不触动的错误认识与实践,故B项正确。林则徐、魏源属于地主阶级的抵抗派,只是倡导学习西方的技术,而对中国的文化制度没有具体论述,故A项错误;维新派主张改变封建专制,故C项错误;革命派也主张改变政治制度,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故D项错误。4.“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2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C.“跪着”变法的策略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无法实现社会转型的阻碍因素是腐朽的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观念,故“全面的‘大变’”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应给予肯定,故A项错误;材料中康有为主张“全面的‘大变’”,故B项正确;康有为主张“全面‘大变’”而非“跪着”变法,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没有提到维新变法的结果,排除D项。5.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康有为撰写此书目的在于()A.传承训诂考据的学术风气B.客观阐述孔子倡导革新的立场C.颂扬古圣先贤的伟大功绩D.借助儒家外衣宣传维新思想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是打着孔子的招牌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选D项。6.严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也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在戊戌变法时期,严复提出()A.“世道必进,后胜于令”B.“伸民权”“设议院”C.“令百官易服而朝,小民一听其便”D.“誓杀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答案A解析“世道必进,后胜于令”是严复的主张,故A项正确;“伸民权”“设议院”是梁启超的主张,故B项排除;“令百官易服而朝,小民一听其便”是康有为的主张,故C项排除;“誓杀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是谭嗣同的主张,故D项排除。7.某一部学术著作统计了1890~1898年间中国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对下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3A.西方政治观念大量输入B.维新思想为民众普遍接受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呼声D.民主共和意识初露端倪答案C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895年以前,各大媒体没有宣传过“维新”一词,但从1896年开始宣传,到1898年达到高潮。结合所学可知,在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维新变法、救亡图存运动成为时代强音,故选C项。“维新”一词的数量,反映不了西方政治观念的大量输入,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体现不出民众是否普遍接受维新思想,排除B项;“维新”要求政治改良,而非民主共和,排除D项。8.下列是中国近代不同政治派别的主张,他们的共同诉求是()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革命必先反满反清,其清廷已蜕变为“洋人之走狗”,焉可保狗护狗而不打狗乎A.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B.反抗外来侵略,抵制西方文化C.发展资本主义,振兴民族经济D.救亡图存,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答案D解析图中分别反映了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个派别的三种主张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提出的,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分别从经济、政治方面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D项正确。洋务派不反对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三个派别都主张学习西方,故B项错误;洋务派不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等级提升]9.鸦片战争时期,研究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广泛使用世界地图,如《海国图志》共收地图77幅,《瀛寰志略》有地图42幅。该现象的出现表明当时()4A.政府重视对世界地图的研究B.世界地图均以中国为中心C.部分士人有一定的世界意识D.史地著作被社会普遍接受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时期,研究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广泛使用世界地图”,这反映了在鸦片战争的刺激下,部分士人有一定的世界意识,故C项正确。《海国图志》《瀛寰志略》是由部分知识分子编撰而成,并不代表政府的立场,当时的清政府仍然坚持天朝上国的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世界地图均以中国为中心,故B项错误;《海国图志》《瀛寰志略》在当时并不被人们所重视,影响很有限,人们的思想依然很闭塞,故D项错误。10.1885年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其中教育类试题命题有“(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之语,体现了其当时主张()A.维新变法B.民主共和C.工商皆本D.中体西用答案D解析据题干中“(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可知当时王韬的观点是“中体西用”,故选D项。11.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答案B解析洋务派“中体西用”观点认为中国不需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而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以强,洋务运动只学习了“末”,而没有学习以政治制度和法律为代表的“本”,对其能否使中国转弱为强表示担忧,这是对洋务派思想极大的突破,故B项正确,A项错误。顽固派主张维持原有经济、政治、文化格局不变,闭关自守,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康有为奠定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基础,故D项错误。12.谭嗣同在其著作《仁学》中,将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以及耶稣教、佛教的教义结合起来,再同当时科学家的“以太说”混合来宣扬他的仁学。这一做法()A.以西方学术改造中国传统文化5B.是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肯定C.团结多方力量反对君主专制D.目的是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答案D解析材料不能体现“耶稣教”“以太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谭嗣同也吸收了“耶稣教”“以太说”等非中国因素,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维新思想家意在对传统君主专制进行改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将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以及耶稣教、佛教的教义结合起来,再同当时科学家的‘以太说’混合来宣扬他的仁学”,结合所学可知,谭嗣同意在宣传维新变法,为变法找到合理的依据,故D项正确。1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答案A解析由材料“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可知,康、梁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由材料“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可知,戊戌变法是借鉴了外国的经验,故B项错误;由材料“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可知,康有为是把希望寄托于朝廷,C项和戊戌变法依靠皇帝的史实相违背,故错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发动群众,而且从题干中只能得知康梁意识到发展民众的重要性,无从得知康梁是否在事实上发动了民众,故D项错误。14.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使清王朝统治集团分化出一些试图在某些制度上“师夷”的维新人士,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也不堪封建顽固势力的打击,但这毕竟是改革层面上的飞跃。这一“分化”()A.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造成了清廷官员内部的分裂C.加速了清王朝统治的灭亡D.促进了中国维新思想的产生答案A解析维新变法从思想理论的宣传到政治运动的实践,有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故选A项;根据材料可知,这些维新人士人数少,力量薄弱,不足以成为分裂力量,排除B6项;加速了清王朝统治的灭亡是清廷的错误政策,排除C项;甲午战争后维新思想逐渐成熟,排除D项。15.孙中山认为,中国“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其得出这样结论的依据是()A.西方文化制度均优于中国B.君主观念在中国已失去土壤C.清政府拒绝变法并镇压革命D.民族主义成为三民主义核心答案C解析西方文化制度均优于中国过于绝对,这一结论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当时的立宪派仍主张保留君主制,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拒绝变法并镇压革命,所以必须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制,故C项正确;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故D项错误。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材料二《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载:“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材料三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清朝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1)从材料一看,魏源对“夷”有何认识?“制夷”的本质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说明维新变法最重要的是什么?比起魏源,康有为在学习西方方面有什么进步性?(3)从材料三看,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答案(1)认识:西方国家的军事装备、军队的训练、管理方面优于中国。本质:抵御外国的侵略。(2)实行君主立宪制。进步性: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军事和技术,更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3)方法上主张革命;目的上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进行概括总结;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制夷”本质是抵御外侮。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立行宪法,大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君主立宪;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维新派相对于地主抵抗派最大的进步是多了政治制度的学习。第(3)问,根据材料三“必须倾覆清朝政府”“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可知,7方法是暴力革命,目的是建立共和。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