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一条主线: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两大阶段: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与近代西方的人文精神。四大标志:古希腊智者运动(起源);文艺复兴(兴起);宗教改革(发展);启蒙运动(高潮)。第26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蒙昧中的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智者学派1.背景经济基础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为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奠定了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思想基础哲学家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本身2.概况(1)出现时间:公元前5世纪。(2)探索主题: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3)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4)思想主张①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2-②人是万物的尺度。③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④批判传统、否定权威,反对奴隶制度,追求平等。⑤注重实利,关心个人利益。智者学派只是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主张以人为中心,但没有否定神的存在。3.评价积极作用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消极作用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道德,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智者学派纵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底的理性论批倒,但其将哲学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肌体;即使他们在思辨的道路上走到另一个极端,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没有智者学派,就很难设想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二、“希腊三贤”1.苏格拉底(1)背景①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②苏格拉底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2)主张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②“美德即知识”: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知识”在哲学和伦理学上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其本人道德哲学中最基本的命题,但苏格拉底忽视了其中非理性的一个方面,因此,他的“美德即知识”命题也只能是片面的。③“认识你自己”:人之所以作恶出于无知;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3)影响-3-①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②其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苏格拉底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这套科学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学生)主张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代表作《理想国》影响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1)主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2)影响:创立了逻辑学,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探究智者学派的启蒙和苏格拉底的智慧史料一希腊英雄们都是出现在法律尚未制定的时代,或者他们自己就是国家的创造者,所以正义和秩序,法律和道德,都是由他们制定出来的。——黑格尔[思考]史料一反映了智者学派怎样的主张?[解读]史料一主要阐述了智者学派的主张。史料中智者学派认为正义和秩序、法律和道德都由希腊英雄们制定,表明智者学派强调个人的主观意志和作用。[试答]反映了古希腊哲学家们主张以人为中心,也说明具有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史料二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4-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思考]史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捍卫思想自由的原则,请指出这一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结论的理解。[解读]史料二主要叙述了苏格拉底的主张。史料以省略为界,省略号前苏格拉底形象地比喻自己唤醒人们“认识自己”,省略号后则强调人们要捍卫自身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试答]原则:苏格拉底强调自己是一个不断纠正存在社会问题的人,如果处死他,就没有人再敢对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评论,即思想自由不再存在,最终会导致雅典民主政治的失败。理解:苏格拉底之死体现了遵守法律、捍卫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的人文精神。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都关注社会、关注人,都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的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的本质。(2)不同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哲学研究的重点关注人(外在的)与法律的关系,“认识社会”关注人(内在的)的伦理道德,“认识你自己”对知识的看法认为知识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进行演讲的基础强调道德以知识为基础,认为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提倡“美德即知识”对真理的看法认为真、善、义、美都是相对人的需要和兴趣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没有正确和公平永恒的标准认为善、正义、真理都是实在的,重视道德修养,经常讨论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问题对政治的看法基本上适应民主政治的发展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历史地位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以家国情怀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当时引起人们思索的问题有: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等等。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整个文明核心区到处都在提出、探讨以-5-上这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古典时代伟大的哲学、宗教和社会体系。这些体系的代言人——中国的孔子、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是同时代的人,这并非偶然之事。因为上述地区,都遇上了同样的动乱和挑战,只是各自做出的回答极为不同,从而,各自的发展方向也明显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本题根据材料“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中国的孔子、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只是各自做出的回答极为不同,从而,各自的发展方向也明显不同”并结合所学即可从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例如:公元前6世纪前后中国和希腊社会主流思想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然后再结合史实进行论证,注意史论结合。答案:论题:公元前6世纪前后,中国和希腊社会主流思想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阐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出现了“百家争鸣”,其中儒学提出“仁政”和“德治”的主张,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力图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这种思想逐渐发展为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西方:古代希腊的一些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得到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越来越关注“人”本身,出现了智者学派,他们以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索主题,以人的眼光考察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这种思想成为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如何对待中西文化的差异(1)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既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也应吸纳西方文化中的积极探索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在更高层次上的和谐统一。(2)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我们既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个人对家庭的责任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也应学习西方文化中重视个体能动性的思想,为个人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从而构建一个真正能够人尽其责、人尽其才的更加合理、健康、和谐的现代社会关系。(3)在价值观问题上。我们既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义重情的道德激励机制,更要强调遵纪守法、依法治国,创造一个既讲法制、又充满人情味的社会秩序。[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19·广西名校联考)公元前5世纪中叶,由于社会需要,古希腊出现了“教授智慧”的智者。但是到了后期,某些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因而有些人又把智者称为诡辩者。材料反映出在古希腊()A.思想学术走向没落B.诡辩亦为社会需要-6-C.智、诡界限逐渐消失D.个人主义有泛滥迹象D[由材料“某些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可知,智者学派为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这是个人主义泛滥的表现,故D项正确。]2.(2019·上饶二模)所有智慧和理解力的根源包含在这句话中:“人,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这体现了古希腊人的()A.宗教意识B.民主意识C.理性意识D.自主意识C[“人,认识你自己”说明苏格拉底开始思考人的价值,这是古希腊人理性认识的表现,故选C项;“认识你自己”不属于宗教意识,排除A项;民主意识反映的是人们对以往政治的反思和对现实政治的要求,自主意识是指人们掌握和主宰自己命运的意识,均与“认识你自己”无关,排除B、D两项。]3.(2019·洛阳一模)亚里士多德认为纯粹的科学必须是为求知本身而不是其他任何目的而存在,这种指向“自己”的“知”才是纯粹的科学。这表明亚里士多德()A.具有人文精神B.重视科学的价值C.反对求取真知D.坚持科学至上原则A[亚里士多德认为纯粹的科学是指向“自己”的“知”,这是在强调个体的作用,因而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重视个体而非重视科学,排除B项;亚里士多德主张求取真知,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科学,排除D项。]4.(2019·泸州一模)柏拉图认为,财产最大的好处是有了钱财不至于存心作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了,从而不用担心鬼神的惩罚。这着重反映了他()A.追求享乐主义B.支持神灵崇拜C.强调人文精神D.宗教观念浓厚C[题干信息反映的是柏拉图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而不是神的意志,故选C项;材料说明柏拉图否定神灵崇拜,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享乐主义和宗教观念,排除A、D项。]欧洲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兴起(14-16世纪)1.历史背景(1)经济基础:十四、十五世纪,意大利工商业兴起,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阶级因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铲除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7-(3)历史根源:意大利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4)人才基础:意大利拥有人才优势。(5)外来因素: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极大地便利了文化的传播。(6)导火线:黑死病恐慌促使人们反省宗教影响下生活的麻木。2.性质借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是自古希腊智者运动以来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其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陈衡哲《西洋史》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1)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虽然信仰宗教,但他们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4.成就(1)文学艺术方面领域代表人物作品及思想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但丁《神曲》,表达对教会丑恶现象的憎恶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美术达·芬奇等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文艺复兴在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