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日战争[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日本侵华1.局部侵华(1)表现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就此开始。1932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扶植清废帝溥仪于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袭击上海,蔡廷锴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变,威逼平津,阴谋策动华北自治(2)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和高涨,国共由对峙逐步走向合作抗日。2.全面侵华(1)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2)扩大:日军先后占领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3.侵华罪行野蛮的军事进攻先后制造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屠杀和平居民制造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细菌战和毒气战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做试验以华治华扶植伪满洲国、汪伪政权等傀儡政权经济掠夺野蛮掠夺农业、工矿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和劳动力奴化教育推行愚民政策和民族同化政策-2-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抗战,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引领、带头作用。二、全面抗日战争1.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1)防御阶段的四大会战(1937年8月-1938年10月)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虽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但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对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国共联合作战。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钳制和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苏联空军参战,消耗了大量日军。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2)相持阶段的抗战(1938年10月-1945年8月)游击区抗战国民党还建立敌后游击区,极大消耗日军力量,有力配合正面战场中国远征军1942年起,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甸,配合盟军同日军作战(3)评价①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承担了抗战初期的主要任务,较积极地抗战。②中国“以空间换时间”,击破了日本“速决战”的战略企图,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持久战”。③鼓舞了民心士气。④为敌后战场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游击战。⑤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争取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2.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1)概况①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3-②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2)评价: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相持阶段到来后,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3.抗战胜利及意义(1)抗战胜利①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战结束;9月3日,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这一天被定为中国抗战胜利日。②1945年10月,中国从日本手里收回台湾。(2)抗战胜利的意义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②壮大人民革命武装力量,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④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中华民族由衰亡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的意义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探究抗日战争的特点史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史料二“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彼利速战,我持之以久,使其疲弊;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4-——蒋百里论抗战[思考]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抗战过程中坚持的斗争策略。[解读]史料一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史料二预见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试答]进行广泛的民族战争,坚持持久抗战,拖垮敌人。史料三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思考]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虽然抗战积极,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多次会战,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失败”原因。[解读]史料三揭示出国民党主张全面抗战和积极抗日的决心。[试答]主观原因: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客观原因:日军装备精良,准备充分。抗日战争的特点规模大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反侵略战争战略地位(双重性)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全民性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复杂性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又相互摩擦持久性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全局性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以弱胜强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转折点以家国情怀认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华社1月12日新媒体专电:从今年春季开始,中国历史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8年抗战的表述改为14年抗战。消息传来,中国抗战史学界深感欣慰。“终于改写了!”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说,许多抗战历史研究者,为此已经呼吁了几十年。在王建学看来,中国教科书将抗战史从8年抗战修改为14年抗战,是尊重历史、还原历史,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貌,值得点赞。“这意味着14年抗战的提法,已经从学术观点上升为全民共识。”王建学说,这样能让人们更清晰地知道,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731部队都是从何而来。根据教育部的安排,这一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5-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从此,14年抗战将是历史教学的权威表述。”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秘书长李蓉研究员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审判日本侵华战犯的判决书中明确指出:我们认定对华战争自1931年以后是侵略战争。——摘编自《中国抗战史修订为14年意味着什么》解读材料,就“8年抗战的表述改为14年抗战”确定一个论题,并联系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解析:针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8年抗战”的说法一直在史学界占主导地位,认为抗战起点在七七事变,而随着对“全球视野下中国历史”的研究深入,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被日益认知,且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故“14年抗战”的说法日益成为史学界主流,认为抗战起点在九一八事变。答案:示例一:论题:抗日战争的起点应定在七七事变。论证: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七七事变爆发之后,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抵抗;蒋介石也很快发表了关于解决“卢沟桥事件”的谈话。自此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中国在东方开辟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是中国8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正式开端。示例二:论题:抗日战争的起点应定在九一八事变。论证: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大规模侵华的开始,随着东北沦陷,日本在东北进行殖民统治。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即开始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东北抗日游击队(后改为抗日联军),在东北抗战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东北抗战亦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使中国成为最早的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七七事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新的爆发点,而非开始,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虽从此开始,但不能称之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因此,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深刻意义1.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日本侵华始于九一八事变,因而,中国抗日战争也始于九一八,“十四年抗战”不仅对八年全国抗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肯定了六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完整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2.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不同于国民政府最初的不抵抗政策,中共中央自九一八事变后即通电全国,号召广大民众迅速行动起来,组织起来,建立反日武装,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6-3.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931年开始的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的战场。4.有利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自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中国抗战充分展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19·河南适应性考试)下图所示是李桦在1935年雕刻的木刻《怒吼吧,中国》。此木刻()A.主要以写实为创作技巧B.反映了人民生存的艰难C.诱导了民族意识的觉醒D.回应了时代主题的需求D[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当时的国民政府并没有积极抗战,故李桦的木刻《怒吼吧,中国》即是对此时局的强烈回应,故选D项;写实是对现实的再现,而题中是艺术处理的效果,排除A项;题中木刻只是反映希望中国反抗,这个人代表的是中国,排除B项;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C项。]2.(2019·南通二模)1939年3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增设的鲁苏、冀察两个战区成立。国民政府派遣三个军的国军兵力分赴山东、河北,以加强游击战兵力,袭扰、牵制日军,配合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A.意图贯彻全面抗战路线B.积极应对抗战战略相持的态势C.直接推动百团大战开展D.开创国民党军队敌后游击先例B[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材料中国民政府加强敌后游击兵力的举措即是对这一时局的积极应对,故选B项;国民政府执行片面抗战路线,排除A项;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于1940年下半年发动的,排除C项;国民党军队敌后游击在全面抗战开始后就进行了,排除D项。]3.(2019·苏锡常镇四市一模)1941年,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备忘录中提出日本必须立即-7-退出中国、退出德意日联盟等要求,日本特使发表声明回应:“唯早日勘定祸乱,光复和平,使万邦各就其位,乃帝国之基本国策……如有与帝国根本国策背道而驰之事,不能使万邦各就其位,帝国政府断难容忍。”这一声明反映日本()A.始终重视发展与美国的关系B.反思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痛苦C.意在保持东亚地区和平稳定D.假借勘乱名义美化侵略意图D[1941年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日本灭亡中国的目标没有改变,但声明中强调“勘定祸乱,光复和平”,体现掩盖其侵略意图,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日本重视发展与美国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日本的反思,排除B项;日本表面宣传“保持东亚地区和平稳定”,实则侵略,排除C项。]4.(2019·深圳一模)全面抗战期间,国民党对敌后根据地实行新闻封锁。1944年,美国记者福尔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