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2.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3.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4.静止是无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5.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思维规律是主观的。(×)6.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1.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这是因为()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③世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④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2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2.习总书记多次指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要装自己的粮食”“要依靠自己保口粮”。而一个国家的粮食是否始终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人口增长、资源供给、消费需求和气候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A.我国广大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C.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物质的D.顺应规律就能实现粮食生产安全答案C3.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与慧能的观点体现的哲理相似的是()①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②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③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A4.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的多次重复“数落”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从哲学角度看,克服超限效应需要()①尊重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坚持适度,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必然引起质变③注意方法,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④避免刺激,因为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C5.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通车。工程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克服小空间、高水汽、恶劣的现场环境等不利因素,成功解决了海底沉管隧道接头焊接合拢这一世界级难题。这一难题的解决体现的哲理是()A.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前提条件B.人可以改造规律,从而利用客观规律造福人类C.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D.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突破规律的制约答案C6.漫画《如此创新》启示我们,在创新活动中要()3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B.批判继承,自我否定C.挑战传统,标新立异D.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答案D考点一物质与运动1.物质概念[提醒]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2.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理解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误区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4.全面认识相对静止重难点(1)是一种不显著的、特殊的运动。4(2)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3)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4)由于相对静止的存在,才能使各种事物区别开来,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区别联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6)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考向物质观与运动观1.(2016·浙江卷·29)201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达到近几十年来的新高,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这表明()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③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④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D[“厄尔尼诺现象造成”“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充分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④符合题意;物质世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二氧化碳增加,可能会引起全球变暖,②符合题意;“事物发展的方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舍去;人有主观能动性,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③说法错误。]2018年12月2日,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在波兰举行,来自近200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在波兰南部城市卡托维兹举行为期两周的会议,讨论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15年巴黎协议问题。该协议的签署国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在2030年底前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不到2摄氏度。2.(2015·江苏卷·24)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材料的意思是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聪明的人往往会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强调了世界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中,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故①②正确;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故③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强调对立统一的关系,故④与材料不符。]5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该句摘自汉代桓宽的著作《盐铁论》卷二之忧边第十二篇。意思是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知”通“智”;“制”是“制度,管理方法”。聪明的人(往往会)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易错练]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A.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C.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特质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B[A与题意不符,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排除;B正确且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指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C与题意不符,客观实在性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无关,故排除;D与题意不符,客观实在性并不是事物发展的基本秩序,故排除。][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模拟练]2.(2019·河南信阳模拟)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技术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分解物质,使物质变成极细的结构,由于结构变化导致物质性质的改变。这说明()A.物质具有客观性B.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物质C.物质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具体的物质形态D[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具体的物质形态,但不能改变或创造物质,故D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强调人的能动性,A项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2019·湖南永州检测)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曾“预言”人类可能在2600年之前就会灭绝。他认为,随着地球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将会增加,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霍金的预言告诉我们()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都能够正确反映存在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是变化发展的C.规律是客观的,人类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规律D.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B[霍金预言强调地球在变化发展,因而B入选;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但并不代表反映都是正确的,A表述错误;C中“改造规律”表述错误;物质不依赖意识,因而D表述错误。]考点二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6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提醒](1)规律不等于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2)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3)规律是客观的,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4)规律是普遍的,但并非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重难点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考向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2016·全国卷Ⅱ·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本题的题眼是“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说明他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①③当选;军事行动的出发点是客观存在的实际,而非真理性认识,故②错误;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不起决定性作用,故④错误。]2.(2014·全国卷Ⅱ·21)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研究人员的实验证明,地球上的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①符合题意;研究人员的重大发现表明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④符合题意;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7转变是有条件的,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②③说法错误。]规律是高考试题命制的高频知识点。其中,规律的客观性是重点考查对象。试题多以贴近生活的事例、古诗、俗语、漫画等为背景,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加以考查,也有个别地区采用主观题的形式命制;既有专门针对该知识点的考查,又有结合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知识点的综合考查。解答与规律有关的试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改变和消灭,但人可以改变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二是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规律的条件。[易错练]1.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