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十五)(建议用时:25分钟)[合格基础练]1.1881年开平煤矿请英国人设计铁路,顽固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震动会“损伤地脉”,最后竟不行机车,而出现右图所示骡马拖载车辆的运煤情景,变成了“马车铁道”,这条铁路应该是()A.吴淞铁路B.京张铁路C.唐胥铁路D.粤汉铁路C[吴淞铁路是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与“开平煤矿请英国人设计的铁路”不符,故A项错误;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唐胥铁路是当时开平煤矿为运煤而修建的,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由,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故C项正确;粤汉铁路是1900年动工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题干图文材料说明()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C[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这表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铁路火车影响了人们生活,故选C项;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A项;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这表明国人的观念发生变化,但不是彻底改变,故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3.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A.公共汽车B.飞机-2-C.火车D.轮船C[由诗中“一卷烟”和“车轮”可知是火车。]4.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①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②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④减缓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A[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是随列强侵略的加深而步步加深的,并未因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传入而减缓。]5.《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C[根据题干中《上海洋场竹枝词》这一信息可知,题干只体现了上海这一地区交通设施的变化,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题干中“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说明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半殖民地色彩,故D项错误。]6.光绪帝二十五年,盛宣怀疏言:“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咳嗽声),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上文所描述的新事物是()A.电报B.电车C.邮局D.电话D[从材料中“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可以判断“新事物”应为电话。][等级过关练]7.轮船进入中国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铁路的开通是与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现象表明()A.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交通B.外国侵略阻碍了近代交通发展C.近代中国的交通事业发展缓慢D.晚清中国交通事业发展丧失独立性D[材料未体现西方国家控制了中国近代交通,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在外国侵略的-3-过程中,中国近代交通获得了发展,这说明因受西方列强影响而使其发展丧失独立性,故B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近代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速度,故C项错误。]8.清代某一谕旨中有以下内容:“又谕,电寄张之洞等。日本约内改造土货一节关系最重,江浙等省如丝斤花布可否于出产处先抽厘金方准运出,并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上述谕旨中的“电”应是指()A.电车B.有线电报C.电话D.无线电报B[A项是交通工具,与题意不符,故排除;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了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而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马关条约》签订后的情况,故B项符合题意;C项是有声通讯工具,与题意不符;无线电报出现在20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9.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缩短”了人类的空间距离,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轿子马车轮船火车飞机新旧并存的近代交通工具材料二随着大吨位轮船在海上开始取代帆船……铁路网的建设,极大地降低了货物的运输费用,便利了国际间的贸易,使各国的国内市场逐渐汇合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商品的行销空间。——黄鲁成《国际贸易》材料三某品牌汽车制造分工图(1)观察材料一,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新式交通工具有何进步之处?-4-(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交通运输工具革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3)材料三所示的这种交通工具最早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解析]第(1)问,应注意从交通工具的动力、速度、运力、费用和国计民生等角度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归纳。第(2)问,要注意从费用、范围等角度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归纳。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即可。[答案](1)牵引动力变化;运输更便捷;更有利于国计民生;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低廉。(2)降低运输费用;便利国际贸易;推动世界市场形成;扩大商品行销空间。(3)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