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城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郑板桥(1693~1765年),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他制定《板桥润格》“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A.封建文人重商意识增强B.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C.科举制度已经走向没落D.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答案】B【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是由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的。我国古代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儒家思想强调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商品经济发达,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郑板桥明码标价卖画,是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的反映,因此选择B;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科举制度已经走向没落,排除C;材料只是反映郑板桥明码标价卖画,无法体现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郑板桥(1693~1765年),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联系所学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解答。2.周安平在《中国古代市肆考略》中指出:北宋以前,“市”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壮大态势。但之后,“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市镇开始兴起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坊市制度逐渐打破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答案】C【解析】-2-根据“‘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结合所学,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坊市制度逐渐打破,商业活动不仅仅局限在“市”内进行,故C正确;明清商业市镇开始兴起,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错误;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联系所学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分析解答。3.重农抑商政策是在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同时,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贾大商,抑制中小商贩人数过多。这长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A.便于专制政府与民争利B.适应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C.压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D.推动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贾大商,抑制中小商贩人数过多”可知,抑商主要是遏制农民经商,保证官商利益,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便于专制政府与民争利,故A正确;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发展,但“持续发展”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贾大商,抑制中小商贩人数过多”,结合所学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和表现分析解答。4.下图为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A.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形成B.工业革命已向欧美各国扩展C.中国被迫开放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玉米等作物多路径传入非洲【答案】A【解析】示意图表明,欧洲与亚非美洲之间均有直接的商业联系,说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形成,故A正确;1765年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材料反映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示意图表明,玉米通过美洲和欧洲流入亚洲,D错误。5.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已成为“日不落帝国”B.拓展世界市场C.工业革命D.奴隶贸易【答案】B【解析】材料中“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说明英国此时爆发了“价格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17世纪英国大规模对外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从而造成了“价格革命”,故B项正确;18世纪中期英国才成为“日不落帝国”,成为海上霸主,故A项错误;C项是18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排除;对外殖民扩张包括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故D项排除。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把握材料中的时间限制“16—17世纪”。6.下表为英、美、德三国工业生产上升情况简表(以1913年为100%)据此推断1870年1890年1910年1913年-4-德国184089100英国446285100美国119389100A.资本主义各国城市化迅速完成B.英国经济发展呈现衰退趋势C.科技对经济发展作用愈显重要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表格时间可知,当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从美国、德国、英国的经济增长率看,各国经济都迅速发展,工业革命的先进技术在欧美大陆广泛传播,科学技术迅速应用于生产,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故C正确;从三国工业生产上升情况数据不能得出各国城市化的情况,排除A;从材料数据看,英国的经济增长率仍然较高,无法得出英国经济衰退趋势,排除B;世界市场指的是世界经济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材料数据无法体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7.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世界D.中西方文明的交融与碰撞【答案】C【解析】“火车的发明”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此时中国的清朝政府正走向衰落;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号召-5-“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工业革命中汽船、火车交通工具的发明,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所以世界才会“逐渐缩小”;从中可以分析出该著作研究的主题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世界,故C项正确;A项符合“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排除;B项符合“大清帝国的衰落”,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中西方文明的交融,故D项排除。8.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这主要说明()A.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内燃机的运用使得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善C.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D.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答案】C【解析】【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由于生产力发展推动世界贸易进一步发展,材料“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说明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故C项正确。A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B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革新原因。D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9.1870年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非、拉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这主要说明A.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张B.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C.国际生产、贸易的分工明显D.亚、非、拉地区更加贫穷落后【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亚、非、拉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可分析出形成了国际生产、贸易的分工,故C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国际分工明显,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主要说明国际分工明显,无法体现亚、非、拉地区更加贫穷落后,排除D。-6-10.下表为中国茶叶、生丝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担)该表反映了1830—1833年1868年19世纪70年代末茶叶年平均32800014400002000000生丝年平均80005700080000A.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种植区扩大促进丝茶出口增加C.中国丝茶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D.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范围逐步扩大【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中国越来越多的丝茶出口到国外,提高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这反映出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故A项正确;丝茶大量出口体现了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它刺激了中国茶叶、蚕桑种植区的扩大和商品化经济的发展,故B项逻辑错误;C项说法错误,错在“主导地位”;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范围逐步扩大不一定会导致茶叶、生丝出口数量增加,故D项错误。11.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其中G段发展趋势的原因是①日本侵华的洗劫和破坏②美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③官僚资本的残酷压榨-7-④国民政府大举内债、滥发纸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数轴中G段是1964-1949,应该是解放战争时期,此时民族工业发展呈现萎缩趋势,主要是美国与中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导致美国商品倾销中国,国民政府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压榨以及国民党政府为大举内债,溢发纸币,②③④正确;①是F阶段的原因,排除,选择D项正确。【点睛】12.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项目1912年1936年轻工业产品进口比例54.7%3%出口比例10.9%2%重工业产品进口比例7%47%出口比例3.6%6.9%-8-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B.中国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C.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地位D.中国建立起完整工业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1936年和1912年相比,中国轻工业进口比例减少,出口比例增加,重化工业产品进口比例增加,出口比例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在此时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民族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故B项正确;图表数据无法体现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的比较,无法得出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地位,排除C项;材料是中国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无法体现工业体系是否完整,D项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联系所学近代我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13.某学校历史研究小组在图书馆搜寻资料时找到了以下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定的研究主题中,最恰当的是A.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和新的春天B.“实业救国”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C.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D.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答案】A【解析】图片分别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初步发展、遭到摧残、社会主义改造等,这反映了-9-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和新的春天,故A项正确;第四幅图是现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BCD项都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故错误。14.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B.国内政治局面的稳定C.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个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在第二个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积极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政府扶持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故C选项正确;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是在一战期间,而不是这两个时期,故A选项错误;民国初年到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把持国内政治,局面不稳定,故B选项错误;在第一个时期“民国初年到1920年”,北洋政府当政,不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故D选项错误。15.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由此可知民国初年A.服饰改革十分艰难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C.民众普遍接受西服D.社会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中“民间衣着更为自由”可以得出服饰改革并不是举步维艰,故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之后,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崇洋媚外之风随之开始盛行,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故C项排除;据题干中服饰的变化说明社会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故D项正确。-10-【点睛】联系时代背景分析服饰变化的特点,紧扣“民国初年”等信息可以得出服饰变化带有时代色彩。16.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