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讲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先驱——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光荣革命”1.原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发展资本主义。2.历程(1)内战阶段:1640—164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进行了两次内战。(2)独裁阶段:克伦威尔奉行独裁统治。(3)复辟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威胁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4)“光荣革命”:1688年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被迎立为英国国王,复辟王朝的统治结束。3.意义: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光荣革命”的影响大不列颠国通过“光荣革命”驯服了专制王权,使得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二、限制王权的法案1.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2.内容(1)《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2)《王位继承法》: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权力掌握在议会手里。3.意义: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三、责任内阁制形成1.历程(1)“光荣革命”后内阁取代枢密院。(2)1721年,沃波尔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2(3)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2.内容: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3.影响: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责任内阁制的运转(世袭产生,国家象征,“统而不治”)四、1832年议会改革1.背景(1)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2)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以及工业资产阶级为谋取参政权进行的积极斗争。2.内容(1)降低城市与农村居民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2)取消“衰败选区”,减少小选区的选举名额,并将空出的席位分配给新兴的工业城市。3.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工业革命对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这一(产业)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五、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1.原因: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已经完成;政党组织的日益完善。2.表现3(1)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和取得一部分立法权。(2)内阁篡夺了议会的财政权。(3)首相和内阁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加强。[教材拓展]英国的上院、下院(1)上院的议员不是由选举产生的,而是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离任首相等组成,无任期限制。上院保留尊严和荣誉,权力相当有限。(2)下院的议员通过普选、平等、直接、秘密的方式进行选举。下院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政府的监督权等一切大权,是政治权力中心。[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探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史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史料二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老成熟的;可以回答:它们被栽培得还不久……所以,试种一下罢!——伏尔泰《哲学通信》[解读](1)史料一中“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说明“光荣革命”后王权受到限制,议会权力日益超过王权。(2)史料二中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符合英国的国情,其确立经历了艰难的过程。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和完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思考](1)史料一中作者提到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什么?试答:4(2)谈谈你对史料二中“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老成熟的”这句话的理解。试答:(3)根据两则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世界的影响。试答:【提示】(1)制定《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明确的制约。(2)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长期的斗争和努力:“光荣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上半期,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3)英国较早地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鼓舞了欧洲大陆各国人民推翻封建制度的斗争;为世界各国建立类似民主政体提供了范例。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1.特点(1)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2)渐进性: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3)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的咨询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2.趋势从专制到民主“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为限制王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英国政局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由人治到法治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成为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使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制约,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英国国王失去行政权,逐渐成为国家的象征选举权不断发展完善1830年,英国只有少数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选举制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选举5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机构和框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中的阶级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归纳材料内容,可确定论题为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或发展,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政体建立的相关史实论述即可。[答案]示例一论题:英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阐述侧重围绕英国的议会制与君主制进行,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二论题:英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发展。阐述侧重围绕英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进行。示例三论题:英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阐述综合前两种答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启示1.政治制度的确立应符合本国国情。2.重视妥协在政治进程中的作用,顺应时代潮流。3.只有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国家才有活力。4.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1689年1月召开的英国“民会国会”以詹姆士“已经退位”和“王位虚悬”为由,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后者为女王。议会的这一做法()A.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观念B.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意在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解决了英国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A[根据“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后者为女王”可知,议会的这一做法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观念,故A项正确;《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这有一个过程,故B项错误;光荣革命结束了王权专制,材料中的这一做法更多是为了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故C项错误;议会的做法并不能彻底解决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故D项错误。]62.(2019·乐山一模)1688年11月荷兰执政威廉率领远征军登陆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出逃。议会通过了詹姆士二世“退位”的决议,正式立威廉为国王,玛丽为女王。此举意味着英国()A.国王彻底丧失统治权B.法权至上时代来临C.责任内阁制正式确立D.君主制度从此结束B[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1688年爆发光荣革命,议会通过决议实现政权和平转移,确立王在法下原则,故B项正确;光荣革命后国王仍旧有行政大权,并未彻底丧失统治权,故排除A项;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故排除C项;光荣革命立威廉为国王,说明英国依旧实行君主制度,故排除D项。]3.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对中世纪以来的政治原则“国王不能犯错误”有了新的解释: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已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B.奉行司法权独立于主权的原则C.限制王权获得了重大进展D.国王享有不被法律追责的权力C[《王位继承法》之前的1689年的《权利法案》,是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故A项错误;“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不属于司法的范畴,故B项错误;“政治原则‘国王不能犯错误’有了新的解释: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意味着国王的行政权进一步受到法律的制约,故C项正确;“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不是指国王的特殊权力,而是指其权力被内阁或大臣所取代,故D项错误。]4.(2019·福州质检)英王乔治三世(1738—1820年)先后撤换过多位首相,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往往寿命不长。1770年,乔治三世任命自己童年朋友诺思勋爵为首相,此后诺思任首相长达十余年。这反映了英国()A.《权利法案》并未实行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国王重新成为权力中心D.责任内阁制名存实亡B[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先后撤换过多位首相,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往往寿命不长”说明这一时期英国君主还拥有一定的行政权,表明英国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故选B项;《权利法案》于1689年颁布实施,故排除A项;此时议会仍然是英国权力中心,故排除C项;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此后不断发展完善,故排除D项。]“分权制衡”体制的典范——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主干整合·厘清史实]7一、美国1787年宪法1.背景:邦联体制使刚刚独立的美国很快遇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2.制定:1787年9月,费城制宪会议通过。3.内容(1)联邦政府的权力大大加强,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4.评价(1)地位:美国联邦宪法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2)积极: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局限: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美国联邦制的确立“对于一个联邦的持久存在,必要的文明同质性不亚于各成员的结盟需要……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二、从“邦联”到“联邦”1.依据:1788年,正式生效的联邦宪法。2.措施(1)中央:集中财政、外交和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权力。(2)地方:各州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拥有一些州权。3.作用(1)使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2)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3)维护国内统治秩序,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新政权。(4)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邦联”与“联邦”(1)邦联:指若干独立的国家为军事、外交或贸易等方面的利益而组成的联合体,实际上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各成员国拥有完全独立的主权。(2)联邦: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其成员(国、州、邦)加入联邦后不再享有完全的主权,8但保留一些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三、两党制的雏形1.起源:独立战争时期,美国已有了民主派和保守派之分。2.确立:19世纪后半叶,美国的两党制度正式确立。3.本质:两党交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