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第3篇 世界史 第13讲 现代文明的到来——两次世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13讲现代文明的到来——两次世界大战的世界1.命题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2018·全国卷Ⅲ)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时间类别1929—1930年1930—1931年烟煤业-12.3-19.1金属矿业-6.6-18.3制造业-7.2-11.3据上表可知,当时美国()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尝试解题]________C[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三个行业工人的周工资在这两个时段都在下降,说明美国经济状况持续恶化,C项符合题意;规定工人工资最低标准的是1933年的《全国工业复兴法》,故排除A项;产业结构调整是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故排除B项;付给工人工资的是资本家,不是政府,材料所述现象与政府财政支出无关,故排除D项。]2.命题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2015·全国卷Ⅰ)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2-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尝试解题]________B[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材料“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说明对工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故选B项;A、D两项是对工业生产的调节,C项是对农业生产的调节,故均排除。]3.命题点:经济大危机的影响(2014·全国卷Ⅱ)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尝试解题]________C[结合时间“20世纪30年代”及“孤儿”判断A项“重现繁荣”不符合题意;20世纪30年代前期,经济危机严重时,美国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不断,B项中的“淡定应对”不符合史实;结合“幻想型影片”分析,D项中的“现代主义艺术”不符合“幻想”的特点。]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特定“时空”1929—1931年的美国特别“表现”以表格呈现工人的周工资不断下降特有“背景”造成资本主义世界大恐慌、大萧条的经济大危机第2题依托教材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链接热点以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关注中国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养老问题价值观念引导考生树立法制精神和以公平为核心的价值理念第3题情境创设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观看电影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当时民众的社会生活状态所反映的社会存在一、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3-1.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1)经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大危机,各国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形成。(2)政治: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各国选择了不同的措施应对危机: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改革运动;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3)国际关系: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共”的幌子疯狂侵略扩张,英、法、美等国采取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2.对20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的反思(1)政治上: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人类追求更加公平合理的新社会。(2)经济上: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反映了工业革命创造的强大生产力的潜在危险。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破产、国家干预经济盛行。(3)文化上:现代主义文艺作品反映了工业文明发展中人们对社会和自身的反思。(4)环境上: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但造成了环境的破坏。(5)国际关系上:两次世界大战,暴露了强大的工业文明对人类的巨大威胁。二、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调整1.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1)政治机制上: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也使联邦政府的规模、职能和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联邦政府的影响进一步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社会生活中。(2)经济体制上: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政通过法律形式,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经济体制进行调整,美国自此确立了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3)社会保障机制上: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开始享有法定的经济权益。(4)经济思想上:告别“自由放任”的时代,凯恩斯主义学说被广泛运用。2.罗斯福新政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1)政治上:1787年宪法确立了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美国政治体制。但是,在美国建国以后一个很长时间里,“国会明显居于支配地位”。从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始,在宪法框架内,总统越来越起着主导作用,强化了政府的主导作用。(2)经济上: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大萧条背景下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后世影响深远。(3)思想文化:国家干预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指导思想;罗斯福新政加强社会救济,采取“以工代赈”的社会福利思想萌发,推动了注重环保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传统、反理性,追求人类精神的彻底解放的现代主义流派盛行。-4-1.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大众消费时代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彻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由材料中可以得出美国()A.经济政策需要调整B.供求矛盾存在激化的危险C.宗教观念受到冲击D.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B[根据材料“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可知,美国社会高消费、低储蓄,会直接引发供求矛盾激化的风险,故B项正确。]2.(2019·潍坊一模)经济危机期间,大量工人失业,美国政府实行社会救济。对此,一位技师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这表明()A.实行以工代赈的必要性B.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C.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D.罗斯福新政无法摆脱经济危机A[失业工人认为接受救济伤自尊,这说明了以工代赈的必要性,故选A项;失业工人生活困难不得不选择接受救济不等于抵制政府干预,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失业工人对救济政策的态度,不等于经济危机下民众的恐慌心态,排除C项;失业工人不得不接受救济说明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其生活状况,排除D项。]3.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美国提高关税旨在()A.巩固世界经济霸主地位B.缓和世界经济危机C.放弃自由贸易政策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1930年5月,此时美国尚未确立经济霸主的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应该是转嫁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材料“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属于对自由贸易的抛弃,但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服从于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需求,故D项正确。]4.(2019·兰州一模)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20世纪西方哲学思潮是对社会变化所作出的理性思考、理性反映的话,那么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就是对社会变化所作出的感情反映,它是现代人被压抑的思想情感的爆发。”这说明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领-5-域的突出变化是()A.浪漫主义文学获得新生B.与西方哲学思潮对社会变化的反映一致C.否认理性的作用与地位D.努力表现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体验与感受D[由材料“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就是对社会变化所作出的情感反映,它是现代人被压抑的思想情感的爆发”可知为20世纪突出表现自我的现代主义文学,故选D项;浪漫主义文学兴盛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排除A项;文学是对社会思潮的反映,但“一致”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浪漫主义文学否认理性,排除C项。]抓关键词定时空快解题显性时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隐性时空经济大危机、胡佛总统反危机措施、“以工代赈”、国家干预、罗斯福新政1.命题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2016·全国卷Ⅱ)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尝试解题]________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32年以后美国人对苏联的关注增多了,因为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美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人希望从苏联的建设中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故选B项;A项错误,经济危机并未波及苏联,故排除;C项与美国农业生产的相对过剩矛盾,美国不需要考虑这一问题,故排除;D项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矛盾,排除。]2.命题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2015·全国卷Ⅱ)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奉献-6-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尝试解题]________A[斯大林执政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从1930年、1931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与出口量分析,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说明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A项符合题意;苏联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B项错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成为工业强国,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苏联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的贡献,D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3.命题点:苏联的工业化建设(2014·全国卷Ⅰ)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尝试解题]________D[材料反映了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钾矿的行为,不涉及技术基础,也没有违背计划经济指令,故排除A、B两项;一个由苏联自行建设,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不能体现完全依赖外资,故排除C项;德国公司负责与新经济政策在工业上的措施类似,故D项正确。]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对比分析苏联“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而同时期的美国经济则走向萧条,通过对比分析社会制度的利弊第2题历史现象1930年至1931年,苏联粮食产量下降,但出口量却增加历史本质苏联为强化工业的发展,以粮食出口换取资金积累,体现了农民为工业化建设的付出历史借鉴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第3题转换思维以“1928年,苏联建设两个钾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作为情境材料,转换思维判断当时的经济政策-7-一、新的社会制度诞生1.背景俄国社会的发展和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过程(1)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形成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2)“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指明了革命道路。(3)七月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布尔什维克党决定进行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