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测试卷四 新人教版必修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单元测试卷四(第七、八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解析: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为了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即实行粮食垄断,故选B。十月革命时期尚未颁布法令对粮食进行垄断,A项错误;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在农业方面实行粮食税,C项错误;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农业方面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在粮食方面没有垄断,D项错误。答案:B2.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布哈林这种认识()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解析:材料中称这种经济政策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正常’形式”表明了对政策的肯定,结合材料中“内战”“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等信息可知该经济政策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C项正确。答案:C3.1921年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中指出:“与中世纪封建制小生产相比,资本主义则是历史的进步。”列宁在当时发表该言论意在强调()A.实行固定粮食税的可能性B.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必然性C.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必要性D.加快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性解析:新经济政策新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故选C。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农业措施,与材料发展资本主义无关,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恢复发展苏俄经济,不是为加快工业化建设,-2-D项错误。答案:C4.苏联领导人指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这一思想()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B.成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C.主张建立推广市场经济体制D.是社会主必建设的正确探索解析:部分发展商品经济,奠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基础,是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故选D。材料强调发挥商业在经济中的作用,属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探索,当时计划经济体制还未建立,A项错误;大工业的基础地位成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但材料中思想强调的是通过商业建立农业与大工业的经济联系,B项错误;此时的苏俄(联)没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项错误。答案:D5.下图为苏联1公担稞麦可交换的物品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集体农庄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B.工业发展快导致农业严重滞后C.农产品低成本制约了价格上涨D.农业劳动转为工业发展的资金解析:上图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差越来越大,是斯大林执政时期实施农业集体化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资金和原料的结果,当时牺牲农业来支持发展工业,故选D。图中1928年到1962年苏联1公担稞麦交换的印花布和砂糖变化很大,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A项错误;工业发展快与农业严重滞后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B项错误;图中反映的是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差越来越大,而不是农产品低成本制约了价格上涨,C项错误。答案:D6.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还不够……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3-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主要依靠的是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C项正确。A、B两项发生在斯大林模式形成之前,D项为工业化打下基础,不符合题意,均排除。答案:C7.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C.“20年建成社会主义”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解析:A项是列宁时期的政策,B项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D项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政策,C项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政策,体现出急躁冒进的倾向,故选C项。答案:C8.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执政后,承认物质利益对经济发展作用,国家对经济效益好、上缴利润多的工矿企业给予奖励,允许企业对成绩好的工人给以奖赏,拉开企业和劳动者收入差距。对赫鲁晓夫上述举措的正确认识是()A.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商品市场的作用B.与新经济政策有相通之处C.颠覆了斯大林模式的经济建设思想D.使企业获得了经营自主权解析: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制存在,实行按劳分配,与材料中重视物质利益,承认个人和企业自己利益有相似之处,故选B。材料体现的是赫鲁晓夫改革重视物质利益,但没有体现出实行市场经济,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取消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改变所有制结构等内容,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D项错误。答案:B9.据统计,苏联“十五”(1976—1980年)计划期间农业平均产值比“七五”(1961—1965年)计划期间增长50%。这表明()A.勃列日涅夫对农业也给予一定重视-4-B.当时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农业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就D.加速发展战略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解析:材料表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1964—1982年)苏联农业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就,故选A。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B项错误;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加速发展战略提出于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项错误。答案:A10.1970年5月,苏共中央决定化学、石油、煤炭工业实行“部—工业联合公司—企业”三级管理体制,取消局,消灭了多级制,使生产经营的问题直接集中到企业和公司解决。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扩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B.局部调整苏联体制C.将国家计划与企业自主相结合D.注重运用价值规律解析:由材料“使生产经营的问题直接集中到企业和公司解决”,可知扩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但没有体现这一做法的实质,故排除A。这一做法的实质是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B项正确;此时还未突破斯大林模式,不可能实现企业自主,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管理方式的变化,与运用价值规律无关,D项错误。答案:B11.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粮食产量一直在2亿吨左右徘徊,1984—1986年,农产品平均产量增长速度为2.6%,而1987—1989年下降为1.5%。1986—1989年,进口粮食1.37亿吨,年均进口量为3430万吨。材料表明()A.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B.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延续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D.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未达预期解析:材料表明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并没有带来粮食产量的增加,因此未达预期,故选D。依据材料不能推断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冲破了斯大林模式,不是其延续,因此不能反映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B、C项错误。答案:D12.戈尔巴乔夫认为,如果不是因为他“改革”,苏联体制上的问题还可以“再拖上一段时间”,不会这么快丧命。这说明()A.戈尔巴乔夫改革客观上延缓了苏联解体的到来-5-B.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C.苏联解体是国内外因素在戈尔巴乔夫错误改革路线催生下的结果D.苏联解体根源在于“斯大林模式”弊端,直接原因是西方和平演变解析:从材料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导致苏联国内外危机加剧,从而使苏联解体,故选C。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A项错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没有解决,B项错误;西方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D项错误。答案:C13.《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开启()A.加速了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C.缓和了美苏争霸造成的紧张局势D.推动了战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使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故选B。美元崛起的时代即是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结果,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苏争霸无关,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欧洲战后经济的复兴,但是与欧洲的一体化无关,D项错误。答案:B14.2012年以来,希腊发生严重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和债务危机,国家面临着无力偿还外债的信用危机。按照国际惯例,帮助希腊渡过债务危机向其提供援助的应是()A.联合国与欧盟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欧盟C.世界银行与欧盟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为出现收支不平衡的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的职能,希腊是欧盟欧元区成员,可以得到欧盟的支持和援助,故选B。希腊渡过债务危机需要国际组织的贷款和帮助,联合国不具有提供贷款的职能,A项错误;世界银行是对会员国发展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不救助金融危机,C、D项错误。答案:B15.某国际组织的宗旨是为成员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它成立20余年后,主要借款对象由西欧各国变为发展中国家,扩大了各国购买力,促进了世界贸易。该组织()A.建立于1945年,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B.是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6-C.是法德以经济合作促政治和解的初次尝试D.以灵活性、渐进性、开放性为其重要特点解析:“为成员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属于世界银行的宗旨,故选A。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是一战后成立的国联,B项错误;法德以经济合作促政治和解的初次尝试是欧洲煤钢共同体,C项错误;灵活性、渐进性、开放性是亚太经合组织的特征,D项错误。答案:A16.1929—1933年经济危机来临时,各国竞相提高关税。把其他国家商品挡在国门之外,导致危机加重和国际关系的恶化。二战后为吸取这一教训而成立的国际组织是()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关贸总协定D.北美自由贸易区解析:关贸总协定宗旨就是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故选C。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维系世界金融货币体系的两个机构,A、B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区域性经济组织,D项错误。答案:C17.1947年,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到巴黎,就加入“马歇尔计划”与英、法两国外长会谈。英、法两国提出了被援助国必须附带参与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等一系列条件,被苏联拒绝。它反映了()A.英、法两国力图维护其欧洲大国地位B.英、法两国完全追随美国的意志C.欧洲经济一体化建设已提上议事日程D.美、苏之间的冷战已全面展开解析:材料信息“英、法两国提出了被援助国必须附带参与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等一系列条件”说明欧洲经济一体化建设已提上议事日程,故选C。材料信息没有体现英、法两国力图维护其欧洲大国地位,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英、法两国完全追随美国的意志”,B项错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材料无法体现“美、苏之间的冷战已全面展开”,D项错误。答案:C18.据记载,1993年至2002年墨西哥在对美国贸易中的比重,从占全部出口比重的9.0%上升到13.5%,进口从6.8%上升到11.6%。这说明()A.墨西哥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B.美国在两国贸易中占主导地位C.自由贸易不利于墨西哥的发展D.墨美区域合作实现了经济互补-7-解析:根据材料,墨西哥在对美贸易中,进出口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反映了两国有较好的互补,而非墨西哥成为美国经济附庸,故选D,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在两国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