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导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会议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2.主要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01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02现代化建设上来。(3)经济总方针:实行□03改革开放。3.历史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04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05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3)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4)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06新时期的到来。思维点拨1.“左”倾错误的结束“文化大革命”结束,“左”倾错误并没有完全结束,“两个凡是”的实质仍然是坚持“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开始彻底纠正“左”倾错误。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可归纳为“两次转折、三个起点”两次转折:党的一次转折,共和国的一次转折。三个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起点;改革开放的起点。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农村经济体制问题严重。-2-(2)措施:实行□0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过程①自发尝试: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02包产到户。②中央支持: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03生产责任制的文件,肯定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③推广全国: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④配套改革: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率先取消□04人民公社,“改社建乡、政社分开”。(4)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特别提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农村改革突破性进展的推动。(2)开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3)主要内容①中心环节:增强□05企业活力。②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06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4)结果①到1987年,全国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07承包经营责任制。②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迅速推进。特别提醒(1)改革的几个关键点:①改革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②改革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③改革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④改革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①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推广。②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③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背景-3-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2.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①设立:1980年,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②意义: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①开放:□01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②目的: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02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放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③意义: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3)开辟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开发开放浦东:□0319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3.对外开放格局(1)形成: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对外开放格局。(2)特点:□04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概念阐释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思维点拨经济特区的“特殊性”(1)特殊的优惠政策: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2)特殊的管理权限: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3)特殊的经济结构: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知识点经济体制改革[材料探究]材料一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4-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材料二用农民的话来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完成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多剩少全都是自己的。”农民取得了对农产品的实际支配权。所以说这种办法“责任明确,利益直接,方法简单,群众放心”。材料三材料四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史实,从农业与市场关系变动的角度分析我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产生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还是公有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出现图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材料四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注重农业的市场导向,发展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公有制基础上对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进行了改革,农民有生产、分配的自主权,但没有土地的所有权。-5-(3)事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4)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要点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1)原因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②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及其实行具有群众基础。(2)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知识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材料探究]材料一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材料二-6-(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设立经济特区有何显著意义?(2)根据材料二,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有何特点?提示:(1)目的:吸引外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意义: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在改革开放中起到了模范带头和示范作用,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2)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要点归纳]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1)“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2)“线”是指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4)“全方位”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的两手战略,不仅“引进来”,而且“走出去”。(5)“宽领域”是指我国不仅开放经济领域,而且在逐步开放政治、思想文化领域。(6)“多层次”是指不仅设立经济特区,而且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开放区,并且不断向内地延伸。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这一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心()-7-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B.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答案D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故D项正确。2.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段1979年的凤阳花鼓唱词主要反映()A.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包产到户”改革初见成效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实行D.人民公社体制完全废除答案B解析由材料“自从土地还家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说明了“包产到户”改革初见成效,故B项正确。1979年改革还在尝试中,并未在全国实行,人民公社体制也未废除,“土地还家”只是经营权变更,土地所有权没有变更,故A、C、D三项错误。3.“个体户”是指除农户外,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种经营单位,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在中国出现的这一现象,说明了()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面临强力挑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改革D.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答案D解析题干没有涉及公有制经济问题,故A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全面展开是80年代中期,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城市改革的关系,故C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个体户,体现了个体私有制在城市的出现,反映了中国所有制的多样化,故D项正确。4.长期以来深圳市都实行“一市两制”。目前深圳市正酝酿着将其实行范围由目前的四区扩大到包括宝安、龙岗在内的六区。届时,宝安、龙岗两区将享受()A.高度的自治权B.特殊的社会制度C.部分政治主权D.特殊的经济政策答案D-8-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含义。特区的“特”是指在经济领域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故D项正确。5.下列漫画表现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改革开放的成效答案D解析题干两幅图片分别体现了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状况,从“光有钱买不了东西”到“握着钱不知买啥东西”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故D项正确。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