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知识导图专题整合一、全面认识1953~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功探索与曲折失误-2--3-二、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第一次:土地改革(1)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2)核心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3)结果: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第二次:农业合作化(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核心内容:在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国家基本上实现了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3)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3.第三次:人民公社化运动(1)原因: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2)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4-(3)结果:人民公社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4.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2)核心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作出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3)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三、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内容项目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表现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原因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又急于完成工业化,照搬苏联模式党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革”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对工业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把企业推向市场结果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这次调整将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方法技巧数字表格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5-[典例]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规范解题]第一步:审题干明考点“一五”计划(工业化)定时空“一五”计划期间抓关键认识“一五”计划实施时中国的国情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超过英美国家,故A项正确√B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冷战下的东西方对抗不会制约美英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C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两极格局下巩固国防的需要,并非急躁冒进,故C项错误×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不及中国,是因为其已经确立优势地位,达到较高水平,与产业衰落无关,故D项错误×[解答技巧]表格数据型选择题解读方法:“三看两注意”:(1)“三看”:一要看表头及出处。确定表格总体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二-6-要看表格中的项目。根据题干设问,阅读表格或数据中的文字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三要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与已掌握的历史基本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从而作出判断,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2)“两注意”:一注意数据表格图形式的不同,不同的图表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和特点,适合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优势,在提取信息时应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取信息。二注意反映不同历史内容的数据表格图,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