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43物质和运动(一)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哲学中的物质①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4)意识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2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①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②运动的普遍性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③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总之,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c.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d.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2)相对静止的含义和特点①含义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②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运动和静止的区别和联系3(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2)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正确理解规律的含义(1)规律是一种联系,也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但是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2)事物的联系有现象联系和本质联系。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不是现象联系。规律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能够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无法直接感知。如种瓜得瓜是现象,背后隐藏的遗传才是规律。(3)事物发展过程中,有的联系是必然要发生的确定的联系。规律就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只有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确定不移的、必然如此的联系,才能成为规律。(4)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是稳定的联系,而不是多变易逝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①规律的客观性a.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二是指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时,规律就必然起作用。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时,规律就不起作用。b.规律具有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在起作用的规律,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c.规律的客观性突出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规律的必然联系,说明它是铁的法则,具有强制性。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同规律背道而驰,否则。就一定会受规律的惩罚。规律的不可抗拒性有力地证明了规律是客观的。②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4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规律对于我们的意义。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这时人们往往能更深刻地感觉到规律的存在和它的作用。(4)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①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规律的必要条件。!易错提示区分规律与现象(1)规律比现象更深刻,现象比规律丰富。规律体现的是事物本质的、内在的、稳定的联系,现象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是人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觉到的,而规律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2)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它深藏在事物的内部。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规律要通过现象来表现,规律和现象统一在同一事物中。现象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向导,人们只有认识了现象并借助于抽象思维,才能揭示客观存在的规律。考向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概念同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概念自然科学物质概念区别①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切事物共同本质的概括②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①只涉及物质世界中自然界的一部分物质形态的具体特性②随着实践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结构和属性的认识不断深化5联系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是以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为基础,没有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提供的科学事实,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不断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概念的正确性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为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理论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典例1】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①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是对物质现象共性的反映③是物质世界万事万物的总和④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①说法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④说法正确。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是对万事万物的概括与总结,②③观点错误。考向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意志只能影响社会的发展,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自身力量长期作用的必然结果,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2)从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来看,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生产关系也是客观的,因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3)从人类社会的本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6图示:【典例2】由于非洲相继出土了被认为是最早的人类遗骸化石,人类“走出非洲”说一度占了上风。最近几年,亚洲和欧洲考古所发现的人类化石的年代并不晚于在非洲发现的那些化石。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下列表述符合材料主旨的是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B.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答案】D【解析】本题以考古的结果为背景来考查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材料中“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产生以及发展具有规律性,是客观的,D符合题意。A、C与材料不相符合,B表述错误。考向三世界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1)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如图所示:7(2)关于世界的物质性还有以下几种说法都是正确的: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④世界统一于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⑥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3)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典例3】造林绿化被视为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首要手段,因此受到高度重视并得以快速推进。然而,有的地方为了追求美观,将适宜本地栽种的乡土树种视为上不了台面的“土豹子”,却热衷于调运跨纬度且价格高的“洋树种”。这种做法①旨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②违背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性③有利于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④是主观唯心主义在生活中的表现A.②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做法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联系,违背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性,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②④符合题意。材料表明,这种做法旨在追求美观,排除①。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破坏生态环境,最终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③与题中的做法相反。考向四在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中把握运动的概念原理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事物的具体形态都离不开一定的运动,它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提示】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①物质的固有属性是运动,它揭示了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相对于物质的其他属性如可知性、无限性而言的。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揭示了物质的本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绝8对的、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