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课 惨烈的四年战事学案 岳麓版选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课惨烈的四年战事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简述苏俄退出战争的原因及影响。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归纳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一、萨拉热窝事件1.背景(1)20世纪初,欧洲列强纷纷插手巴尔干,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2)奥匈帝国视塞尔维亚为向巴尔干扩张的障碍。2.过程: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街头被塞尔维亚爱国者刺杀身亡,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3.影响(1)在德国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2)俄、法、德、英等欧洲大国相继宣布参战,一战全面爆发。[特别提醒]身为同盟国的意大利,在战争开始后就加入了协约国一方作战,说明决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因为意大利认识到协约国集团的力量更强大,协约国集团给予意大利的利益更大。二、从马恩河到凡尔登:旷日持久的消耗战1.三条战线:英、法和德国交战的西线;俄国与德、奥交战的东线;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交战的南线。2.第一阶段:1914年(1)西线:马恩河战役是一战中的首次重大战役;它宣告了德国速战速决梦想的破灭,西线进入相持阶段。(2)东线:德、奥与俄互有胜负,进入相持阶段。3.第二阶段(1915-1916年)(1)1915年:战争中心转移到东线,德国企图先打垮俄国,但未达到目的,德国计划再次落空。-2-(2)1916年:将战争重心由西线——东线——西线;战争的主动权逐渐转移到协约国;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①凡尔登战役:一战中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惨烈的战役。②索姆河战役:英军首先使用了坦克。[特别提醒]1914年为一战的第一阶段,主要战场在西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为其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1915-1916年是大战的第二阶段,凡尔登战役与索姆河战役使德国的消耗巨大,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境地。三、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战争1.美国的参战(1)战争初期①政策:中立。②原因:远离战场,受影响不大;国内人民反战情绪(孤立主义);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扩展贸易,大发战争横财。(2)战争后期①政策: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②原因:美国与协约国的利益接近;担心俄国退出战争损害自己利益;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提供契机;捞取战利品和获取战后世界领导权是其根本原因。③影响: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在美国的影响下中国等国对德宣战,一战进入全球规模阶段。2.苏俄的退出: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坚决退出一战。(1)标志:1918年苏俄与德国在布列斯特签署了和约。(2)原因:俄国的落后;战争加剧矛盾,爆发革命;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特别提醒]美国参战从主观上是为了抢夺一战的胜利果实,带有趁火打劫、乘人之危的色彩,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战的非正义性质。但从客观上来讲,它加速了一战结束的进程,进一步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也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四、德奥集团的战败1.失败的标志:1918年11月11日,德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2.失败的原因(1)经济: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优势,同盟国集团处于劣势。(2)军事:同盟国集团军事战略上的失误。(3)内部统治:奥匈帝国瓦解;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4)国际力量对比:意大利倒戈,美、日、中和其他国家的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特别提醒]决定国际性战争胜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交战国双方的经济实力,尤其是对于持久战争,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一方往往会占据主动权。当然军事-3-实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在欧洲形成了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战线,其中西线和东线是战争的主要战线。双方深陷战争泥潭,元气大伤。(2)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3)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史料为了在新的战争中战胜法国及其盟国,德军总参谋长①施里芬在1905年就开始制订作战计划,即“施里芬计划”。计划战争初期德国在西线集中主要兵力,在6周内打败法国,而以少量兵力在东部边境牵制俄国军队;在打败法国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战争爆发前,②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对此计划充满信心,他向整装待发的德国士兵说道:“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新编世界近代史》①施里芬是德意志帝国陆军元帅,资产阶级军事家。一战前,经多年酝酿制定了德国东西两线作战的完整计划。②表明德皇威廉二世没有看到“施里芬计划”的缺陷。(1)“施里芬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何缺陷?提示指导思想:避免东西两线作战,各个击破,速战速决。缺陷:具有一厢情愿的主观色彩,低估了对手,特别是低估了俄军的行动力及战斗力,幻想英国不会参战。(2)法俄针对“施里芬计划”采取了怎样的对策?-4-提示法俄相约同时对德国展开行动,迫使德国两线分兵作战。(3)宣告“施里芬计划”破产的是哪一次战役?之后战事呈何特点?提示马恩河战役。这次战役之后,战事进入相持阶段,双方转入了持久的阵地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持久战和阵地战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①根本原因:同盟国与协约国在实力对比上,谁也没有压倒对方的绝对实力且交战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持久延续。②客观原因:科技使武器、战争升级;当时的战场分布。③主观原因a.德国战前计划的失误。德军在制订计划时,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力量,认为西线战事可以速战速决,没有预料到会遇到协约国顽强的抵抗,特别是俄国的进攻使德军腹背受敌。b.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而德军是长途作战,主动入侵,使得德军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尤其是由于其计划受挫,大战就变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2)影响①这一变化使德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落空,打乱了德军的作战计划,使其越来越处于被动局面。②英法军队依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更适于持久战和阵地战,这便于协约国军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总之,当战场形势发生变化,出现了持久战和阵地战的局面之后,交战双方的主被动关系发生了变化,推动了战争形势的发展,这为协约国一方战胜同盟国奠定了基础。对美国参战的认识史料一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作战……①我们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我们不为自愿的牺牲寻求物质上的补偿。——威尔逊对德宣战演说史料二到1914年底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事作了“安排”。②为了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①充分表明了美国在美化其参战的目的。②表明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紧密。(1)史料一中美国总统标榜的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其参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5-提示目的:为了世界和平,为了世界各民族的解放和大小各国的利益。根本目的: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2)史料二体现出美国参战的原因又是什么?根据所学,指出美国参战的其他原因。提示原因:如果协约国战败,则会使美国的经济利益受损,美国的借款主要在协约国,双方经济利益紧密相连。其他原因:美国与英、法存在着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俄国发生二月革命后,美国担心俄德单独议和,退出战争。美国参战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①美国与西欧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而且不愿意看到德国取得世界霸权。在战争中,英法受到极大地削弱,而德国暴露出巨大的野心,这一切使美国认识到德国比英国更可怕,德国一旦获胜,必将是美国争霸世界的强劲对手。②美国与协约国有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一战中美国向协约国输出大量军火和物资,协约国集团成为美国最大的债务方,为了保证巨额贷款能够收回,美国必须参战打败德国。③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不利于协约国集团,美国不能坐视不管。④1917年,战争已进入尾声,为抢夺战利品和在战后谋求对世界的领导权,美国必须参战。(2)影响①影响了其他中立国家,在美国宣布参战以后,中国、巴西等国也先后对同盟国宣战,协约国集团增至27国,形成对同盟国的绝对优势。②在军事上,美国海军的参战,是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失败的重要原因。美国派出200万陆军和强大的海军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军事实力。③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大量军用物资不断运往欧洲战场,美国不仅中断了对德奥的军火供应,而且大幅度提高对协约国的贷款,从物质上为协约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线与三个阶段1.战线2.进程(1)第一阶段:1914年。战争的重心在西线,先西后东。同盟国占据着主导地位。西线:马恩河战役,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西线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由速决战转为持久战。-6-东线:俄奥交战,德军增援,俄军失利。东线战争规模的扩大使德国陷入了两线同时作战的不利境地。(2)第二阶段:1915—1916年。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英法在西线基本上处于战略防御状态。德国在稳定西线局势情况下,集中兵力进攻俄国,企图一举击垮俄国,结束东线战事,俄军节节败退。但德国因为战线的延长,无力继续进攻,被迫在东线转为阵地战。1916年,战争的重心再次转移到西线,协约国逐步取得战争主动权。通过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同盟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形势逐渐对其不利。(3)第三阶段:1917—1918年。德奥物资供应、兵员补给非常紧张,协约国在物资、兵员补给方面占据优势,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协约国实力大大增强。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盟国优势的逐步丧失1.战争主动权转移:德、奥等国经过充分准备以后发动了世界大战,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但是由于长途行军作战、初期作战失利等因素的影响,主动权逐步转到协约国一方。2.作战计划落空:德国制订了详细的作战方案“施里芬计划”,但由于没有估计到协约国的力量强大等因素,致使计划落空。3.力量对比变化:开始时双方力量对比并无多大悬殊,但是后来意大利倒戈,美国参战,协约国阵营实力逐步壮大,越来越不利于同盟国。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12-P13)阅读这些作品,谈一谈你的感受,并用任何一种文学艺术形式进行创作,表达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提示这些材料的主题是描述战争的恐怖及其带来的灾难,表明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创伤。材料一欧文的诗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刻地表现出战争的悲惨和残酷。材料二描述了战场上人性的各种状态。材料三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和人性的摧残。创作略。二、解析与探究(教材P13)概括指出威尔逊在演说中是怎样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定性的,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提示(1)威尔逊认为一战是协约国集团为捍卫和平和正义的原则,为保卫自由而同同盟国进行的战争。(2)不完全同意。实质上,除了塞尔维亚等几个小国是为抵抗侵略而参战外,一战在整体上来看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战争。三、自我测评(教材P13)1.编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年表,掌握大战的基本进程。提示1914年8月一战爆发。重心:西线:马恩河战役,速决战——堑壕战1915年重心:东线:德军深入俄国,但未达目的1916年重心:西线:凡尔登、索姆河战役。海上:日德兰海战,主动权转到协约国一方-7-1917年美、中参战,俄因国内革命退出1918年协约国集团总反攻,保、土、奥匈投降;德因国内革命投降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提示经济实力处于劣势;军事战略上的失误;国内矛盾的尖锐;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