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 易混易错各个击破 专题03 收入与分配(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专题03收入与分配1.正确认识我国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则,在我国分配制度中居于主体地位。其主体地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从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结构来看,虽然在全社会范围内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所以按劳分配方式必然是主体。第二,从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的收入结构看,尽管目前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但在各种报酬中,按劳分配部分的收入依然占较大的比重。第三,从按劳分配对其他收入方式的影响看,公有制企业劳动按劳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经济活动中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参照标准。如我国规定的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就是以公有制企业中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而制定的。【典例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下列关于按劳分配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C.按劳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D.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C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其他选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2.几种不同的分配方式类别对应形式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典例2】前些年,农民张某从本村承包了20亩土地搞大棚种植,收入颇丰。国家土地流转政策落实后,张某将这20亩地转包给了李某,每年从李某处获得转包金。对农民张某的收入可这样认识①前者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②前者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后者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③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④前者属于劳动收入,后者属于财产性收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分配方式。张某承包土地所取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也属于劳动收入,张某从李某处获得的转包金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也属于财产性收入,③④正确。张某承包土地所取得的收入是在集体经济条件下取得的,属于按劳分配所得,不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①错误;张某从李某处获得的转包金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②错误。故选D。3.如何分清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1)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包括按劳分配收入和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如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私企、外企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等。(2)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分为三类,即要素收入、政府转移支付和捐赠。要素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其中包括分红、利息、租金、出售专利等获得的收入。(3)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如:个体劳动者、私企、外企中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如:私企、外企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3(4)非劳动收入不一定是剥削收入,只有在雇佣劳动的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的企业主凭借资本获得的收入才是剥削收入。【典例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得到国家保护和社会认可。下列选项中,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是①农民流转土地获得的租金收入②国家公务人员获得的工资收入③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所得④股票持有人获得的股息、红利、股票交易收入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C【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农民流转土地获得的租金收入,股票持有人获得的股息、红利、股票交易收入,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②③不合题意,国家公务人员获得的工资收入,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劳动所得,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故选C。4.如何正确认识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方式?关于科技人员的分配方式应作具体分析,一般来说,科技人员的分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公有制企业中科技人员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及社会保障收入。(2)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的股份,从股份制企业获取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3)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科技人员的工资所得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入股所得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4)科技人员自办实业或转让技术成果、专利所得属于劳动收入。【典例4】为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湖南省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完善股权激励、内部激励机制,使科研人员的收入与其创造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紧密联系,营造鼓励探索、激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下列体现这一政策发挥作用的正确推导过程是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完善按劳分配政策→收入分配更加公平→调动科研工作者积极性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完善分配机制→增加科研人员收入→促进创新成果转化③对科研人员实施股权、期权激励→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际贡献与收入匹配→促进4创新成果转化④对科研人员实施股权、期权激励→健全分配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活力→让知识引领时代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配制度改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通过完善分配机制,增加科研人员收入,激发他们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创新成果转化,②推导正确。对科研人员实施股权、期权激励,健全分配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活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知识引领时代发展,④推导正确。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方式,科研人员不一定都在公有制经济企业内工作,①推导错误;对科研人员实施股权、期权激励,并不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说法错误。故选D。5.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公平是什么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为什么两者关系角度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必要性角度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怎么做总体思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具体策略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典例5】某公司通过工资集体协商,保障员工每月工资不少于最低工资标准1400元,还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制订了职工年度工资增长幅度达到8%的计划。提高工资后员工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该公司也越来越红火。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①提高劳动报酬在按劳分配中的比重5②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③在分配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④通过公平分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答案】C【解析】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①错误。该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②。该公司通过集体协商的方式,保障员工每月工资不少于最低工资标准1400元,而且还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制订了职工年度工资增长幅度达到8%的计划,该措施有利于在分配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通过公平分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③④选项正确。故本题选C。6.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1)初次分配①含义: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即一个物质生产过程结束后,生产部门即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在企业、国家和劳动者三方之间进行的分配。②结果:国家取得生产环节的税收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企业取得税后利润形成企业收入,劳动者获得工资等形成劳动者收入。③主体:物质生产部门,通常指企业。④机制: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税收、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2)再分配①含义: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进行再次分配。②结果:一方面,非物质生产部门,如行政机关劳动者获得工资等收入;另一方面,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收入发生增减,如国家通过各种税对企业和个人收入进行调节,再通过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途径在不同区域、不同人群间进行调整分配等。③主体:政府。④机制:由政府调控机制发挥作用。(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两个阶段。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重视效率又促进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典例6】收入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间环节,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重提高“两个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重公平。对此下列表述中错误6的是①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这一再分配政策②初次分配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③通过再分配建立社会后备基金,满足临时性的应急需要④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和社会保障金属于初次分配政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一道反向选择题,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属于初次分配的范畴,不属于再分配政策的范畴,①错误应选;初次分配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通过再分配建立社会后备基金,满足临时性的应急需要这都是正确的表述,②③正确不选;提高社会保障金属于再分配政策,④错误应选,故本题选B。7.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稳健性财政政策的比较比较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稳健性财政政策实施条件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经济平稳运行,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时措施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抵制社会的总需求控制赤字,调整结构,增收节支实施目的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联系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典例7】“三明治陷阱”是指在成本大幅提高和销售价格不断下跌的双向挤压下,实体企业利润(中间层)迅速变薄,为了维系生存和收益,实体企业被迫将大量资本投向房地产和股市,以至整个国家经济迅速泡沫化。要避免陷入“三明治陷阱”,国家应该①推进结构性减税,减轻实体企业的负担②加强公共服务,拓宽企业产品销路③拓宽融资渠道,挽救濒临破产企业7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实体企业经营困难,国家应该推进结构性减税,减轻实体企业的负担,①正确。拓宽企业产品销路是企业行为,与国家无关,②不符合题意。挽救濒临破产企业未必能避免陷入“三明治陷阱”,③不选。在成本大幅提高和销售价格不断下跌的双向挤压下,国家应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8.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区别含义国家通过财政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措施国家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内容税率调整、发行国债、对三农、公共工程等方面的支出借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类型扩张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紧缩的(从紧的)财政政策、中性的(稳健的)财政政策扩张的(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