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课“冷战”的形成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美苏盟友关系破裂的原因。探讨“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及二者的关系;简述苏联的对抗措施。分析“冷战”局面的特点,认识“冷战”局面的形成对当时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一、遏制理论的提出1.背景(1)二战后美苏矛盾加剧。(2)美国国内相当一部分人主张与苏联继续保持战时的合作,反苏还没有太大市场。(3)战后和平的大环境使美国不可能采用战争的方法。2.提出(1)时间:1946年。(2)人物:乔治·凯南。(3)内容:美苏是敌手而不能是合作伙伴,主张美国以武力为后盾,采用军事包围、经济封锁、颠覆、局部武装干涉等来遏制苏联。(4)影响:为美国准备对苏联实行的强硬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3.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原因①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确定称霸世界的战略,并视苏联和东欧为其最大障碍。②二战后英国衰落,依附美国,希望美苏“冷战”,利于英国重建欧洲均势。③丘吉尔一贯持反苏反共的立场。(2)时间:1946年3月。(3)内容: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的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4)作用:打响西方“冷战”的第一枪。[特别提醒]乔治·凯南主张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应该采取非战争的形式。乔-2-治·凯南被称为“冷战”的总设计师。二、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杜鲁门主义(1)背景:对苏“冷战”已成定局;“希土危机”给美国提供了机会;英国的态度表明它将世界的领导权让给了美国。(2)提出:1947年,美国要把希腊和土耳其从共产主义威胁中挽救出来,帮助各国人民。(3)评价: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发生转变,也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4)实施: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援助,并控制了这两个国家。2.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1)目的:针对杜鲁门主义。(2)任务: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各方面联系,必要时协调行动。[特别提醒]杜鲁门主义公开宣布美国将在世界范围内同苏联展开争夺,但它同时又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反映了美国对外政策的虚伪性。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并称霸全球。三、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1.马歇尔计划(1)背景:美国要想在世界范围内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需要得到西欧国家的支持;西欧却因二战经济凋敝,自顾不暇。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它亟待扩大世界市场;西欧极度贫困,无力购买美国产品。(2)提出: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3)内容:强调欧洲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需要美国的援助。(4)实施:1948年,美国通过欧洲复兴法案,向欧洲提供131.5亿美元的援助;接受援助的西欧国家的经济计划应受美国监督。(5)实质: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6)影响:西欧经济得到恢复,实力增强。美国强化了对西欧的控制,推动了经济增长。2.经互会(1)时间:1949年。(2)目的:对抗马歇尔计划。(3)参加国: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后来,阿尔巴尼亚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相继加入。(4)评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经济的发展;苏联利用大国地位进行一些不平等交易,损害了其他成员国的利益。[特别提醒]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用经济手段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从而加强美国对抗苏联的力量。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其本质还是遏制苏联。正如杜鲁门-3-所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四、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1.北约的建立(1)背景①美苏政治、经济已分裂。②柏林危机的推动。a.爆发原因:美国为遏制苏联,竭力分裂德国。b.爆发:1948年6月,美国在西占区单独发行新货币。苏联采取对抗措施,封锁柏林。c.影响:美国利用柏林危机,诱使西欧各国赞成建立军事集团。(2)建立:1949年,美国联合加拿大、英国等成立,1955年,西德正式加入。(3)影响: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在欧洲大陆组成了一个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军事包围圈。2.华约的建立(1)目的:对抗北约。(2)成立:1955年,苏联与东欧7国政府首脑在华沙缔结互助条约,成立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集团——华约。(3)影响:标志着战后欧洲正式出现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特别提醒]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是美国对苏“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苏联在各个领域都采取了反击措施。其中最为强烈的反击就是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北约与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1)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后,苏联和西方盟国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与其政治野心急剧膨胀。美苏之间的“冷战”表现在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2)战后“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和强权政治的结果,造成了国际的紧张局势和世界的动荡不安。-4-对“冷战”政策的全面理解史料一当今世界上有两大民族,①从不同的起点出发,但好像在走向同一目标。这就是俄国人和英裔美国人。他们的起点不同,道路各异。然而,其中的每一民族都好像受到天意的密令指派,终有一天要各主宰世界一半的命运。——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史料二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认为“冷战”是②“现代历史上的荒谬插曲”,是“漫长的、代价高昂的、黑暗阴郁的、危险的事件,威胁到地球上所有人的生命”,是“人类最接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①结合所学美国和苏联两国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思考。②画线信息充分说明施莱辛格对“冷战”的强烈否定。(1)托克维尔的预言在20世纪中期成为现实,指出美、苏“各主宰世界一半的命运”的含义。提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或美苏“冷战”,或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2)史料二中小阿瑟·施莱辛格对“冷战”影响是怎样的看法?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提示看法:“冷战”威胁世界和平。同意。“冷战”导致美苏两极对峙,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在人类心理、文化方面造成巨大阴影,并造成难以消除的“冷战思维”。双方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亚洲则出现了“热战”,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不同意。“冷战”保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与安全。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冷战”的影响(1)美苏长期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都不敢轻易动武,在战后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2)美苏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如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3)“冷战”也导致了美苏战后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破坏民主与法制的行为,如苏联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美国迫害进步人士等。(4)“冷战”在人们的心理方面也投下了阴影,“冷战思维”至今余毒未消,如美国借人权等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培植反华势力等。-5-(5)“冷战”所造成的一些地区冲突至今没有解决,“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地区冲突频发。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史料一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地侵略威胁了和平,①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史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②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史料三下表为“③马歇尔计划资金分配比”(截至1951年)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购买粮食、饲料及农业生产资料输入机械设备、车辆等重工业产品购买燃料其他26%24%15%12%23%①画线信息是指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②画线信息是指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经济援助。③“马歇尔计划资金分配比”说明马歇尔计划资金分配在重工业方面比较少。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提示美国总统杜鲁门认为,美国有责任维护世界和平,其实质是公开干预别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谋求世界霸权。马歇尔计划是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美国要帮助欧洲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实质是以经济手段控制欧洲,遏制共产主义。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异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针对“希土危机”针对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表现形式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以此来达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6-影响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同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2)同①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二战后“冷战”成为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的原因及“冷战”局面的形成1.二战后“冷战”成为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的原因2.“冷战”局面的形成美国苏联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马歇尔计划经互会扶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扶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出现,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互相攻击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课中思考题1.你怎样理解“不迟也不早”?(教材P68)提示“不迟也不早”是指乔治·凯南自认为提出遏制理论的时机刚刚好。此前,美国与苏联之间是合作关系,且反苏言论在美国国内还没有太大市场,遏制理论的提出不符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必然遭到失败;而此后,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关系已经转向对抗,反苏舆论甚嚣尘上,遏制理论的提出则已过时。乔治·凯南提出该理论的时候,恰逢美国与苏联的关系由合作转为对抗的关键时机,理论的提出满足了美国政府的要求,所以说是“不迟也不早”。-7-2.“冷战”和一般的对峙以及“热战”有什么不同?你怎样理解杜鲁门主义是美国的“冷战”宣言?(教材P70)提示(1)“冷战”与一般的对峙不同的是,“冷战”所参与的国家多,规模大,表现方式丰富,而且一般的对峙并未像“冷战”那样形成极端仇视的氛围和极度紧张的局势。“冷战”与“热战”的不同之处在于双方是否直接发动战争。(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的一大转变,美国对苏联由战时的同盟合作关系转为全面遏制和对抗,并积极推行霸权政策,挑起“冷战”,因此杜鲁门主义是美国的“冷战”宣言。3.有人说,马歇尔计划是以复兴欧洲为名,行控制西欧之实。你认为呢?(教材P71)提示这句话揭示了马歇尔计划的实质。马歇尔计划绝不是一项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它实质上是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住资本主义阵脚,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因此,它实质上是对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你怎样理解杜鲁门所说的“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计划的经济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教材P71)提示杜鲁门的话揭示了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之间的内在联系。杜鲁门主义规定了马歇尔计划的基本原则:美国通过经济援助来推行外交政策,用经济手段施加,政治影响和压力。马歇尔计划是对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通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美国把西欧纳入了对抗苏联的轨道,正式形成了以它为首的西方集团。二、阅读与思考(教材P73)1.①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什么?②结合这句话分析战后国际形势的转变。,提示①第一个“战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个“战争”指的是“冷战”。②国际形势从直接的对抗与武力冲突转变为潜在的对峙与对抗,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所取代,以美苏两国为中心的两大阵营的对峙与斗争成为国际关系的中心。2.这句话表明了苏联领导人在“二战”后初期的什么想法?这对当时的国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这句话表明苏联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