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在国民党“训政”时期,国民政府为加强思想专制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大力发展特务组织B.捣毁进步文化机构C.制定并颁布《出版法》D.炮制《图书杂志审查办法》解析:选A。国民党大力发展特务组织的主要目的是实行独裁恐怖统治,不符合题干中“加强思想专制”的限制条件。2.自蒋介石于1927年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以来,始终企图建立集党、政、军权于一身的个人专制主义统治,但遭到国民党内不同派别的坚决反对,如桂系、川系等。但蒋介石不屈不挠,终于在1938年确立了领袖制,蒋介石如愿以偿地获得了领袖独裁权。国民党内各派别做出让步的原因可能是()A.民族矛盾上升,为御外侮而团结起来B.蒋介石通过第五次围剿把红军赶到了西北,获得了极高的威望C.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D.蒋介石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获得了美国的全力支持解析:选A。1938年,以国共为主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红军被改编成八路军和新四军,而第五次围剿是1933年10月至1934年10月,故B项错;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是1927年,故C项错;《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于1946年,故D项错。1935年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八一三事变后,蒋介石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日本的侵略,国民党内部其他派别也是爱国的,他们纷纷表示拥护中央,坚决抗日,这样蒋介石以抗日的名义,于1938年召开了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领袖制,终于实现了独裁的愿望,故选A项。3.关于“制宪国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1946年11月正式召开B.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C.选举蒋介石为总统D.出席大会的代表大多数并非当年选举产生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1946年11月15日,“国民大会”正式召开,史称“制宪国大”,出席大会的一千多人,大多是十年前选举的。12月25日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因此A、B、D三项均正确,C项是1948年3月“行宪国大”召开时的举措。-2-4.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掀起了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潮。右图中的照片记录了1947年5月20日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区的学生联合游行并同国民党军警英勇斗争的场景。这一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李闻血案”B.“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C.史量才惨案D.北平大学教师联名抗议司徒雷登的运动解析:选B。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47年5月20日”,A项发生于1946年7月,C项发生于1934年11月,D项发生于1948年6月,只有B项与题干中的事件相符。5.央视大剧《沂蒙》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抗战期间沂蒙山区马牧池村民主选举村长,村长是通过投豆方式从候选人于宝珍大娘与李继善中选出的,于宝珍大娘以一豆之差落选。通过该电视剧片段我们能够()①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基层选举的基本情况②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民主政治的推进③洞察抗日根据地能够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并不断发展的原因④领略中国共产党早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尝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C。民主选举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实行的选举政策,这一时期的国统区仍实行专制独裁的制度,因此,②的叙述是不正确的。6.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选举边区18名政府委员时,共产党有7人,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某班同学对他退出的原因作出了以下推断,其中最准确的解释应是()A.共产党人高风亮节B.共产党人抵制高官厚禄的诱惑C.中共善于发现和重用其他人才D.退出是为了贯彻“三三制”原则解析:选D。从1941年起,敌后抗日根据地各解放区按照“三三制”原则改选或新建政权机构,故D项符合题意。7.《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3-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解析:选B。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于1937年9月建立的,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以及1984年通过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因此,A、C、D三项表述都是错误的。早在陕甘宁边区时期,部分地区就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说明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8.在一次会议上,民革代表何香凝表示:“我脱离国民党到现在已经22年了,我从来没有向国民党反动派屈服过,22年来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今天已经亲眼看到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民主的新中国就要诞生了!”她发表这番谈话的会议应是()A.陕甘宁边区参议会B.1946年“制宪国大”会议C.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D.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解析:选D。“亲眼看到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民主的新中国就要诞生”,这些有效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的民主革命已基本胜利,由此可判断出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举行之政治商谈的目的固在和平,即动员戡乱之目的亦在于和平。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于政府……全在于共产党。……政府……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族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反之,如果共(产)党始终坚持武装叛乱到底,并无和平诚意,则政府……自不能不与共(产)党周旋到底,别无他途。——蒋介石《新年文告》(1949年1月1日)请回答:(1)“政治商谈”和“戡乱”分别指什么?“今日时局”是一种怎样的时局?(2)蒋介石提出所谓“和议”条件的要害是什么?(3)蒋介石提出的“和议”的目的是什么?(4)根据以上材料判断蒋介石提出“和议”是否真诚,从材料中找出两个证据加以简要说明。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的时间提示准确再现史实说明问题。第(2)问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第(3)、(4)问可联系相关的课本知识进行说明。答案:(1)“政治商谈”:重庆谈判和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戡乱”: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今日时局”:人民解放军同蒋介石反动军队正在进行战略大决战,蒋介石-4-面临解放军摧枯拉朽的军事攻势。(2)保存伪宪法,保留反动军队。(3)取得喘息时间,保存反革命力量,维护反动统治。(4)“和议”是虚伪的。证据:一是保存伪宪法和反动军队等违背人民利益的条件;二是坚持反共立场,诬蔑共产党搞“武装叛乱”;三是推卸内战责任,叫嚷准备与共产党“周旋到底”。(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