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训练6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一、选择题1.(2017·全国卷Ⅰ)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答案A解析由于近代开辟的通商口岸多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内地高,人们思想较为开放,因此留日学生多集中在上述地区,故选A项。此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尚未出现高涨局面,排除B项;此时清政府鼓励留学日本,促进了留日潮流的出现,但这一政策与留日学生分布不平衡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与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2.(2019·天津高考)据革命老人吴玉章回忆,1903年他在日本曾读过宣传社会主义的书籍,“感到这种学说很新鲜,不过那时候一面在学校紧张地学习,一面着重从事革命的实际活动,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这反映了()A.社会主义理论尚未成熟B.社会主义制度已成为青年追求目标C.中国革命理论已经形成D.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要适应时代要求答案D解析从材料“1903年”“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可以看出在清末的时候已经有中国人接触到社会主义理论了,但因为革命派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非当时的中心任务,因此并未进行深入研究,说明先进的理论要付诸实践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吴玉章在1903年曾经接触过社会主义理论,无法看出当时社会主义理论是否成熟,A项错误;材料“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当时并不是青年的追求目标,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革命理论的相关内容,C项错误。3.(2019·安徽马鞍山三模)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废除后,新式学堂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变,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2-()A.改变旧式价值观念B.引发学生运动的高涨C.推动传统社会转型D.加快了民主革命进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05年科举废除后……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可知,这体现了科举制的废除推动了传统社会的转型,因此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变,A项错误;“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未说明运动主体是学生,也未体现运动性质,排除B、D两项。4.(2019·东北三校二模)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揆诸参议员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作者旨在强调()A.该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B.革命派内部存在着分歧C.行政权有效地制约了立法权D.政体的选择是因人立法答案A解析从材料“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可知,作者主要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体设计上不合理,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制定了与预期不符的措施,没有体现革命派内部存在分歧,排除B项;从材料“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可知,《临时约法》要限制行政权,排除C项;政体的选择是因人立法,符合《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而规定责任内阁制的做法,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5.(2019·安徽合肥三模)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国社会党等等。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这一现象的出现()A.得益于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B.标志政党政治的正式确立C.导致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D.说明民主革命的基础广泛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民国初期党派林立,我们可以看出这应该是在清朝统治瓦解以后,清朝统治时期是禁止党派成立的,故选A项。政党政治并没有真正确立起来,排除B项;材料-3-体现不出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排除C项;材料中的这些政党并不一定都是民主政党,反映不出当时革命的基础广泛,排除D项。6.(2019·安徽A10联盟4月模拟)漫画(如图)《力主迁都》发表于1912年9月,描绘了孙中山先生一人奋力牵引整座北京城的情景。该漫画反映了()A.革命派仍坚持武力斗争B.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C.政治形势对袁世凯有利D.限制袁氏称帝的社会诉求答案C解析漫画体现不出革命派坚持武装斗争,排除A项;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与材料中孙中山先生一人奋力牵引意思不相符,排除B项;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孙中山力主迁都南京,漫画反映了孙中山先生的坚持和迁都的困难,说明当时的政治形势对袁世凯有利,故C项正确;袁世凯称帝是在1915年,和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7.(2017·全国卷Ⅱ)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答案B解析材料中“艾罗补脑汁”广告号召“思想日新”“谋卫生”追求“国之进步”等,反映出当时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改良社会风俗,C项错误;材料所述只是个案,不能说明广告已成为推动文明的-4-工具,排除D项。8.(2019·河北衡水中学二模)有学者评论:“共和之局,既成于北洋武人,虽种因却是党人,然革命党在事实上不能立时居政治中心地位,而袁、段、冯、王诸巨头,又系前清达官,亦新亦旧之人,与当时新旧过渡时代尊官卑民之群众心理相吻合。故北洋为世所重,民党为俗所轻。”这一评价旨在说明()A.革命派迫于无奈而让位于北洋集团B.国人并不具备实行民主共和的素质C.辛亥革命没有铲除封建制度的根基D.北洋集团起到稳定时局的历史作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袁、段、冯、王诸巨头,又系前清达官,亦新亦旧之人,与当时……群众心理相吻合”可知,北洋集团立于政治中心,是清朝与新时局的纽带,有利于稳定时局,故选D项。结合所学可知,当时革命党的力量弱小,不足以主导历史发展的方向,且材料旨在强调北洋集团掌权的合理性,A项错误;材料主旨并未强调国人的民主共和素质,排除B项;材料与辛亥革命是否铲除封建制度根基无关,排除C项。9.(2019·山西晋中5月调研)1913年国内外煤、面粉在中国市场比例如下表。据此可知()A.辛亥革命推动民族工业快速发展B.中国重工业发展开始超越轻工业C.一些行业可见帝国主义侵略特征D.民族工业经济结构逐步趋向合理答案C解析材料无法体现民族工业发展速度,排除A项;中国重工业发展开始超越轻工业与史实违背,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外商在中国所产煤和面粉在中国市场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体现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征,C项正确;经济结构变化需要观察国民经济各种成分的比例关系,材料没有完整展现这一内容,排除D项。10.(2019·广东二模)下表反映了1913-1918年上海从国外进口金属原料的变化情况。-5-据表可推知,当时()时间公吨银两每吨银两1913年125303957588676.421914年121087927965976.641915年828188601684103.861916年9437214011269148.471917年8027612566977156.551918年9251918130957195.97——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上海近代五金商业史》A.中国对金属的需求量呈下降趋势B.欧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控制C.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局面日益加剧D.一战给中国机械工业造成了瓶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进口的金属原料每吨银两发生较大变化,从1914年76.64两到1915年103.86两,以后每年递增,到1918年高达195.97两,是1914年的将近3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到1918年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金属原料是战争的必需品,一战造成金属原料需求大增,价格迅速增长,从而导致中国的机械制造成本大幅上升,其发展受阻,故D项正确。材料表明金属进口减少,而非需求下滑,A项错误;B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对外贸易的具体情况,排除C项。11.(2019·安徽六安一中模拟)近代著名“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生创办了大生纱厂等20多个企业、复旦公学等370多所学校,还修建了原料基地、港口、电厂、公路、船运公司、博物馆、剧场种种设施,其家乡南通也因此成为与西方建筑理念相结合的花园城市,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张謇的这些做法()A.属于恶劣投资环境之中的无奈举措B.诠释了企业家实业救国的宏伟理念C.显示了民族资本家造福桑梓的情怀D.是近代中国人建立垄断集团的尝试答案B解析材料中“张謇”作为民族实业家“创办了大生纱厂等20多个企业、复旦公学等370多所学校,还修建了原料基地、港口、电厂、公路、船运公司、博物馆、剧场种种设施”,甚至其行为影响到“家乡南通”的“建筑理念”表明,张謇的这些做法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家乡的发展变化作出了宝贵贡献,诠释了企业家实业救国的宏伟-6-理念,故选B项。材料反映张謇的做法是主动的,不是“无奈举措”,排除A项;材料中张謇做法不但“造福桑梓”而且影响全国,该项表述对材料概括不全面,排除C项;近代实业家张謇所创办的企业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是垄断集团,排除D项。12.(2019·百师联盟冲刺二)陈独秀在《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一文中写道:“孔子先生是封建时代的人物,他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在此,陈独秀所要阐述的主旨是()A.指出社会改良应结合救亡图存B.强调文化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C.提倡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D.主张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成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在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上是把孔教与西化、与现代生活完全对立起来看待的,孔教不适合现代社会是他立论的依据,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两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13.(2019·全国卷Ⅲ)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从材料“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可知,陈独秀反对中国的封建道德,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并不是说国家至上,A项错误;C项不符合新文化运动的史实,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民主和科学,也不符合陈独秀的阶级属性,这时候的陈独秀还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不可能反对西方民主,排除C项;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国广泛传播,与材料时间1916年不符,D项错误。14.(2019·江西重点中学盟校二联)五四运动爆发时,孙中山马上作出反应,对运动给予极大声援和支持,具体表现有:发挥上海《民国日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竭力营救被捕的爱国师生和工人;推动和指导五四运动在上海的展开;支持学生的爱国斗争,对五四运动给予肯定和赞许。这反映了孙中山()A.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B.对人民群众的认识变化C.主张学习马克思主义D.表明了彻底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