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过关检测(一)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长期以来,国外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南方的水稻是由印度传入的。推翻这种说法的最可靠的证据是()A.学科专家的研究成果B.古代先民的口耳相传C.后世文献的详细记载D.考古发现的出土遗存答案D解析可靠证据应是一手材料,A、B、C三项都不是一手材料。根据考古发现,河姆渡文化时期中国先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故D项正确。2.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政治制度示意图,该制度称为()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行省制答案A解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从天子到士,层层分封,故选A项,排除B、D两项。分封制下,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尚未形成君主专制,排除C项。3.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韩非子答案C解析材料大意是一切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两个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符合老子的思想主张,故选C项。-2-4.铁器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A.西周B.春秋战国C.唐代D.两宋之际答案B解析铁器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选B项。5.作为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丝绸之路,其开拓者是()A.鉴真B.张骞C.唐玄奘D.郑和答案B解析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即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故选B项。6.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始于()A.春秋B.西汉C.唐朝D.宋朝答案B解析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故选B项。7.西汉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有()①颁布“推恩令”②设立中朝③设立刺史④设立转运司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设转运司是宋朝解决地方割据的措施,排除④;①②③均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故选B项。8.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这反映了汉初实行()A.对外开放政策B.抑商政策C.重农政策D.提倡节俭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可知,汉初统治者为了达到保障农业生产、维护统治的目的,实行抑商政策,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排除。9.“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下列历史事件与此评价相契合的是()-3-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澶渊之盟D.岳飞抗金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指的是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向相对先进的中原民族学习而实现民族的进步,与此评价相契合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推动了鲜卑族的进步和民族间的交融,故选B项。商鞅变法属于国内的政治经济改革,和“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不符,故排除A项;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不属于实现民族的飞跃,故排除C、D两项。10.以下盛世局面,按时序排列第三的是()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所给盛世,按时间顺序排列应是:文景之治(西汉)、光武中兴(东汉)、贞观之治(初唐)、开元盛世(盛唐),故选B项。11.“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隋唐时期人才的选拔制度是()A.禅让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D解析禅让制是中国古代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察举制是汉代由地方官推选人才,中央量才授用的制度,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按出身门第,由中央派出的中正官评定等级录用的制度,排除C项;科举制始于隋唐,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的选官制度,故选D项。12.下图描述的古代中国社会特征,最可能出现于()·崇文抑武的国家·划时代的商业发展·科学昌明的时代A.公元前2世纪B.公元8世纪C.公元10世纪D.公元18世纪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实行崇文抑武政策,经济和科技文化成就突出,故选C项。公元前2世纪是西汉时期,排除A项;公元8世纪是唐朝时期,排除B项;公元18世纪是清朝时期,排除D项。13.历史上西夏政权,位于下图中的()-4-A.A处B.B处C.C处D.D处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夏与辽、北宋相对峙,定都兴庆,故选C项。A为北宋,B为辽,D为大理,排除。14.与唐朝相比,宋朝城市商业活动发生变化的是()-5-A.对经商区域的限制被打破B.“草市”盛行,集镇兴起C.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D.政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图片信息可知,长安城中市的区域固定,而宋代沿街而市,故A项正确。B、C、D三项内容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15.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面所列信息,全都属于同个朝代的是()A.博士弟子王羲之安史之乱B.宣政院行省制《农书》C.司礼监心外无物《清明上河图》D.曲辕犁阎立本京剧答案B解析博士弟子是西汉办太学时出现的,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A项不符合;宣政院、行省制、《农书》都出现在元朝,故B项正确;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管理宦官和宫内事务的机构,心外无物是陆王心学的内容,《清明上河图》是宋朝的民俗画,故C项不符合;曲辕犁和阎立本都是唐朝的,京剧形成于清朝时期,故D项不符。16.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其标志是()-6-A.全国各地工商业市镇兴起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手工工场中出现雇佣关系D.各地出现了一些大的商帮答案C解析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标志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依靠雇佣工人进行生产的富有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计日领取工资的生产者就是早期的工人,这实际上体现了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但不符合题意,排除。17.以下属于清代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的是()A.设立金瓶掣签制度B.设立伊犁将军C.签订《尼布楚条约》D.设立宣政院答案B解析清朝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在乾隆帝平定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立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西北地区,B项符合题意。1793年,清朝颁布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确立了西藏地方达赖和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的制度,排除A项;《尼布楚条约》是清政府和沙俄在东北作战胜利后签订的条约,排除C项;宣政院是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的,排除D项。18.洪武九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奏疏,洋洋洒洒,但直到16500字后才涉及主题,朱元璋很生气,指出只需500字即可把事情说清楚。针对沉重的政务负担,朱元璋()A.废除宰相B.设殿阁大学士C.建立内阁D.设军机处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为减轻皇帝的政务负担,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充当处理政事的助手,故选B项。宰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废除后反而会加重负担,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内阁设立于明成祖时期,排除C项;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设立,排除D项。19.下面表格内容反映了()朝代人物事件结果明朝戚继光戚继光抗倭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清朝康熙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A.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B.明清时期镇压边疆地区的叛乱行动-7-C.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D.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答案C解析表格内容都是反抗外国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行为,故选C项。20.明朝人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述:“凡以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之,魂散惊而魄齑粉。”下列选项的描述与此记述直接相关的是()A.“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B.“难于使墨,率多印坏,所以不能久行”C.“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D.“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以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及对爆炸性的描述,可判断该记述的对象应为“火药”。A项与指南针有关;B项与印刷术有关;C项说的是丝织品和竹简作为书写材料的不便之处,这与造纸术的发明有关;D项描写的是新年放爆竹,这属于火药的应用。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曰‘皇帝’。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唐朝三省六部示意图材料三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8-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6分)(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如果下令治理黄河,按制度规定,需要经过怎样的运行程序?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有何影响?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的中书省在职能上有何区别?(9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3分)(4)根据三则材料,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2分)答案(1)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6分)(2)程序:首先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然后经门下省审议,交皇帝审批,最后由尚书省交六部中的工部执行。(3分)影响: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2分)区别:唐朝中书省是三省之一,负责草拟政令;元朝实行一省制,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下辖六部。(4分)(3)职能:负责承命拟旨;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传达皇帝谕旨。(3分)(4)专制皇权不断加强。(2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皇帝”“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海内为郡县”和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图示和文字可知是唐朝三省六部制,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三小问。第(3)问,根据材料三“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概括即可。第(4)问,根据材料可知,秦朝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唐朝通过分割宰相权力,加强了皇权;清朝“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这说明专制皇权不断加强。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材料二徐州、扬州地区的发展,只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东吴起经东晋到南朝,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六朝时期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轨迹是不同的。总而言之,六朝时期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由长江流域逐步推向珠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的;就长江流域本身而言,尽管长江上游地区在六朝以前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但在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长江上游地区,原来经济水平较差的豫章地区又迅速发展并开始跟上。这样,整个长江流域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这与北方黄河流域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恢复与发展缓慢形成鲜明对比。(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地区?试总结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情况。(4分)(2)材料二反映了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2分)-9-(3)这一时期“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的原因是什么?(10分)(4)这样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