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先师孔子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了解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归纳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分析孔子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探究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孔子其人1.时代背景: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变革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旧的礼乐制度难以为继。同时,鲁国比较保守,“犹秉周礼”,以至有“周礼尽在鲁”之说。这样的时代背景,对孔子思想影响很大。2.主要活动(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和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官学习音乐。(2)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为其赢得了社会声誉。(3)政治活动:曾担任鲁国的司寇,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备受冷遇。(4)整理文化典籍:整理成《诗》《书》《礼》《乐》《易》《春秋》,被后世称为“六经”。死后,弟子们整理其一生言论,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特别提醒]出身和时代背景,对一个人的性格和思想的养成有重要的影响。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中,是孔子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研究孔子思想,应与其生活的时代环境紧密联系。二、孔子的思想1.仁者爱人(1)“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基本含义是“爱人”,进而主张统治者要施仁政。(2)“仁”是一种有等差的爱,由亲及疏,爱的程度是逐步降低的。(3)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之道,“忠恕”就是推己及人,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2.克己复礼(1)“礼”指周礼,是一套以宗法分封为基础的礼制。孔子认为“礼”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没有“礼”,就无法分辨君臣、上下、长幼之序。(2)维护“礼”的途径是“正名”,就是用周礼的等级名分把破坏了的名实关系匡正过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3)“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仁”。3.中庸之道(1)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品德,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中庸就是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2)要求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地加以调和,使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4.有教无类: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首开兴办私学的风气,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原则。[特别提醒]孔子思想中,涉及很多难懂的名词和概念,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深刻理解其内涵,不宜死记硬背。三、“万世师表”1.对中国的影响: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2.对世界的影响(1)亚洲: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并成为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2)欧洲:儒学在18世纪传到西欧后,法、德等国的先进思想家们从中得到很大启发。[特别提醒]孔子思想在其生前并没有为统治阶级所接受,根源在于孔子思想的保守性(如“克己复礼”)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环境相违背。汉武帝之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是因为孔子思想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需要。(1)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礼”和“仁”的思想构成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2)“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对当今教育仍有很大意义,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3-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史料一樊迟问①仁。子曰:“②爱人。”——《论语》史料二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③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①“仁”是孔子意识到自我道德自觉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而提出的主张。②孔子主张,“仁”首先是“爱人”,仁爱应有差别。③画线信息说明了“仁”的内容。(1)史料二中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主要内容:恭、宽、信、敏、惠。主要目的:调节和协调社会人际关系,并促进人自身的发展。(2)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有哪些。提示仁、礼、中庸思想。对“仁”的正确理解(1)“仁”是春秋时期产生的一种新的思潮。“仁”的产生是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它具有丰富的内容,包括了各种具体的以宗法道德为主的行为规范,在理论上已具备综合性的特点,是各种具体道德规范的一般的伦理原则。(2)“仁”作为早期儒学的基本范畴,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之一,是其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的出发点。“仁”最基本的含义就是“爱人”,人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要爱其他人。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之道。(3)孔子的“仁”是一种有等差的爱,由亲及疏,爱的程度是逐渐降低的。孔子思想的历史影响史料一孔子者,①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柳诒徵《中国文化史》史料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勒博士说:“如果人们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便会发现……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②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所确立的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论儒教儒学对国家的重要性》-4-①画线信息说明了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②画线信息说明了孔子对世界发展的意义。(1)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提示孔子整理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原因。提示汉武帝以后逐渐成为我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原因: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矛盾,维护大一统中央集权统治。(3)举一例说明孔子思想的现实借鉴意义。提示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在治国理念上对当今有借鉴作用;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矛盾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提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等。(任举其中一方面即可)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儒家思想经过长期发展,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2)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的基础,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3)孔子学说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朝鲜、日本、越南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论语》被翻译成拉丁文和英文,欧洲的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4)孔子是世界公认的古代社会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进入近代社会后,其创立的儒学不断被时代赋予新的内涵。一、孔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要全面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必然要联系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期的社会环境。1.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分封制趋于崩溃,诸侯争霸,礼乐制度被破坏。3.社会关系上,“礼崩乐坏”,社会迫切需要一种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重新构建新的社会秩序。4.文化上,“学在官府”,官僚贵族垄断教育,平民子弟无法接受教育。5.孔子决心恢复周礼,传承礼乐文化,创立儒家学派。-5-二、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2.教育对象:孔子倡导“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从而使文化教育下移。3.教学实践:重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教学方法:善于“因材施教”。5.学习方法: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培养目标:强调弟子要有浓厚的参政意识,“学而优则仕”。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6-7)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孔子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提示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学说传播到了东亚、东南亚、欧美各国,在各地得到了继承与发扬。孔子的世界影响可以与释迦牟尼、基督耶稣比肩而立,《论语》的教化作用可以与《新约全书》媲美同辉。孔子的思想学说“历万世而炽热,布四方而新生”,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二、解析与探究(教材P7)阅读以上材料,分析梁启超是从哪些方面评价孔子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吗?提示梁启超从孔子是“教主”(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学问家、政治家四个方面评价孔子。梁启超认为,孔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主、教育家、学问家、政治家,其成就与贡献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超越时空,影响深远。梁启超对孔子的评价客观、中肯、全面。三、自我测评(教材P7)结合孔子的生平、思想和政治主张,分析他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提示(1)地位: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也是东方文化的代表。(2)孔子的思想超越了国界和时空,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资源。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日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其注重人格、注重得体、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释放着和平信息的人文关怀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等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亦属于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