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业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电影《列宁在1918》中出现了运粮的红军战士途中晕倒的画面,再现了苏俄国内战争期间严重缺粮的情况。为解决前线粮荒,苏俄政府()A.实行了余粮收集制B.要求农民交粮食税C.广泛建立集体农庄D.废除实物分配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故A项正确。B、D两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C项是斯大林模式的体现,排除。2.“当时苏维埃俄国四面被封锁、被包围,与世界隔绝,以后又与南方产粮区、与西伯利亚、与产煤区隔绝,我们无法恢复工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实是‘一种功劳’”。列宁意在强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已成为一种经济体制B.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恢复C.符合俄国的具体国情D.是苏俄特定时代的产物答案D解析“四面被封锁、被包围”反映了在特定的背景下,为巩固新生政权,而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说明其是特殊时代的产物,故D项正确。A、B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当时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C项错误。3.1919年初,苏俄政府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A.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B.有助于前线军事斗争胜利C.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D.引起工农内部之间的猜疑答案B解析余粮收集制集全国之力保障前线军队的供给需要,有助于前线军事斗争的胜利,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配制度,不是所有制,排除A项;该分配方式打击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4.1919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中提到:“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这一认识()2A.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B.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C.直接导致苏俄政权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D.为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依据答案A解析根据时间信息“1919年3月”和材料中的“消灭货币”“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等可以看出,列宁主张进一步推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这一认识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故选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排除C项;列宁的这一认识是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发表的,与新经济政策没有关系,排除D项。5.二十世纪20年代初,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坚决反对B.苏俄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已经顺利地完成C.苏俄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D.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发生实质改变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遭到农民反对,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调整生产关系,于是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故选C项。A、B、D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6.《全球通史》中写道:“(苏俄)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3000万吨。”为应对这一局面,1921年俄共(布)采取的措施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实行余粮收集制D.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21年俄共(布)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以实物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在工业上借用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18年开始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C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D项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7.列宁说:“到1921年春天,我们用‘强攻’办法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材料中“退却”的实质()3A.大力发展商品经济B.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C.背离社会主义道路D.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21年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再结合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直接途径,但没走通,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货币的关系发展资本主义,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主旨所在,排除;C、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8.1921年10月,苏俄政府重建国家银行,统一管理货币流通事务。1922-1924年,实行货币和财政改革,稳定卢布币值,规定工商业税额。这一做法()A.强化了国家计划管理B.恢复了商品货币关系C.加快了工业的国有化D.实现了对工商业改造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1921年”“1922-1924年”可知当时处于新经济政策时期,根据材料中“货币流通事务”“工商业税额”等信息可知,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B项正确。计划经济形成于斯大林时期,排除A项;C项与新经济政策不符,也属于斯大林时期,排除;D项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排除。9.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该政策()A.保证了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B.利用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C.开创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D.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是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排除。10.1928年斯大林明确提出一个“贡税论”,就是说要农民除了他要交的粮食,应该交的国家任务之外,在工业品上,他要工业品的价格定得更高一些,然后这样让农民买东西的时候付出更多的钱。斯大林这一做法旨在()A.促进工农业发展的平衡B.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C.优先发展重工业D.积累工业化建设资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要农民除了他要交的粮食,应该交的国家任务之外,在工业品上,他4要工业品的价格定得更高一些,然后这样让农民买东西的时候付出更多的钱”可知,这种做法通过对农村、农民的剥夺,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故D项正确。A、B两项不是其目的所在,故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11.如图摄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苏联,见证了农民举行仪式欢迎新添了拖拉机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A.粮食不足的问题并不严重B.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进程加快发展D.公有制经济得到民众支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如图摄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苏联,见证了农民举行仪式欢迎新添了拖拉机的情景”以及图片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出现在30年代后期,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农民,农民并不满意,故排除D项。12.有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在该史学家看来,苏联()A.重点发展农业B.国民经济协调发展C.以牺牲农业来发展重工业D.重视发展商品经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表明苏联以牺牲农业来发展重工业,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未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排除。13.1926年,苏联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因此,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是()5A.用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以农业集体化带动工业化C.实行公有制助推工业化D.发挥市场机制促进工业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工业化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故选A项。B、D两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并未强调所有制,排除C项。14.1932年莫斯科地铁施工使用了2台盾构机,一台为英国引进的,一台是苏联自制的。这两台压气式敞口盾构机为苏联的隧道施工技术带来了革命。这说明当时苏联()A.侧重于优先发展重工业B.工业化取得一定成就C.工程技术完全实现自给D.新经济政策效果显著答案B解析材料“一台是苏联自制的”“为苏联的隧道施工技术带来了革命”表明当时苏联工业化取得一定成就,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根据材料“一台为英国引进的”,排除C项;材料所述是斯大林时期的成就,排除D项。15.1929年,苏联开始转向一种短期内迅速形成的、全新的经济政治管理模式,其建立原则是党的绝对领导,实行完全的国家所有制,消除私有的经济活动。这一模式()A.集中了力量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B.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生产积极性C.主要针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D.短期内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使苏联在短期内迅速实现工业化,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是斯大林模式的作用,排除。二、非选择题16.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给了中国许多有益的启示。阅读材料:材料一试图完全禁止、堵塞一切私人的非国营的交换的发展,即商业的发展或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在有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那它就是在干蠢事,就是自杀。说它是蠢事,是因为这种政策在经济上行不通;说它是自杀,是因为试行这类政策的政党必然会遭到失败。6——《列宁选集》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文选》完成下列要求:(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蠢事”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列宁的思路比较好”的具体理由;苏联模式“僵化”在经济方面有哪些表现?(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有益启示?答案(1)“蠢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消极影响:导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2)原因: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符合国情(实际)。表现:斯大林模式;高度集权;取消市场;指令性计划;平均分配产品。(任意三点即可)(3)启示: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市场是经济手段;经济政策调整必须符合国情等。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试图完全禁止、堵塞一切私人的非国营的交换的发展,即商业的发展或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蠢事”即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导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列宁的思路”即是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一思路“比较好”的原因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符合俄国国情。“后来苏联的模式”是斯大林模式,其“僵化”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有高度集权、取消市场、指令性计划、平均分配产品等。第(3)问,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是:要认清国情,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市场只是经济手段等。[等级提升]一、选择题1.在速度哲学的实践方面,列宁强调速度与缓慢、前进与退却的辩证结合。1918年4月,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提出:“为了今后进攻的胜利,目前应当‘暂停’进攻,现在居首要地位的是在资本家已被剥夺的那些企业和其余一切企业中组织计算和监督。要把管理的方法摆在首要地位来代替镇压的方法。”材料表明()A.列宁要求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B.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存在偶然性C.苏俄当时已面临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D.苏俄新经济政策的“退却”应形势而必行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为了今后进攻的胜利,目前应当‘暂停’进攻”可判断列宁主张“退却”而不是“进攻”,如果没有后来武装叛乱和帝国主义的干涉,可能未必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