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 艺体生文化课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5.15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15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考纲要求】1.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和影响2.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过程、影响;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及影响。【基础落实】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②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2)进程①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②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随后成立。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3)作用①西欧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②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战后日本的崛起(1)原因①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②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③朝鲜战争使美国在日本进行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④政府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2)表现: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3)影响: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②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3)政策①初期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②20世纪70年代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以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4)影响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两极格局。4.中国的振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①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②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③表现:1989年,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2)苏联解体①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进入误区,苏联长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②过程: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1991年底,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③影响: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2.“冷战”后的形势(1)特点: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2)表现①1999年,美国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轰炸南联盟。②2001年,发生“9·11”事件,纽约世贸大楼和国防部五角大楼遭恐怖分子袭击。3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表现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②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③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④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席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⑤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结果: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考点深化】1.全面认识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特点和影响(1)原因①西欧各国地域相连,经济结构和体制相近,政治体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也基本相同,在文化和价值观上具有认同感。②二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贸易往来密切,各国联系日益紧密,欧洲联合成为一种需要。③欧洲处于两极格局下,面临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④法德逐渐实现和解,为欧洲走向联合创造了条件。(2)特点①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领域扩展。②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③合作范围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④合作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3)影响①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西欧国家的政治地位,促使欧洲各国长期保持合作和欧洲的和平发展。②加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③加强了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④改善和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以获得固定的原料来源和广大的市场。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①多极化是指当今世界存在多个力量中心,处于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②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迄今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③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4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④多极化趋势主要包括美国这一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俄罗斯经济的振兴及大国地位的恢复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2)影响①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潮流。③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挑战。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2)具体原因: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表现为:①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给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使自身实力受到严重削弱。②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严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③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维护和平的力量。④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进入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典例剖析】典例1.法国和德国在经历相互摧毁的二战后,没有继续“战争—复仇”的恶性循环,而是达成了谅解,并开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欧洲也得以走上联合与统一的道路。材料说明()A.欧洲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B.欧洲国家有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C.法德和解成为欧洲合作的助推器D.地区经济发展必须放弃利益争夺【答案】C【解析】材料讲述了法德之间关系发展的历程:由战争复仇到和解,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没有体现欧洲已经实现了协调发展,故选C,排除A。材料只是提到法德之间战争的历史,没有涉及共同的文化,B项错误;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该互利共赢,一味的放弃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D项错误。[构图解史]欧洲“一体化”5典例21974年至1975年间,一些国际组织先后发动“香蕉战”“铝土战”“铜矿战”等。随之,欧共体同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地区46个国家签署《洛美协定》,规定:46个签字国的全部工业品和94.2%的农产品可免税不限量地进入欧共体成员国,欧共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只享受最惠国待遇。这表明()A.欧共体国家摆脱经济困境B.发展中国家崛起冲击国际经济旧秩序C.南南合作的程度逐渐加深D.国际贸易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答案】B【解析】题干没有体现欧共体的经济困境,故A项错误;欧共体与46个发展中国家签订《洛美协定》这本身就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力量,这种力量已经开始对旧的经济秩序产生了冲击,故B项正确;欧共体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并不是南南合作,故C项错误;国际贸易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是在关贸总协定开始后,故D项错误。[概念解读]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典例3.(2019·泰安模拟)某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和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A.《权利法案》颁布时B.罗斯福新政实施过程中C.十月革命成功之时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答案】D【解析】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部分学者喊出“历史的终结”,自由世界的民主成为普世性价值观。自此以后,全球化浪潮逐步深入,故D项正确。A、B、C三项所表述的时期均处于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时期,意识形态斗争激烈。[知识图解]一超多强示意图6【真题在线】1.(2019.4·浙江高考·25)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这个条约旨在()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D.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结合所学,上述内容指代欧洲一体化的开启,1951年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故选C项;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意在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排除A项;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不是欧洲一体化的第一步,排除B项;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标志着欧共体由单一经济组织变为政治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排除D项。2.(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答案】C【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排除D项。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7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1945到1975年,亚洲和非洲成员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1945到1975年欧洲成员国增加,但不能反映欧共体成员增加,并且这也不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与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并未体现经济区域化,故D项错误。4.(2018·北京高考·23)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该宣言()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答案】B【解析】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是“自愿、互利”等原则且主要是经济领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和印度、埃及及南斯拉夫和他们提出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得出是反对两极对峙,因此为不结盟运动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1949年成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于194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且以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不是发展中国家,故D项错误。5.(2018·江苏高考·19)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8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答案】D【解析】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