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型讲练四批驳评析类命题特点作为近年来高考出现的新颖题型,一般以“分析××的合理性”“对××加以批驳(驳斥)”。此类试题对信息处理、知识迁移、综合阐释与评价问题的能力有较高要求,难度较大。解题技巧对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驳斥型试题的解答,要注意“破”“立”结合:第一步,指出其错误和实质;第二步,分析原因;第三步,揭示危害。要针对“破”来“立”,即如何坚持正确的观点或行为,以消除错误观点或行为的影响。对正误混杂性试题,要分清观点的正误部分,且有理由支撑。第一步,指出观点正确或合理的部分,并说明理由;第二步,指出观点不合理的部分,说明理由,并提出正确的观点;第三步,指出题目中观点的错误所在,或明确应该怎么办。典型例题(2018·海南卷,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最近,10余名“驴友”(指热衷户外探险旅行的人)在某自然保护区登山遇险,当地政府组织近20名消防官兵,调动直升机等开展营救,搜救行动历经7小时,救援的直接费用达数十万元。有人认为,“驴友”任性探险,政府救援费用应该由“驴友”承担;也有人认为,政府救援“驴友”并负担全部费用是天经地义的。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辨析。解析本题以“驴友”任性探险为背景,以政府救援费用如何承担为素材,考查公民权利、政府责任等,属于辨析型政治主观题。解答辨析型政治主观题,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一刀切绝对化。解答本题,应从公民和政府两个角度进行辨析。从公民角度说,要明确权利和责任的统一,公民遭遇个人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向政府求助是公民的权利,但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不能无条件地要求政府提供免费服务;从政府的角度说,政府有保护公民生命安全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责,动用公共资源进行救助和保护是十分必要的。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答案公民遭遇个人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向政府求助,是公民的权利;政府有保护公民生命安全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责。无论什么原因,当公民遇到生命危险需要救助时,政府应动-2-用公共资源进行救助和保护。公民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无条件地要求政府为个体提供免费服务;接受救助的公民应该依据情况适当承担费用。跟踪演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数字音乐不断兴起的今天,人们的知识版权意识越来越强烈,国家也出台了各类保护政策,我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数字音乐市场。但是,网友似乎习惯了网络上“免费的午餐”。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数字音乐用户付费意愿整体来看不是非常乐观(见下图)。有人认为,“网络是共享的空间,即使是正版音乐,在互联网上付费收听也不合理。”请你反驳这一结论。解析本题要求反驳这一结论,首先要明确结论是什么,然后再提出反对意见。明确观点认为互联网付费收听不合理,其次分析互联网付费收听的合理性。对于本题的解答,可先从商品的基本属性、按生产要素分配、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角度分析,正版数字音乐是商品,付费收听是对音乐人劳动和知识的尊重,进而证明付费收听是合理的。答案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正版数字音乐是商品,互联网上收听应当付费。②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音乐作品具有知识产权,受到国家法律保护,收听应当付费。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付费收听是对音乐人劳动的尊重,有利于鼓励创作,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7年11月27日,备受瞩目的以“深化经贸金融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发展”为主题的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匈牙利旅行。这次会晤恰逢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启动5周年。回顾“16+1合作”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互联互通,扩大经贸合作规模,做大共同利益蛋糕。但是,一些欧盟国家对“16+1合作”有疑虑、有戒备。有国外媒体指出,中国出资修建一些较为贫穷的中东欧国家需要的公路、铁路、发电厂和其他基础设施,也许会利用这一合作机制削弱欧盟规则,并利用日益加剧的东西欧紧-3-张关系达到政治和战略目的。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回应一些欧盟国家的疑虑。解析回答本题,考生可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我国积极提出相关举措,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我国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推进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与相关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等角度进行说明。答案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我国积极提出相关举措,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②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我国的相关举措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新平台,有利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我国在保持自身经济中高速发展的同时,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推进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与相关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各类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活动遍地开花。但如何把好事办好,真正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站稳脚跟,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当前,有极少数学校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存在“一阵风”现象。要想避免这类现象,就必须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作为学校的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传统文化不仅要常驻校园、更要扎根于心。让传统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童心,说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须从小抓起,这样才有助于孩子树立起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但要使传统文化真正入脑入心,必须有规有序地科学而行。拔苗助长、盲目跟风、聚众扎堆都不是明智之举,需要针对性地循序渐进而为,把传统文化教育创造性地纳入学校教育系统之中,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传统文化不仅要常驻校园,更要扎根于心,这才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弘扬。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合理性。解析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优秀传统文化常驻校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优秀传统文化常驻校园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传统文化常驻校园扎根于心,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角度阐述其合理性。答案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优秀传统文化,常驻校园扎根于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优秀传统文化,常驻校园扎根于心,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4-展;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传统文化常驻校园扎根于心,才能更好的滋润学生心灵,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国某通讯企业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本次禁运事件,给我国通信产业、半导体产业敲响了警钟,科技创新和自主可控不仅仅是口号,而是涉及到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要务。有人认为,“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才有意义”。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评析这一观点。解析对于本题的解答,可先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创新的意义,其次运用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从抓主要矛盾的角度来说明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但是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因此只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答案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对促进事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力。③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只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全面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