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题组一基础小题]1.节日是破解一个民族特征的密码。一个民族信仰什么、看重什么、期待什么,往往可以通过节日一窥究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③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④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体现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A解析“节日是破解一个民族特征的密码”可知透过民族节日,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还可以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韵味,故①③符合题意,应选;②说法错误,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排除;④说法不准确,庆祝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2.以下分别是2014年索契冬奥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从文化角度看,这些运动会会徽的设计共同体现了()A.文化既是稳定的又是多变的B.文化既是高雅的又是通俗的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答案C解析各届冬奥会的会徽既体现了奥运会的内涵,也体现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说明这些运动会会徽的设计共同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3.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已在境外10多家媒体播出,覆盖海外收视人群约3亿,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需要()①依托商业贸易,在商贸活动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②发展国际教育,通过国家互派留学生传播中华文化③创作文化精品,让国外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认可中华文化④尊重文化-2-差异,坚持把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放在首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需要发展国际教育,通过国家互派留学生传播中华文化,②正确;也需要创造文化精品,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华文化,并认可中华文化,③正确;①强调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不属于中华文化“走出去”,排除;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④错误。4.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故事。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观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该记录片的成功()①显示出大众传媒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②得益于文化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的日渐多样③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传播与创新④有利于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观看热潮和强烈共鸣,显示出大众传媒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传播与创新,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只体现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没有体现其他传播方式和多样化的传播途径,以及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排除②④。5.漫漫丝绸路,悠悠驼铃声。驼铃响起的时候,带给远方的不仅仅是飘逸的丝绸、清香的茶叶和精美的瓷器,这是因为()①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商业贸易的实质是文化交流③商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③答案B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内容不涉及人口迁徙对文化传播的作用;②表述错误,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不能说实质是文化交流;③④符合题意,“驼铃响起的时候,带给远方的不仅仅是飘逸的丝绸、清香的茶叶和精美的瓷器”,这是因为商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所以B正确。6.自2018年1月起,上海小学数学教材将现身英国课堂。近年来,中华文化教材输出、孔子学院以及诸多高校海外分校的建立,体现了我国文化从“拿来主义”到对外输出的转变。这一转变直接为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的有益经验是()A.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进行文化创新建设-3-B.要努力推动世界各国吸收优秀的中华文化C.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要在文化交流中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答案D解析我国文化从“拿来主义”到对外输出的转变,启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要在文化交流中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排除;材料强调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但未涉及外国吸收中华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B、C排除。[题组二高考小题]7.(2018·全国卷Ⅰ)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文化价值的实现只是受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的影响,①中“取决于”表述错误。中国传统文化只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之一,②表述片面。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些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是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的表现,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③④正确切题。故选D。8.(2018·全国卷Ⅱ)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中医药走向世界体现了文化交流与传播,并不能实现文化的转型升级,排除①;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在于满足人类对生命健康的需求,中医药走向世界并没有创新其价值导向,排除③;②④正确切题,故本题选C。9.(2018·海南高考)2016年2月,国务院移动客户端正式上线。通过客户端人们发现:-4-大量的公文和数据变成了明快易读的图表说明;“政策红包你抢到了吗”“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的生活”——这样的政策信息更接地气;“我向总理说句话”起到了汇民意、聚民智的作用。在该平台上,政府采用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制作亲民的领导人卡通形象,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②文化内容的大众化决定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③文化传播方式创新引导政治文明的发展创新④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移动客户端上线,政府制作亲民的领导人卡通形象,是借助大众传媒传播文化,①正确;政府采用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制作亲民的领导人卡通形象,取得了很好效果,这说明这一文化创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④正确;②中的“决定”说法错误;材料不涉及政治文明发展,③排除。10.(2018·浙江高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启示我们,在国际文化交流中()①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②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③必须汲取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④要尊重差异,和睦相处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④符合题意,②是错误的;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①符合题意;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1.(2017·全国卷Ⅲ)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80多年以来,许多国外作家和记者写的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文学著作,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体现了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①②正确;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红军的长征历程中实现的,不是在交流中确定的,③错误;革命文化的价值并不是通过大众传媒传播才具有的,④错误。故答案选A。-5-12.(2017·全国卷Ⅱ)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④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①错误,红色文化是推动两国文化交流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非主导因素。④错误,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不是由红色文化规定的。②③正确切题,故选C。13.(2016·江苏高考)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内容极为丰富,A排除;中国古代文化长期走在世界前列,B错误;社会实践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C错误;美国建筑大师从中国先哲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正确。故答案选D。14.(2016·海南高考)莆仙戏被誉为宋元时期南戏的“活化石”,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引进艺术人才、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等方式,大力扶持莆仙戏,使这一传统艺术展现出新的魅力。政府扶持莆仙戏旨在()①拓展戏曲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②挖掘传统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③通过推陈出新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④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政府扶持莆仙戏旨在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不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①错误;政府扶持莆仙戏旨在进一步挖掘传统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维护传统戏曲文化的多样性,②③符合题意,当选;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选C。15.(2015·天津高考)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6-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C解析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被主流媒体所采用,进一步丰富了语言的内容,①符合题意,入选;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题意没涉及网络语言和文化软实力的关系;网络语言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但是并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③表述错误,排除;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说明大众传媒在传播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④符合题意,入选。故答案选C。16.(2014·全国卷Ⅰ)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