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课时作业[学业达标]1.图示法是历史学习中常用方法之一,下图空白处对应的正确名称应该是()A.春秋B.南朝C.北朝D.三国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奴隶社会的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是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由此可知,题干图示中的空白处应填写“春秋”,故选A项。2.《史记·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D.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答案C解析西周分封制是依靠土地和义务关系建立起周王与各诸侯之间的隶属关系,这种隶属关系是建立在周王室实力基础之上的。随着诸侯势力的增长,世袭的诸侯与周王之间的隶属关系越来越疏远,不再听命于周王。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诸侯互相兼并,数目减少,打破了周王室分封的政治格局,分封制走向崩溃。故C项符合题意。3.《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春秋时代,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2-从周天子命令,他们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春秋争霸局面随之出现,①②③正确。④的表述符合史实,但材料不能说明,排除。故选C项。4.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了,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力量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交融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争霸战争破坏了社会经济,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为了在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著名的有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战争中华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因此①②③④都对,D项正确。5.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下列句子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请将下列属于“评价”的句子找出来()A.春秋五霸古书中有不同说法B.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北上争霸C.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代表新贵族崛起D.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统一进程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是指讲述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评价”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意见,由此可知,A、B、C三项都是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D项是人们对春秋时期的战争作用的看法,也就是“评价”,故符合题意。6.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A.中华文明的演进B.生产工具的进步C.耕作技术的发展D.古代纹饰的演进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可知,从原始陶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制农具的出现,体现了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A项符合题意。图中只有铁犁铧是生-3-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发展,纹饰只有陶缸上有,B、C、D三项均不符合三幅图的主题。7.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这项“了不起的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老子》D.甲骨文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四川成都平原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故选B项。8.近年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芈月对秦军大声疾呼:“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C.国家按照军功大小封爵赐田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国的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其中的奖励军功,即在前线打仗的士兵,如果立了军功,就会赐给田宅和爵位,该措施激发了士兵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士兵的战斗力。所以说“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故C项正确。A、B、D三项中的将领、武器和战略战术均非主要原因。9.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当代中国,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当仁不让于师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学生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这与材料中“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主张一致,故选C项。10.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主张无为,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与人不相胜”,故是“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强调“法”“术”“势”三者的结合,符合战国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君主专制的需要,所以法家被称为“中央集权的法制派”;墨子因其出身手工业者,所以主张“兼爱”“非攻”“节用”,代表了劳苦大众的利益,所以其创立的墨家学派被称为“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儒家主张“仁”“仁政”“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儒家学者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积极入世,所以被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综上所述,D项正确。[等级提升]11.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治:商鞅变法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思想文化:百家争鸣A.社会大变革时代B.思想解放的时代C.繁荣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答案A解析商鞅变法彻底废除旧制度,确立了封建的经济政治制度;铁器牛耕是生产力的变革;百家争鸣主要是为新秩序著书立说。以上种种信息表明,这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故A项正确。12.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按照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B.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C.青铜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D.铁制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旧石器时代,人们使用打制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使用磨制石器;西周时已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器农具;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铁制农具,到战国时期已经得到推广。按时间顺序排列,A项正确。13.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5-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为“戎”,称东部民族为“夷”,“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说明各国自认是统一的种族华夏族,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故排除。14.“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老子无为而治的主张,D项正确。15.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A.分封制度的崩溃B.商鞅变法的作用C.兼并战争的后果D.百家争鸣的原因答案D解析由材料“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可知D项正确。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材料二在战国时代的秦国,平民张三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6-(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材料所反映的改革措施。(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4)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答案(1)确立县制,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2)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招来了他们的强烈反对。(4)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改革一定会取得胜利;改革总是曲折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要坚定改革目标不动摇。(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商鞅”可知这一事件指的是商鞅变法;由“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可知,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确立县制这一举措;根据材料一“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奖励耕织;根据材料二中平民张三获得爵位及田宅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即奖励军功。第(2)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第(3)问,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表明,由于商鞅变法废除了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可见是因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导致了商鞅的悲惨结局。第(4)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要符合人民的利益,符合人民利益的改革才是真正的改革,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为人民造福;商鞅虽死,但商鞅变法成功了,说明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改革最终会取得胜利;改革总是曲折的,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要坚定改革目标不动摇。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